影片名稱: 給史達林的禮物
影片導演:魯斯特姆·阿布德拉什托夫
基本介紹
- 導演:魯斯特姆·阿布德拉什托夫
- 編劇:巴維爾·費尼
- 主演:Yekaterina Rednikova,Nurzhuman Ikhtymbayev,Bakhtiar Khoja
- 對白語言:俄語 / 哈薩克語 / 希伯來語
- imdb編碼:tt1305027
- 中文名:給史達林的禮物
- 其它譯名:給史達林的禮物(港) / Podarok Stalinu / The Gift to Stalin
- 製片地區:哈薩克斯坦/ 俄羅斯 / 波蘭 / 以色列
- 類型:劇情
- 片長:97 分鐘
- 上映時間:2008-10-02
- 色彩:彩色
幕後故事,演員表,基本信息,劇情簡介,電影背景,
幕後故事
10月2日,第十三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以哈薩克斯坦新銳導演魯斯騰·阿布德拉什托夫(Rustem Abdrashev)的《給史達林的禮物》(THE GIFT TOSTALIN)開幕,似乎在向世界宣布其"亞洲電影中樞"(THE HUB OF ASIAN CINEMA)的名號並非浪得虛名——這亦是金東虎領導的釜山影展十三年來第一次以中亞電影開幕(去年的開幕影片是中國導演馮小剛的戰爭電影《集結號()》),結合本次影展重要展映單元如"亞洲電影之窗"的入圍作品來看,韓國人將他們的亞洲電影版圖向西擴張的決心再明顯不過。 阿布德拉什托夫在《給史達林的禮物》中延續了他在04年的處女作《復活之島》(Renaissance(聽歌)Island)中對歷史政治環境變遷中漂泊不定的個體的關注,他的故事總是會回到蘇共統治下的哈薩克斯坦社會主義共和國,似乎不重溫這個國族的這段共產主義歷史,就不能翻越過去,亦無法正視現在。故事始於小男孩撒什卡(Sashka)在1949年的一次動盪旅程,他隨爺爺被火車運從莫斯科送到設定在哈薩克斯坦的流放犯人集中營,爺爺在抵達目的地前離世,他卻僥倖被好心的老鐵道工人、獨眼老兵(聽歌)卡西姆收留。作為"異鄉人",撒什卡在卡西姆、流放犯人鄰居和村民那裡得到短暫的溫暖與愛……講故事的卻是一把蒼老聲音,在影片的末尾,已入耄耋之年的撒什卡來到耶路撒冷,他在聖殿山的西牆(前稱"哭牆")面前久久站立,塞入他祈福的紙條……年邁的撒什卡憶起往事,榮辱不驚的敘述背後,糾結的卻是在政治鐵腕下因政治和宗教信仰不同而遭流放的人群無法釋放的傷痛記憶。在史達林70歲壽辰之際,天真的撒什卡央求一位蘇共軍官為史達林帶上一份禮物——他收留的一隻脫離羊群的白色綿羊——捎話希望他能夠釋放自己被囚禁的父母;而此時在撒什卡和卡西姆的村莊附近,有一枚核彈即將引爆,它開出的蘑菇雲以其濃重的死亡氣息諷刺性地成為這個國家給革命領袖壽辰的最高獻禮。
影片的政治題材的確容易令人將阿布德拉什托夫和不少其他前共產主義联邦國家,如羅馬尼亞新浪潮電影相提並論——然而對他們中的優秀電影作者來說,爭議性的政治題材並非利用西方殘存的冷戰思維譁眾取寵的伎倆,如《禮物》中頗見功力的敘事能力和人性關懷都令影片能夠跳脫一般關於"蘇聯"這一凝重題材的俗套,卻未曾輕佻。科班出身於莫斯科國家電影學院(VGIK)的阿布德拉什托夫在成為導演之前,曾經為不少哈薩克斯坦導演擔綱藝術指導,影片固然以現實主義為主導,利用熟稔的場面調度,阿布德拉什托夫同時也將哈薩克多元文化的悠遠與神秘主義縫合到場景之中。這部電影亦令人聯想到去年德國名導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Schl——ndorff)的《ULZHAN》,在施隆多夫那裡,他的主人公騎馬闖入哈薩克斯坦荒原內被廢棄的核爆區,試圖尋到精神救贖。對大多數觀眾——尤其是能夠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的觀眾來說,《給史達林的禮物》的力量不僅延伸自其詩意厚重的影像,也來自所有在黑暗之中尋找光明的心靈。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Kasym | Nurzhuman Ikhtymbayev | ---- |
Bulgabi | Bakhtiar Khoja | ---- |
Vera / Verka | Yekaterina Rednikova | ---- |
Sashka / Sabyr | Dalen Shintemirov | ---- |
以上信息來源
基本信息
影片名稱: 給史達林的禮物
電影類型:劇情片
出產地區:哈薩克斯坦
劇情簡介
描述1949年的哈薩克,遭受蘇聯的政治鎮壓,一位幸免於難的猶太小男孩,仍期盼與父母重逢的一天,小男孩和救命恩人決定獻給史達林一份生日禮物…
是一個橫跨蘇聯、超越種族與年齡的故事。
1949年,蘇聯正慶祝著史達林七十大壽和第一顆核彈試爆成功。同年,在哈薩克進行激烈的政治鎮壓,讓許多人不得不逃亡。
一輛載滿落難者的流放列車,緩緩駛向絕望的終站,被驅逐的人都曉得,這趟旅程有去無回。八歲的猶太小男孩沙士奇,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在車上,唯一陪伴他的爺爺卻在這時撒手人寰,再也喚不醒了。
舉目無親的沙士奇,引起眾人不忍年幼的生命就此葬送,於是偷偷將他混在屍堆里送下車,希望幸運之神眷顧,讓小男孩重獲新生。然而此時士兵卻手持尖刀逼近,命在旦夕之餘,沙士奇被獨眼鐵路工人哈樹救起,兩人來到西伯利亞大草原上的一個偏遠車站生活。
重拾笑顏的沙士奇難掩心中落寞;他唯一盼望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和爸媽重聚。這時全國正掀起為史達林慶生的熱潮,沙士奇決定獻上一份全蘇聯最棒的禮物,因為他深信,只要送了禮物,爸媽就能回到他的身邊。然而沙士奇的小小夢想是否真能如願以償?
電影背景
從1949年到1989年,原蘇聯曾在哈薩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秘密進行了343次核試驗,可那裡不是荒無人煙的沙漠,而是70萬哈薩克人一直居住的草原。主人公沙士奇就是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
村民博拉特1949年時還是個孩子,和許多孩子一樣,他跑出去看了第一次核爆炸。博拉特說,“每次(核試驗)前一天,當兵的就來告訴我們把瓷器收起來,別開烤爐。因為爆炸會把爐門炸飛,把房子燒著。”當時在蘇聯核試驗各個場所服役的3萬多名哈薩克士兵只有100多人還活著。——這就如同是主人公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