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泥

絞泥

絞泥工藝難度大,製作成本高,是我們傳統紫砂制壺工藝和傳統絞胎工藝的結合與創新。通過絞泥裝飾,紫砂壺的表現方式更加多樣,變現形式更具有視覺衝擊力,不僅增加了紫砂壺的工藝難度,更增加了紫砂壺藝術的觀賞性,是我國紫砂壺藝術中的瑰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絞泥
  • 外文名:neriage
  • 起源:唐代
  • 屬性:詞語
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泥料相互柔和、擠壓形成自然紋路(如類似雲紋、水波紋、旋紋、編織紋等)的陶瓷裝飾技法。
絞泥工藝發源於唐代,是唐代絞胎工藝與紫砂制壺工藝的結合,體現了我國制壺工藝的最高水平,日本、韓國都有類似的工藝,只是此工藝傳入日本和韓國比較晚,因此這種工藝的表現形式方面相比較與我國就比較少,僅有瓷器作品。
在我國絞泥的瓷器作品,我們稱之為絞胎,主要產地在河南焦作,絞泥紫砂主要產地在宜興,此工藝難度較大,因此宜興也很少有從事這種工藝的工匠,現在比較有名的絞泥藝術家有宜興的呂堯臣、焦作的楊峽等,他們的作品比較新穎,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融入了很多新的設計元素。呂堯臣作品沉穩大氣,楊峽的作品創意十足、用色大膽,是我國絞泥工藝的繼承者和開拓者。
一件好的絞泥作品,既要有好的造型設計,又要有好的紋飾設計,同時因為工藝難度比較大,工匠本身又有局限性,因此很多好的絞泥作品都出自設計師與工匠的完美合作。可以說沒有好的設計師的參與,不可能做出好的絞泥作品,沒有熟練的工匠,即使設計再好看也不能做出絞泥精品,國內專業的絞泥設計工作室並不多,相信隨著製作工藝的成熟,專門製作絞泥的設計工作室會不斷的湧現,甚至有一些工業設計師也會被絞泥藝術所吸引,跨界做絞泥紫砂的設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