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圈房子

絞圈房子

絞圈房子,是長江口南岸地區的一種特色民居,是一種圍圈而造的住房式樣。有300餘年歷史(部分更早),這種民居形式到民國初年還有一定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絞圈房子
  • 歸屬:特色民居
民居簡介,民居範圍,民居誕生,民居元素,形制,小青瓦,青磚,儀門,鋪地,榫卯,竹槍籬,民居發展,民居衍生,民居保護,拆除,原地保護,搬遷,復原,新建,創新,民居研究,褚半農,徐大緯,其他,民居分布,寶山區,黃浦區,靜安區,閔行區,浦東新區,徐匯區,楊浦區,

民居簡介

絞圈房(方言讀音一般為[gɔ]),顧名思義,就是絞圈而建,四面(或三面)有房,左右對稱。房子一到三埭,居中大門是“牆門間”,左右各造一到三間正屋。中間是庭心又稱天井,用於洗曬衣被,晾曬果蔬等。
以五開間的絞圈房子為例,結構為:每一進平列有五間房子,前埭(第一進)居中一間叫牆門間;牆門間左右各連著一間,都叫次間,是吃飯的地方;次間兩邊又各連著一間,都叫落檐(落葉),為臥室。後埭(第二進)略高於第一進,居中的一間名為客堂,其餘均同第一進。在前後落檐之間有豎向房子相連,便是穿堂(廂房),靠近後埭的一間也稱廂房客堂。前後兩埭中間則是庭心(即天井)。絞圈房子如是三進的,即在第二進後邊又有五間一進房子,與第二進東西兩邊也由廂房連線。第三進房子的名稱同第二進,只是第三進的客堂稱後客堂,第二進的客堂稱前客堂。
絞圈房子
絞圈房子
絞圈房子

民居範圍

絞圈民居分布於太湖平原東部,長江口南岸,岡身以東的地區。涉及上海市的奉賢、浦東、閔行、徐匯、長寧、普陀、靜安、黃浦、虹口、楊浦、寶山、嘉定12個區及江蘇省太倉、常熟2個市。
該地區成陸較晚,成陸歷史不超過4000年。因地勢比岡身以西高出少許,故習慣稱為“高鄉”,岡身以西則為“低鄉”。
早期該地區多灘涂沼澤,經過歷代水利工程的改造,開挖及疏浚多條與海岸線垂直的河流以排水,才獲得可開墾的土地。農田以旱地為主,水田較少,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該地區村落的輪廓一般呈幾何形狀。
吳淞江吳淞江
戚浦塘戚浦塘
白茆塘白茆塘

民居誕生

各地的傳統民居都是人們因地制宜、與當地自然及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產物,絞圈房子也不例外。
四合院是中國建築文化中“合”的凸顯,其存在時間源遠流長,而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樣的悠久歷史:1974年考古發現陝西岐山鳳雛西周住宅遺址;漢代墓葬中有四合院形式祭品;唐三彩中也有四合院造型作品……中原地區是四合院的起源,隨著人口疏散,人的流動將建築形式傳播四方。在江南地區,四合院衍生出了自己的特色。
江南傳統民居一般東、西兩側檐廊為單坡屋頂,但絞圈房的屋頂是四面全部雙坡絞接的,屋頂的形態絕然不同。絞圈房脫胎於江南傳統民居,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
單坡屋頂(右)與雙坡屋頂(左)的對比(傅雷故居模型)單坡屋頂(右)與雙坡屋頂(左)的對比(傅雷故居模型)
絞圈房合院民居的誕生,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密不可分。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岡身以東地域成陸較晚,早期屬於灘涂和沼澤地時,地耐力差,穿斗式半磚填充牆結構民居更為輕巧;
第二,地處瀕海地區,為了抵禦颱風和暴雨,雙坡絞接的屋頂壓低屋面標高,有利於減少受風面積和排放雨水;
第三,防止海盜、倭寇和水火幫等湖匪的騷擾,圍合的民居更為安全。
江南平原向來是富庶之地,但又容易遭倭寇侵襲,為適應這種環境,故而房屋多以絞圈而建,堅固紮實,這樣建築形制的房屋有利於防盜防竊。同時,聚族而居的生活,體現了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哥東弟西”在長幼繼承中也帶有濃厚宗族思想的烙印,絞圈房子對稱布局、四水歸堂同樣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各具特色的堂名更是將耕讀傳家的理念深入到千家萬戶,它的每一處構件,每一個組成部分都體現了深厚的儒家思想,體現了“忠孝節義”的方方面面。

民居元素

形制

絞圈房子,顧名思義,四面有房,絞圈而建,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築,是當幾代人同住的“大宅門”。
庭心四面有房的稱“一絞圈”,即四合院,為二進深,由前埭、後埭和東西兩面的廂房(穿堂)組成,當中是庭心(天井)。庭心三面有房的稱為“一正兩廂”,即三合院,與四合院相比少了前埭,只有一進深。
由兩個絞圈相連而成,具有三進深的宅院,稱為雙絞圈。四進深及以上通常不再稱“絞圈”,而是“幾堂進深”,也作“深宅大院”。此外還有不規則形制的。
培德堂三進院培德堂三進院
絞圈房一般為單層,也有些具有二層。二層絞圈房在集鎮較多。

小青瓦

絞圈房子所用的瓦是小青瓦。一塊瓦片在遮風擋雨的同時,也吐露著江南人的細緻。
瓦當一般雕刻著“鳳戲牡丹”“圓壽”的圖案,精緻的滴水更是展現著“二龍戲珠”“四蝠捧壽”等。覆蓋著的小瓦以絕對數量壓制著這些瓦當、滴水,它們又是深藏不露的——每一片瓦片下都刻畫著一個“天”字和一隻只蝴蝶。這類瓦片密度高,敲起來聲音清脆,質地堅固,也不易摔碎。在江南,蝴蝶又與“無敵”諧音,寓意著天下無敵。

青磚

青磚在絞圈房子中雖不用來承結構重,但其仍占有一席之地。青磚的密度比紅磚高,更堅固耐用。此外,青色主水,五行中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青磚兩端還有“盤長紋”“雙錢紋”“方勝紋”等以及各類文字,同樣從點滴處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儀門

儀門,是開在天井裡、只有房內的人才見得著的門,或精美,或簡潔,樣式頗為豐富。
儀門俗稱牆門頭,裝飾精美,是江南傳統民居中裝飾最為精緻的一部分。一絞圈房屋與深宅大院,通常架設在牆門間或圍牆後。等級依次為:牌科儀門、錦衣架儀門、鏡框儀門及簡化儀門。
裝飾從上到下為:上枋,通常置各類簡單裝飾。中枋,中間置字碑,多為名人題寫,體現出主人的傳世家訓、經世之道。字碑兩側為兜肚,多做各類捏作、磚雕戲曲故事,體現。下枋,通常置各類裝飾。也有設定在大門外側的儀門。儀門的裝飾多展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以嘉定區為例,現存嘉定農村地區儀門共有5處,其中:乾隆年間1處,徐行小廟村“天錫純嘏”儀門。光緒年間3處,南翔新豐村“棠棣聯芳”儀門(牆門間外另有一儀門)、“長發其祥”儀門。戩浜大裕村“增榮益譽”儀門。民國時期1處,黃渡星塔村“源遠流長”儀門。

鋪地

鋪地是江南傳統建築技藝的特色之一,也是江南農村傳統民居特色之一,常用於園林或民居中的道路、庭院等地面。其形式多樣,圖案豐富,蘊含了意境之美,充分反映了匠人的智慧和想像力,方寸之間盡顯乾坤。如杜行趙家宅院天井內地面上的花瓶圖案的鋪地,意喻“平升三級”。
鋪地在集鎮與農村均有。農村常以仄磚鋪地為主,有席紋、九宮格為主,也有顏色圖案華麗的地插花與花崗石板鋪地。

榫卯

絞圈房子的骨架為全木榫卯銜接,“檐牙高築,勾心鬥角”,抗風、抗震性能極佳。

竹槍籬

外牆的壁腳外面鋪設的竹槍籬,具有防盜作用。

民居發展

絞圈房子是傳統的中式建築。但在民國時期,出現了一些中西合璧的絞圈房子。大部分絞圈房子仍基本繼承原先的風格。
中西合璧的凌橋范氏宅中西合璧的凌橋范氏宅
中西合璧的洋涇李氏民宅中西合璧的洋涇李氏民宅
中西合璧的陸家嘴潁川小築中西合璧的陸家嘴潁川小築
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農村地區開始時髦建樓房,新的絞圈房子不再出現,原有的絞圈房子在翻建中陸續拆除。至2020年,剩餘的絞圈房子已不足百處。

民居衍生

在上海市區,絞圈房被作為改良的民居模版,發展出了早期的上海石庫門民居。
從上海開埠、設立租界、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東征造成大批難民逃進租界,是產生上海石庫門產生的歷史背景。其中,前17年裡難民租住在兵營式的二層聯排木板房中,是上海石庫門弄堂的雛形。由於火災頻發,上海租界工部局決定建造防火功能較好的二層絞圈房替代木板房,於是,石庫門應運而生。
早期石庫門相對於絞圈房的改進之處,在於石庫門取消了庭心複雜的儀門,增加了後天井和灶披間。
石庫門的發展過程漫長。1872年第一個石庫門裡弄興仁里誕生。前38年的木結構建造的早期石庫門,是純中式的。早期石庫門的平面圖和絞圈房的平面布局相似度極高,“客堂”“次間”“稍間”“廂房”“天井”等房間名稱也基本相同。早期石庫門多為一正兩廂,其立面形態與三合院絞圈房相似,都是三面雙坡屋頂絞接。
1910年以後的30年是磚牆承重和鋼筋混凝土圈樑建造的晚期石庫門,以巴洛克風格點綴門楣、窗楣和山牆,是中西合璧的。
上海石庫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合院聯排民居建築,是漢民居中的特色民居。上海市區地處瀕海地區,受到颱風和暴雨的侵襲,選擇絞圈房作為改良的民居模板是唯一和必然的選擇。

民居保護

浦東周浦鎮最東邊的旗桿村,兩處年代悠久、樣式地道的上海本地特色民居———“絞圈房子”被列入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除此以外,還有不少絞圈房子也被列為文保單位,以市級、區級為主。張聞天故居是唯一一個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的絞圈房子。但大部分絞圈房子因缺少歷史、藝術價值或其價值未被發現,沒有被列入文保單位,隨時面臨著被拆遷或自然倒塌的危險。大多絞圈房子年代久遠,急需進行修繕和加固。

拆除

在上海市區,由於城市的建設,絞圈房子近百年來一直在陸續拆除,剩餘的寥寥無幾。位於中山南二路729號的沈家祠堂建於清末,1993年中山南二路拓寬建造高架道路時祠堂建築被拆除,現僅留存儀門,該儀門有幸得以保留,並成為徐匯區文物保護點。2012年,清代儀門進行了修繕維修。如今,清代儀門建築作為城市景觀保存修復,使綠化與文化相結合,做到保護與整體環境的協調,使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
夜色中的沈家祠堂儀門夜色中的沈家祠堂儀門
在農村地區,自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因為翻建、拆遷等種種原因,大量絞圈房子被拆除。
進入21世紀,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有所增強,但歷史建築被拆的慘劇仍屢見不鮮。老護塘上的北蔡路老街(顧高公路西側,趙家溝南側)原有大片絞圈房分布,2018年因趙家溝航道拓寬而被拆除。2019年,杜行老街的紅衛河疏浚整治工程啟動,杜行中街50號院落沿河的房屋被拆,僅殘留正埭和東廂,完整性遭到破壞。
杜行中街50號杜行中街50號

原地保護

2017年11月,在高行老街改造拆遷過程中,曹氏宅、朱氏宅兩個未列入文物保護名單的老宅被列入拆遷計畫。在一些文史研究者的努力爭取之下,浦東新區文物保護所終於發函,要求暫停拆除工作。2018年6月,兩處建築被公布列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並進行了掛牌。
高行朱氏宅高行朱氏宅
高行曹氏宅高行曹氏宅

搬遷

原址位於陸家嘴地區的區級文保“喻氏民宅”,曾於2002年搬遷至高行鎮解放村牡丹園內。後來牡丹園因故搬遷,喻氏民宅也被搬到洲海路北側新的牡丹園內,總共被遷建了2次,暴露了文物保護規劃的短視。
新的牡丹園內,有多座從高東、高行等地搬遷而來的絞圈房子。

復原

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出生於航頭鎮王樓村。“傅雷故居”建築始建明代,清末重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原有房36間,建築面積為1200平方米,至2012年為止僅剩半數,面積約300平方米,東廂房及原先沿河而建的碼頭均被拆除。尚存的17間房屋依然保存著浦東地區傳統的歇山頂、磚木結構建築風格。然而,由於年久失修,這些保留下來的舊屋僅少數幾間還有人住,破敗不堪,無人居住的平房內,堆放著柴草,已經成為雜物間。
2019年,傅雷故居修繕工作啟動,歷時半年,於當年7月6日起作為景點對外開放。此次修繕中,整個老宅被按照原來的格局全部復原。
傅雷故居修繕前傅雷故居修繕前
傅雷故居修繕後傅雷故居修繕後

新建

浦東老宅,是一個由浦東橫沔一位老農民王炎根先生利用各處動拆遷時遺留下的舊材歷時13年建造而成的建築群,坐落於康橋鎮沿北村10組,位於外環線400米林帶之內。老宅占地35畝,由多個院落組成,展示了那個年代浦東“大富之家、小康人家、窮苦家庭”不同人家的居所。長廊、宅院、池塘、古橋穿插其間。古式的白牆龍檐環繞四周;古香本色的民宅群錯落有致;屋內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一應俱全。院內青磚鋪地,長廊蜿蜒,小橋流水,一派清雅古樸之風。其完整的再現了祖輩們當年的生活起居暨厚重文化底蘊的老浦東建築風格。讓子孫後代通過這凝固的老宅舊屋了解生動的歷史,正是王炎根耗費巨大心血和財力建造“浦東老宅”的初衷。

創新

浦東石門村有一座新建的名為“橫沔府”的仿造絞圈房子。仿絞圈房子瓦片採用了筒瓦,外牆由瓷磚貼面。整個建築雖然方正,但是前後埭與東西廂房高低一致,沒有標誌性的前後埭的歇山頂。大門朝西,西側正面中間建有一座門廳,門上懸掛著扇形的門額,書“橫沔府”三字。庭心面積比常規的絞圈房子大很多。周圍是一圈圍廊,沒有客堂間等區分,每一個房間都是一樣的格式。門上有小標牌,標有各廳的名稱,有“石門廳”、“怡園廳”、“沿南廳”等,均以橫沔鎮下屬的行政村來命名。宅外布置有人工湖和假山石。

民居研究

研究絞圈房子的知名學者有褚半農、徐大緯等。

褚半農

褚半農發表在《文匯報》上的文章褚半農發表在《文匯報》上的文章
1983年起,莘莊人褚半農有幸參加上海第一輪編修地方志工作,由此,他最早將絞圈房子記載到《上海縣誌》中,以後陸續發表推介文章和學術論文,至2016年總計發表12篇,另為絞圈房子做了十件實事,成了名符其實的上海研究絞圈房子第一人。
自第一篇文章起,根據方言詞語“絞”的讀音,以及房子建築特點,就將房子名稱定為“絞”圈房子。12篇文章是:
1.《也談老式本地房》(1991年9月27日《勞動報》)。
2.《褚家塘社會情況調查》,載《上海縣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絞圈房子的形制、結構和各間房子的名稱等內容。
3.《典型的舊式上海農村住宅——絞圈房子》,載1993年第4期《上海住宅》。
4.《想起了上海農村絞圈房》,載2002年第2期《上海住宅》。
5.《老宅》,載2002年第6期《電視·電影·文學》(收入散文集《聽雨懷忠堂》時標題改為《老宅姓褚》)。
6.《絞圈房子:極具特色的上海本地老房子》(2009年第八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載《海派文化與城市創新——第八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學術的論文集》,文匯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第一個將清光緒九年(1883)、即120多年前傳教士著作中關於絞圈房子的記載在論文中公布。
7.因我非常熟悉絞圈房子的方方面面,在《褚家塘志》中寫出更加具體、詳盡的內容,還第一個畫出了五開間絞圈房子平面圖,見《褚家塘志·住房》卷。
8.《關注又一種老房子》(載2012年2月25日《文匯報·筆會》)再次將將清光緒九年(1883)、即120多年前傳教士著作中關於絞圈房子的記載公布在《文匯報·筆會》(附照片)。3月10日《光明日報》文摘報轉載時改名《被遺忘的上海絞圈房子》。
9.《絞圈房子啊,我為你立傳》(獲上海市作家協會首屆“城市建築與文化詩歌散文大賽”三等獎,訊息報導見2012年12月6日《文學報》第6版)。
10.《絞圈房子:極具特色的上海傳統民居》(載《上海研究論叢》第二十一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11.《絞圈房子》(2013年2月1日《新民晚報·夜光杯》B6版)。
12.《曾經住在“一絞圈”》(2016年第4期《城市季風》)。
兩埭頭五開間四廂房的絞圈房子兩埭頭五開間四廂房的絞圈房子

徐大緯

年過七旬的女建築師徐大緯,受褚半農等人的文章啟發,從2014年下半年起,開始了搜尋絞圈房的歷程。後來撰寫了《上海絞圈房子和中國古民居探秘》一書。2016年她發表文章《石庫“門”有何玄機》,提出了“上海石庫門脫胎於三合院絞圈房”的觀點。

其他

除專家學者外,還有一些愛好者,通過自媒體將相關知識向大眾傳播。

民居分布

寶山區

羅店鎮:
遠景村西小塘子2號(遠景村王宅)
月浦鎮:
月獅村周姚村宅5號(姚宅)(建於1954年)

黃浦區

淮海中路街道:
進賢路138弄15號(所在里弄名為“裕民里”)
進賢路174弄9號(所在里弄名為“松德里”)
老西門街道:
艾家弄80號
小東門街道:
喬家路77號(宜稼堂)(二層)
豫園街道:
北孔家弄65-73號(延陵世第)(二層)

靜安區

北站街道:
海寧路780弄22-24號
山西北路469弄12號(二層)(所在里弄名為“福蔭里”)
江寧路街道:
康定路114號(二層)

閔行區

馬橋鎮:
江川路2060弄101支弄11~39單號(金慶章故居)
江川路2060弄101支弄80號(金氏宗祠)
浦錦街道:
近浦村2組14號(近浦丁家住宅)
近浦村6組14號(龐家南蔭堂住宅)(建於1906年)
近浦村6組16號(仁德堂)
蘆勝村8組11號(龐家誦德堂住宅)(建於1906年)
蘆勝村9組28號(康家師濟堂住宅)
浦江鎮:
杜行南街61~64號(趙家宅院)
杜行中街50號(二層)(2019年西廂和牆門間被拆)
革新村8組4號(禮耕堂)(建於1793年)
革新村12組2、53號(奚氏寧儉堂宅院)
召樓鎮梅園(建於1738年)
吳涇鎮:
共和村花廳(建於1644年,廂房早已不存,僅留有正埭)
顓橋鎮:
顓橋後東街2號(曾用作顓橋供銷社、顓橋茶館等)

浦東新區

高橋鎮:
凌橋村四隊韓家角東33號(凌橋謝氏宅)
凌橋村四隊韓家角東21號(凌橋范氏宅)
龍葉村吳家灣76號(凌橋楊氏民宅)(建於1929年)
鎮北村鐘家弄74號(鐘家祠堂)(建於1930年代,抗戰勝利後,祠堂改作清溪國小校舍,解放後,先後改為鐘家弄國小、高橋中心校,現改為道教宮觀“天后宮”並開放)
航頭鎮:
方窯村557號(朱家潭子)
王樓村523、524號(傅雷故居)
金橋鎮:
永寧路114號
康橋鎮:
百曲村807號
石門村橫沔府(是一個仿絞圈房子形態建造的一個現代建築)
沿北村901號(浦東老宅)(建於2002年,歷時13年完工,是一個利用動拆遷遺留的舊材建造而成的建築群)
陸家嘴街道:
陸家嘴東路15號(陳桂春住宅,又稱“潁川小築”)(建於1917年,1991年因擴築陸家嘴路而拆除了大院門牆,現用作“吳昌碩紀念館”)
錢倉路350號(陳氏民宅)(二層)(建於1930年代初,曾被日軍用作慰安所)
棲霞路11號(莊家祠堂)(在棲霞國小內)
南碼頭路街道:
東三里橋路7弄54號(南碼頭臨江民宅)
三林鎮:
久豐村桃園隊徐家裡35號(久豐村徐氏宅)
久豐村桃園隊徐家裡35號東(久豐村徐氏民宅)
臨江村龐家隊龐信隆20號(龐錦如故居)
洋涇街道:
涇南路34號(李氏民宅)(建於1935年,現用為“洋涇文化展示館”)
張江鎮:
長元村曹家宅113、122、123號
長元村曹家宅115號
江東路33弄2號(吳伯鴻老宅)(二層)(曾用作張江鄉政府)
沔北村顧家宅36號(殘留前埭東次間和落葉)
張江新西街36號(張江關帝廟)(曾用作張江鄉少年兒童圖書館)
中心村小橋宅65、70號
中心村養正宅57號
中心村養正宅61、62號(艾氏民宅)

徐匯區

湖南路街道:
淮海中路1412弄28號
康健新村街道:
桂林路128號(二層)(在桂林公園內)
斜土路街道:
中山南二路729號(沈家祠堂)(建於清末,1993年中山南二路拓寬建造高架道路時祠堂建築被拆除,僅留存儀門)
徐家匯街道:
南丹路17號(南春華堂)(建於明代,原址位於梅隴路南春華堂5號,2003年遷此,在光啟公園內,現用為“徐光啟紀念館”)

楊浦區

大橋街道:
杭州路613號(殘留東半個前埭、東半個後埭及東廂)
杭州路655弄2號(殘留東廂)
杭州路681弄6號(殘留後埭及東廂)
臨青路233弄90號
楊樹浦路1581弄9號(所在里弄名為“東華里”)
定海路街道:
軍工路沈家橋51號(殘留東半個後埭)
軍工路沈家橋64號(殘留西半個前埭)
軍工路沈家橋68號(殘留後埭及西廂)
楊樹浦路2623弄31號(所在自然村名為“沈家灘”,僅殘留東廂的一間)
平涼路街道:(以下三處皆位於八埭頭地區)
通北路298號
榆林路449弄
榆林路479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