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霏微細雨不成泥

絕句·霏微細雨不成泥

(1044-1076)北宋學者。字元澤,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文學家,道學、佛學學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之子。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絕句·霏微細雨不成泥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雱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絕句·霏微細雨不成泥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王雱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霏微細雨不成泥,料峭輕寒透袷衣。
處處園林皆有主,欲尋何地看春歸?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於暮春之際寫送春情懷的小詩。前兩句寫暮春天氣常見的景象和感受。春天歸去,總是伴隨著風風雨雨。幾番風雨,摧折得春殘花謝,李煜的詞中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烏夜啼》)總之,寫暮春常常就會寫到風雨。該篇首句寫雨,次句寫風。細雨迷濛,若有若無,路上雖無泥濘,但云霧卻陰沉不開。寒氣沒有冬季凜冽,不過春風如剪,透過袷衣,有時還是會使人感到寒意。“霏微”狀述細雨,“料峭”形容寒風,都是詩詞中的常用語。文字自然平易,卻寫出了天氣陰沉、寒風料峭的晚春環境,為送春、傷春製造了氣氛。
這首詩於結尾處點題。“看春歸”三字,是全詩題旨。“春歸”,一般指春天離去,所謂“常恨春歸無覓處”,“亂紅吹盡放春歸”。春盡而歸,花盛而謝,這是自然規律,且可迎來夏季的繁茂,秋季的豐收。不過,古人則常常借送春、傷春,寄託或抒發政治上或生活上的抑鬱傷感情懷。如白居易送春歸》:“送春歸,三月盡日日暮時。去年杏園花飛御溝綠,何處送春曲江曲。今年杜鵑花落子規啼,送春何處西江西。帝城送春猶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悵?”可見送春常常到林側江畔,悼惜花飛花落,總會怏怏惆悵。王雱這首小詩,不正面寫他對花彈淚的送春情景,卻翻進一層,說處處園林有主,殘存的春光都被人占盡,想要眼看著春光歸去,卻無法找到駐足放眼之地。送“春歸”,固然會惆悵,欲送春而無地,猶如對摯友親人的遠行,欲一送而不得,那種怏怏之懷,悵惘之情,更加深切。

作者簡介

王雱(1044-1076),字元澤,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王安石之子。自幼聰穎,曾中治平年間(1064-1067)進士。歷官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天章閣待制兼侍講、龍圖閣直學士。曾受詔編撰《詩義》、《書義》,有《南華真經新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