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窮親,就是黨政領導幹部深入鄉村基層,與本地區貧困百姓結成幫扶對子,幫助窮困的鄉親提高生活水平,傳授生產生活技藝的活動,即“多到貧困戶去走一走,更多地了解民眾的實際困難,並解決困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窮親
- 性質:黨政領導幹部深入鄉村基層
- 目的:幫助窮困的鄉親提高生活水平
- 提出:薄熙來
意義,含義,
意義
原重慶市委書記到合川、北碚區考察調研時,提出“當幹部的要‘結窮親’,多交幾個窮朋友”。對於這一觀點和要求,網友論述甚多,大力呼籲各級幹部深入基層“結窮親”、下到農村找朋友。筆者這裡再次提出來,意在新春佳節將至,各級幹部“結窮親”當迅速行動起來,切莫錯過這一時機,切莫讓薄熙來的要求變為“空談”。
含義
把“結窮親”當作一項政治任務。春節一天天臨近,農村貧困民眾和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狀況如何?年貨準備沒有?寒衣有沒有?對於開春的生產生活有什麼新的打算,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和扶持?這些問題,都是各級領導幹部應該去思考和調研的,而抓住春節訪貧問苦的時機,多“結窮親”,多解決實際問題,多為貧困民眾做好事、實事,正是各級幹部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往大了點說,那就是一項政治任務——幫扶困難民眾,維護安定團結和諧的局面,這不正是一項重要的社會政治任務嗎?
幹部“結窮親”應當親歷親為。薄熙來說,當幹部的要與結的“窮親”和貧困戶們“設身處地”、“感同身受”,這就是明確要求各級幹部“結窮親”不是做過場、搞形式,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與貧困民眾打成一片。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要親自“結窮親”,到民眾家中,與民眾面對面交談。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以“工作忙、走不開”等藉口為由,由他人代為安排“窮親”,贈送的“年貨”也由他人代轉,根本不到民眾中去,不到“窮親”家中“走一走”。這種做法,應該說比較普遍,尤其是居住在邊遠地區的“窮親”,是根本沒有機會見到來自城裡的“富親”的。其後果,當然是“結窮親”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富親”們對“窮親”的所思、所盼、所願等情況,也是“知之甚少”。
“結窮親”既要數量又要“質量”。有些地方,有些領導,喜歡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窮親”結了不少,但效果不好。表面上看,數字大,人員多,一個領導幹部就幫扶了好幾戶貧困戶,尤其是訪貧問苦時,多則達十多二十戶。但說到底,卻沒有“質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親歷親為,沒有與“窮親”面對面交流,而只是由他人轉送了所謂的“年貨”而已。二是貧困戶不貧,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特困戶無人慰問的情況。有的基層幹部在為上級領導安排“窮親”時,滿足領導“方便”的要求,把所謂的“窮親”安排在小車能夠到達的地方。眾所周知,貧困戶往往在邊遠和交通不便的地方更多。
結下的“窮親”應當常“走一走”。薄熙來說,要“多到貧困戶去走一走,更多地了解民眾的實際困難”。很多領導幹部把“結窮親”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也到“窮親”家中去了,也和“窮親”座談了,但春節來了,“富親”也就來了;春節走了,“富親”也就不再現身了,那真是“車來車去”、“來去如風”。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一旦結下了“窮親”,那就要終生是“親戚”,要常走常親、越走越親,即使“窮親”擺脫了“窮”字,也應該繼續走下去;即使有了新的“窮親”,也不能“喜新厭舊”。應該建立起一種機制,使各級領導幹部的“窮親”相對固定下來,並且定期去“串門”、“拉家常”,切實建立起幫扶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