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模型實驗》是199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德寅。
基本介紹
- 書名:結構模型實驗
- 作者:李德寅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7030042808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序言
- 目錄
- 第一章 概論
- 第二章 相似理論和量綱分析
- 第三章 模型設計和試驗方法
- 第四章 鋼結構模型試驗
- 第五章 混凝土結構模型試驗
- 第六章 基礎結構模型試驗
- 第七章 結構動力模型試驗
- 參考文獻
《結構模型實驗》是199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德寅。
結構模型實驗,是指實驗固體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構模型實驗按研究目的可分為非破壞模型實驗和破壞模型實驗。按荷載作用性質可分為靜態實驗與動態實驗。按幾何形態可分為平面模型實驗、半整體模型實驗和整體模型實驗。人們根據部分觀測...
脆性材料結構模型試驗(brittle material model test of structures)是用脆性材料按相似條件製作研究水工結構問題的結構模型試驗。分線彈性應力模型試驗和破壞試驗,前者研究結構物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的線彈性應力和變形狀態;後者則通過超載加荷直至破壞研究結構物及其地基的極限承載能力、破壞機理和超載安全度。脆性材料結構模型...
《結構模型實驗》是199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德寅。內容簡介 本書從模型的基本原理出發,簡要地闡述了國內各種形式的橋樑工程上、下部結構模型試驗的方法、特點、資料和重要結論,並涉及國內重點建築、水利等土建工程結構的模型試驗,為我國從事結構計算和設計人員解決複雜工程結構問題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
②湯姆森猜測原子中一定還有帶正電的物質,並由此提出新的原子模型:原子呈圓球狀充斥著正電荷,而帶負電荷的電子則像一粒粒葡萄乾一樣鑲嵌其中。由於“布丁”和“葡萄乾”所帶的電荷正好保持一個平衡,所以整體呈電中性。這就是原子的“葡萄乾布丁”模型。實驗研究 湯姆森通過給真空狀態下的陰極射線管加磁場,發現...
脆性材料水工結構模型試驗是指用與原型材料相似的脆性材料製成結構模型,研究其應力、變形和安全度的實驗技術。簡介 脆性材料水工結構模型試驗是指用與原型材料相似的脆性材料製成結構模型,研究其應力、變形和安全度的實驗技術。在水利水電建設中常用的混凝上、石料及各類圍岩多屬脆性材料,通常用石膏類,石膏硅藻土混合...
模型實驗指的是實體試驗,通過在比例縮小或等比模型上進行相應的試驗,獲取相關數據及檢查設計缺陷。在採用適當比例和相似材料製成的與原型相似的試驗結構寸(或構件)上施加比例荷載,使模型受力後再演原型結構實際工作的結構試驗。試驗對象為仿照原型(實際結構)並按照一定比例尺複製而成的試驗代表物,它具有實際結構...
拱壩結構模型虛擬仿真實驗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拱壩結構模型 虛擬仿真實驗》是水工建築物及水工模型實驗等課程的主要實驗環節。水工建築物課程是水利水電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水文水資源、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岩基...
試驗分析的作用 結構試驗分析與結構理論分析是對結構工作狀態取得完善認識的依據。結構模型和原型試驗分析在下列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①建立或驗證結構的數學分析模型和理論;②為結構設計提供依據;③建立或修正經驗公式;④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⑤判斷結構的承載能力;⑥長期監視結構的工作性能;⑦建立或修訂工程結構...
《鋼筋混凝土結構模型試驗與最佳化設計》是2011年9月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順波,管俊峰,李曉克。內容簡介 《鋼筋混凝土結構模型試驗與最佳化設計》介紹了鋼筋混凝土結構仿真模型試驗理論及最佳化設計研究科研成果。通過鋼筋混凝土梁裂縫分布及發展規律的全面測試分析,明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寬度驗算對象及內涵,在現有...
在結構模型實驗中,體力是一項重要的荷載,它是指結構、基礎結構及其地基岩石的自重。通常施加體力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用分散集中載荷代替自重;(2)用面力代替體力的方法;(3)選高密度、低強度模型材料。預應力載入 對於預應力結構,預應力產生的載荷在模型施加的方法一般有兩種:(1)採用錨頭和張拉設備;(...
《水工結構模型試驗》是2015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青、李桂榮。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學校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水工建築物試驗課程的教學用書。全書共7章,內容包括:緒論,水工結構模型試驗的基本原理,模型材料,模型試驗程式設計,線彈性靜力學模型試驗,地質力學模型試驗,水工結構滲流模型試驗。
隧道模型 假設胞腔為細長管狀,細管的直徑與分子的尺寸同數量級,一個胞腔可以容納一串分子,分子的運動可以分解為縱向與橫向兩個獨立的成分。後兩種模型實際上是在倫納德-瓊斯和德文希爾模型基礎上的改進。就其與液體性質的實驗值符合程度而言,沒有太大的改善。有效結構模型 對空穴模型的重要改進。這種模型中的...
在核物理與核化學中,核殼層模型是一個利用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結構來描述的原子核的能量級別的一個模型。通過分析實驗資料發現,原子核具有類似元素周期性的情況,含中子數或質子數為2、8、20、28、50、82以及中子數為126的原子核特別穩定,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也比相鄰的核素豐富。原子核的某些性質隨中子(或質子)數...
DMR互錨式薄壁擋土牆高路堤結構模型試驗研究及套用是由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繼明。內容簡介 遠(安)當(陽)國防公路改擴建工程的現場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種新型結構的擋土牆――雙面直立互錨式薄壁擋土牆,並套用Digital(數字模型)、Model(模型試驗)、Real(實際路堤監測)的研究方法,對“三個...
實際上,用解析度很高的儀器時,上述圖3所示的每一條氫原子譜線都是由波長很接近的幾條譜線組成的,用玻爾原子模型無法說明這種氫原子光譜的精細結構,也不能說明多電子原子光譜,這說明玻爾原子模型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儘管如比,玻爾理論第一次把光譜實驗事實納人了一個理論體系中,在含核原子模型的基上提出一種...
波爾氫原子結構模型的重大意義和局限性 Bohr的原子結構量子論,開啟了人們正確認識原子結構的大門。由於他在 庳子理論和原子輻射方囪做出的卓越貢獻,獲得丁 1922年的物理學Nobel獎。 玻爾的原子理論第一次將量子觀念引入原子領域,提出了定態和躍遷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的實驗規律。Bohr所提出的概念如量子化...
非晶態結構的主要特點,是長程無序、短程有序(見無序體系)。由於至今尚無任何技術可以準確測定,所以,利用結構模型是研究非晶態結構的一個重要方法。從模型可以得出各原子中心的坐標,分析原子分布的幾何特徵,討論其各種物理性能。將從模型推算出的材料性質與實驗觀測的結果進行比較。徑向分布函式F(r)表示以某個...
到了20世紀2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蜂窩夾層結構的構想。根據結構的“極限狀態”這一概念,學者們得出了彈性地基上樑、板及剛架的設計計算新理論。對承受各種動載荷(特別是地震作用)的結構的力學問題,也在實驗和理論方面做了許多研究工作。隨著結構力學的發展,疲勞問題、斷裂問題和複合材料結構問題先後進入結構力學的研究...
1912年,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該實驗被評為“物理最美實驗”之一。3、質子的發現 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核的實驗。他從氮核中打出的一種粒子,並測定了它的電荷與質量,它的電荷量為一個單位,質量也為一個單位,盧瑟福將之命名為質子。4、他通過α粒子為物質所散射的...
第2章 大壩結構模型試驗方法與技術 2.1 概述 2.2 結構模型試驗的目的及意義 2.3 結構模型試驗的分類 2.3.1 按受力階段分類 2.3.2 按結構類型分類 2.3.3 按材料本構關係分類 2.4 結構模型試驗的相似性要求 2.4.1 結構線彈性應力模型的相似性要求 2.4.2 結構模型破壞試驗的相似性要求 2.5 結構...
我們認為,儘管那些研究在非常巨觀的層面揭示了Web的若干結構性特徵,但並沒有解釋Web結構特徵的成因、及其Web結構的社會性含義。本課題將以中國Web為背景,描述並解析網頁、網站、地區等多個層面的Web信息結構,並將其與中國經濟發展、都市化、通信基礎設施、網民特徵等社會信息相聯繫,通過模型和計算實驗方法,探討它們...
玻璃結構模型是指離子或原子在空間的幾何配置以及它們在玻璃中形成的結構形成體。人們對玻璃結構的認識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不斷深化的過程,在近百年的玻璃研究史中,先後提出了晶子學說、無規則網路學說、凝膠學說、五角形對稱學說以及高分子學說等,但由於玻璃結構的複雜性,沒有一致的結論。能較好地解釋玻璃性質,...
同時,他又有十分嚴謹的科學態度,他從實驗事實出發作出應該作出的結論。盧瑟福認為自己提出的模型還很不完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他在論文的一開頭就聲明:“在現階段,不必考慮所提原子的穩定性,因為顯然這將取決於原子的細微結構和帶電組成部分的運動。”當年他在給朋友的信中也說:“希望在一、二年內能...
通過該模型可以計算內嵌管式圍護結構沿著內嵌管道方向的傳熱,預測流體的出口溫度。本文以CFD模型作為參照模型對該準動態模型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內嵌管式圍護結構的準動態模型具有更強的使用性,更高的效率。 第五:搭建了內嵌管式圍護結構的實驗平台,根據實驗測量數據對模型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簡化方法和準動態模型都...
實驗用準直的α射線轟擊厚度為微米的金箔,發現絕大多數的α粒子都照直穿過薄金箔,偏轉很小,但有少數α粒子發生角度比湯姆生模型所預言的大得多的偏轉,大約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轉角大於90°,甚至觀察到偏轉角等於150°的散射,稱大角散射,更無法用湯姆森模型說明。1911年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結構模型)...
那時人們已經知道了脫氧核糖核酸(DNA)可能是遺傳物質,但是對於DNA的結構,以及它如何在生命活動中發揮作用的機制還不甚了解。就在這時,Franklin加入了研究DNA結構的行列,然而當時的環境相當不友善。她開始負責實驗室的DNA項目時,有好幾個月沒有人幹活。同事Wilkins不喜歡她進入自己的研究領域,但他在研究上卻又離...
當時主要有三個實驗室幾乎同時在研究DNA分子模型。第一個實驗室是倫敦國王學院的威爾金斯、弗蘭克林實驗室,他們用X射線衍射法研究DNA的晶體結構。當X射線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體時,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會使射線發生偏轉,根據得到的衍射圖像,可以推測分子大致的結構和形狀。第二個實驗室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大化學家萊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