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方程模型(2009年吳明隆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結構方程模型》是2009年7月1日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明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方程模型
  • 定價:59.80元
  • 作 者:侯傑泰、溫忠麟、成子娟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7-1
  • 開本 :16開
  • ISBN:7-5041-2816-3
  • 書 名:結構方程模型及其套用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詳解和演示結構方程模型多種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驟,是一本理想的AMOS與結構方程模型套用方面的指導讀物。
本書前半部介紹結構方程模型(SEM)的概念與Amos G raphics視窗界面的基本操作;後半部以各種實例介紹Amos G raphics在各種SEM模型中的套用。全書採用AMOS圖像界面,完全沒有複雜的SEM理論推導和語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利用AMOS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各種分析的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講解和圖示。這是一本“使用者界面”取向的書籍,即使是不懂傳統SEM語法使用者,也能在最短時間內學會用AMOS繪製各種SEM模型圖,並將模型估計、模型識別判斷、模型修正與模型驗證,實際套用於自己的研究領域中。
本書的讀者對象是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的學習者和使用者,適合社會科學各學科高年級本科生、碩博士研究生自學,也適合教師教學輔助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結構方程模型的特性
第二節 測量模型
第三節 結構模型
第四節 結構方程模型圖中的符號與意義
第五節 參數估計方法
第六節 模型的概念化
第七節 模型的修正
第八節 模型的覆核效化
第二章 模型適配度統計量的介紹
第一節 模型適配度檢核指標
一、模型基本適配指標
二、整體模型適配度指標(模型外在質量的評估)
三、模型內在結構適配度的評估(模型內在質量的檢驗)
四、模型統計檢驗力的評估
第二節 模型識別的範例
一、正好識別模型
二、過度識別模型
三、低度識別模型
第三章 Amos Graphics界面介紹
第一節 Amos Graphics視窗的介紹
一、開啟【Amos Graphic】套用軟體
二、工具箱視窗的圖像鈕操作介紹
第二節 圖像鈕綜合套用
一、繪製第一個測量模型
二、繪製第二個測量模型
三、繪製第三個測量模型
第四章 Amos執行步驟與程式
第一節 路徑分析的程式與執行
一、建立路徑模型圖
二、開啟數據檔案
三、設定觀察變數
四、設定誤差變數的變數名稱
五、設定文字報表要呈現的統計量
六、將路徑模型圖存檔與計算估計值
七、瀏覽模型的結果
第二節 路徑因果模型圖的設定
一、外因變數間沒有相關的設定
二、內因變數沒有界定殘差項
第三節 飽和模型與獨立模型
一、飽和模型
二、獨立模型
第四節 結構方程模型圖
一、結構方程模型圖的繪製步驟
二、執行結果的標準化參數估計值路徑圖
三、模型的平行檢驗
第五節 結構模型與修正指標
一、模型A:初始模型
二、模型B:修正模型1
三、模型c:修正模型2
四、模型D:修正模型3
第六節 單一檔案多重模型的設定
第五章 參數標籤與測量模型
第一節 參數標籤的設定與特定樣本的分析
一、更改特定群體名稱與模型名稱
二、開啟數據檔案選人指標變數
三、設定分析屬性與計算估計值
四、增列模型變數或對象的參數標籤名稱
五、增列參數標籤名稱的模型估計結果
六、全體群體假設模型的修正
第二節 特定群體的分析
一、分析男生群體
二、分析女生群體
第三節 測量模型參數值的界定
一、測量模型假設模型
二、限制不同測量指標的路徑參數A
三、低度辨識的模型
四、增列參數限制條件
五、誤差變數的界定
六、測量模型的修正
七、測量模型參數標籤名稱的設定
第四節 測量模型的平行測驗檢驗
第五節 多因子測量模型潛在變數的界定
一、初始模型
二、修正模型
三、斜交關係的測量模型
四、界定測量模型潛在變數間沒有相關
五、完全獨立潛在變數參數修正
六、單向度測量模型與多向度測量模型
第六章 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一節 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多因素斜交模型
一、假設模型
二、輸出結果
第二節 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多因素直交模型
一、假設模型
二、模型適配度摘要表
第三節 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四節 一階CFA模型多模型的比較
第五節 一階CFA模型測量不變性檢驗
一、描繪一階CFA假設模型圖
二、單一群組多個模型的設定
三、模型估計結果
第七章 路徑分析
第一節 路徑分析的模型與效果
第二節 路徑分析模型——遞歸模型
一、研究問題
二、採用傳統復回歸求各路徑係數
三、Amos Graphics的套用
四、模型圖執行結果l
五、文字報表輸出結果
第三節 飽和模型的路徑分析
一、飽和模型假設模型圖
二、參數估計的模型圖
三、參數估計及適配度結果
第四節 非遞歸模型的路徑分析一
一、假設模型圖
二、參數估計的模型圖
三、參數估計值
四、模型適配度摘要表
第五節 非遞歸模型的路徑分析二
一、設定回歸係數的變數名稱
二、設定回歸係數值W5=W6
三、參數估計的模型圖
四、參數估計值
五、設定兩個內因變數測量誤差的方差相等
第六節 模型界定搜尋
一、飽和模型圖
二、執行模型界定搜尋
第八章 潛在變數的路徑分析
第一節 潛在變數路徑分析的相關議題
一、原始數據檔案變數排列
二、快速複製對象及參數格式
三、增列簡要圖像標題
四、增列參數標籤名稱
五、估計值模型圖參數移動
六、模型適配度的評估
七、模型的修正
八、PA—LV模型修正
第二節 數學效能PA—LV理論模型的檢驗
一、研究問題
二、AITl08 Graphics視窗中的模型圖
三、計算估計的模型圖
四、參數估計相關報表
第三節 模型的修正
一、參數格式的模型圖
二、參數估計相關統計量
第四節 混合模型的路徑分析
一、路徑分析假設模型圖
二、增列模型圖像標題
三、路徑分析模型估計結果
四、採用潛在變數路徑分析模型
五、混合路徑分析模型範例二
六、混合路徑分析模型範例三
七、混合路徑分析模型——非遞歸模型
第九章 多群組分析
第一節 多群組分析的基本理念
一、繪製男生群體路徑分析模型圖
二、開啟數據檔案及選擇目標群組變數
三、開啟數據檔案界定觀察變數
四、設定參數標籤名稱
五、設定群組名稱
六、輸出結果
七、女生群體的分析模型圖
八、多群組分析
第二節 多群組路徑分析
一、繪製理論模型圖
二、讀取數據檔案及觀察變數
三、設定群體名稱
四、界定群體的水平數值及樣本
五、界定群體模型圖的參數名稱
六、界定輸出格式
七、預設模型輸出結果
第三節 多重模型的設定
一、預設模型(未限制參數)
二、協方差相等模型
三、方差相等模型
四、路徑係數相等模型
五、模型不變性模型
六、多個模型的輸出結果
第四節 多群組驗證性因素分析
一、繪製理論模型圖
二、讀取數據檔案及觀察變數
三、設定群體名稱
四、界定群體分組變數名稱及其水平數值
五、設定多群組分析模型
六、輸出結果
第五節 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
一、繪製Amos理論模型圖
二、讀取數據檔案並設定群組變數及水平數值
三、設定多群組分析模型
四、群組模型執行結果
五、模型註解說明
第六節 三個群組測量恆等性的檢驗
第七節 多群組路徑分析
一、繪製模型圖與讀人數據檔案
二、增列群組及設定群組名稱
三、設定兩個群組數據檔案變數與變數水平
四、執行多群組分析
五、計算估計值
六、輸出結果
第十章 多群組結構平均數的檢驗
一、SPSS數據檔案
二、設定平均數參數
三、範例一模型A
四、範例一模型B
五、範例二模型A
六、範例二模型B
第一節 結構平均數的操作程式
一、繪製理論模型與設定模型變數
二、增列群組與群組的變數水平數值
三、增列平均數與截距項參數標籤
四、執行多群組分析程式
五、模型估計
第二節 增列測量誤差項間有相關
一、執行多群組分析
二、模型截距項、平均數相等模型評估
三、測量殘差模型的修正
第三節 結構平均數的因素分析
一、增列平均數與截距項參數標籤
二、更改女生群體共同因素平均數的參數名稱標籤
三、設定多群組分析模型
四、輸出結果
第十一章 SEM實例套用與相關議題
第一節 社會支持量表測量模型的驗證
一、測量模型的區別效度
二、測量模型的收斂效度
第二節 缺失值數據檔案的處理
一、觀察變數中有缺失值
二、增列估計平均數與截距項
三、數據取代
第三節 SEM模型適配度與參數估計關係
一、模型A:初始模型
二、模型B
第四節 樣本大小與適配度卡方值
一、樣本數N為100
二、樣本數N為300
三、樣本數N為500
四、樣本數N為700
五、樣本數N為900
六、樣本數N為1100
七、樣本數N為1500
八、樣本數N為2000
第十二章 典型相關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型關係
第一節 典型相關分析
一、CANCORR語法指令
二、典型相關分析結果
第二節 SEM執行程式
一、第一個典型變數
二、第二個典型變數
三、MIMIC分析結果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