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解構·建構》是2009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羅選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解構·建構
- 作者:羅選民
-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15952
《結構·解構·建構》是2009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羅選民。
與建構相對的是解構,解構著重在對各文本間的剖析、閱讀,建構著重在系統的建立。建構一詞是對英文“tectonic”的中文翻譯。在西方如德國、義大利、希臘和美國等國,“tectonic”一詞歷經產生和發展變化,它強調建造的過程,注重技術、結構、...
第一篇 歐盟對華投資現行法律框架:結構與構成 第一章 中國外國投資法律制度 第一節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與外資立法 第二節 現行中國外資法律體系 第三節 主要投資形式 第四節 中國外資法的晚近修改(2000—2001年)第五節 中國...
《文學經典的建構、解構和重構》是2007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童慶炳、陶東風。內容簡介 2005年5月2730日,由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學科、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和《文藝研究》雜誌社聯合主辦的“文化研究語境中文學...
第七章核心內容解構與建構——機率統計 第一節統計內容學科基樁 第二節幾何概型的教學解構與建構 第三節隨機變數的教學解構與建構 第八章教學結構與建構的實踐與反思 第一節“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建構的心路歷程 第二節機率統計...
德希達和艾森曼都相信所在地就是建築,而“此在”與“不此在”的辯證則存在於建構與解構之中。根據德希達,當碰上了古典詮釋結構,便最好為文字解讀一下。任何建築的解構“deconstruction”都需要某類原型建構“construction”的存在。這...
知識建構 建構知識是學習者在經過學習後是否有所收穫的重要標誌。學習者經過學習,建構起某知識點,意味了學習者對該知識點達到了擁有程度。如何有序、有效建構知識,是學習者能否超越學習層面進入探究創新層面的基礎。知識解構法在解構結構...
解構主義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1967年。當時一位哲學家德希達(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於結構本身的...
學科思維導圖指以圖示(以層級結構為主)或圖示組合的方式對學科知識體系進行結構化表征(解構、建構、重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學科思維的本質及規律性,最終實現學科思維的內化,促進學習者心智結構的發展。學科思維導圖是一種常用...
翻譯學應從解構主義那裡學些什麼——對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譯學研究的反思 理論哲學向實踐哲學的轉向對翻譯研究的指導意義 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 第三編翻譯學的範式研究 結構·解構·建構——我國翻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範式批評與...
結構·解構·建構--我國翻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研究範式與中國譯學 第二部分 文學翻譯探索 用什麼形式翻譯英語格律詩 尋找譯品中的真善美 翻譯文學--爭取承認的文學 也談文學翻譯之主體意識 論復譯研究 略論西方現代文學文體學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