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瑞口村

紹瑞口村

紹瑞口村位於福山城東南10.5公里,2001年12月前屬兜余鎮,現屬門樓鎮。有耕地140公頃,果園133.33公頃,1460戶,3976人,是福山區第一大村。紹瑞口河由西向東,從村中穿過,有東西沿河主街2條,南北主街10多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紹瑞口村
  • 別名:紹瑞口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3976人
由來,地理,特產,景區,

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許、周、金、王姓由河南省固始縣遷此建村,因地處小河口,故名“小水口”。1938年取吉祥之意,方言諧音“紹”“小”、“瑞”“水”發音相近,遂改為“紹瑞口”。原分東西兩村(東紹瑞口、西紹瑞口),1956年合作化時合為一村。

地理

該村三面環山,南有造書山,西有寨山,北有燕山,東近外夾河,地處丘泊地帶。據傳,早年紹瑞口村南有座龍王山,山上有座龍王廟,廟裡住個80高齡的道士。道士飽讀經書,待人和善,常下山與棋友對弈。一天,對壘之中,老道神志忐忑,棋友見狀追問何故,老道曰:“有人在廟裡竊糧”。 棋友不服,遂同上山入廟,果見“南偷”“北盜”在行竊。老道即用法術困住二人。老道以慈悲為懷,遂佛塵一擺,將他們變成石人,並使其鼻流仙水,為民治病,從此入廟燒香朝拜者如雲。老道見人對己敬仰有過,便留下字條,悄然到揚州雲遊去了。兩年後,幾個好友便帶上盤纏禮物,踏上揚州尋友之路。老道見了好友之後說:“金錢不要,土特產留下,我也沒啥好送,但知家鄉最適宜種蘋果,幾顆種子算作給鄉親們的禮物,望家鄉的山變成花果山”。友人們帶回來的種子,就長成了今天的青香蕉蘋果。

特產

青香蕉蘋果。1876年前後,紹瑞口村唐姓人家將煙臺青香蕉蘋果引進本村。此後以果型美、糖度濃、芳香殊異,成為煙臺代表品種,尤以龍王山下所產質量最佳,曾在省市果品評比中榮膺優質獎,被國家測定為青香蕉蘋果的選優品種。瑞口村蘋果工藝生產已有70餘年歷史。1930年代末即採用套袋技術防治病蟲害,批量栽培蘋果樹,後又發明了套袋果實著色形成花紋的技術。1960年代,該村被周總理指定為國家重點特供蘋果專業村,每年向國家輸送優質青香蕉蘋果2.5萬公斤。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陳雲曾來村視察。日本、朝鮮等國家代表團、友人也曾多次來村訪問、觀摩。各省、市、自治區代表團都曾來村考察取經。1960~1970年代,紹瑞口村先後派出技術人員10多人,常年在外指導果樹栽培和技術管理。1985年統計,全區有青香蕉蘋果園960公頃,該村占25.8%。

景區

紹瑞口村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旅遊地。村周自然景點有姑庵石、銀錢桌、老虎洞、老爺鼻子、造書山、龍王廟、石門王、零鑼石、避雨石、宮帽子、樓金頂、鎢、金、銅、鷹石、磨椅等16處。
老虎洞。村西南寨山西坡有個老虎洞,俗稱“老虎眼子”,洞口寬1.95米,高1.55米,深2.18米。洞內有並排兩個小洞,石質堅硬,呈黑灰色,洞口平坦。據傳說此洞直通東海,古時海水曾由此洞噴出。“老爺鼻子”正常年景長年流水不斷,當地村民說:“喝了老爺鼻子的泉水,可消災祛病”。該村用此泉之水灌溉蘋果,才味道非凡。
村南龍王山之東峰造書山有個“造書洞”。據清康熙、乾隆《福山縣誌》載“造書山,在神山之東,上有石洞,門不可啟。相傳有異人造書於此”。相傳古時有龍王居在洞內,並以龍尾甩東海之石到山頂,築成一座龍王廟。後有神仙居此洞造書。昔日造書山頂建有龍王廟三間,院內有水井1眼,銀杏樹1棵,碾盤碾砣各1個,龍王廟上方60米處今仍存一個三分多地的練武場。上述古蹟在1950年代均遭破壞,但遺址仍存,清晰可見。
避雨石與官帽子。相傳八仙當年到蓬萊過海時途經此地,恰逢天降大雨,無奈之下就在這塊大石下避雨歇腳,因此得名“避雨石”。大雨過後,曹國舅就急忙到山上一塊大石頭上涼曬被雨水淋濕的帽子。因為急於趕路,臨行時帽子掉落在此地,變成了今天的“官帽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