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鱗裂腹魚

細鱗裂腹魚

魚類,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屬。分布於金沙江。體較長,側扁,背部隆起;頭錐形。口下位,橫裂或略呈弧形;下頜前緣有銳利的角質;下唇完整,表面有乳突;唇後溝連續;須2對,後須稍長,其長度稍大於眼徑,前須末端到達後須基部或延至眼球中部的下方,後須末端接近或達到眼球後緣的下方。胸部自腮峽以後有較明顯的鱗片。背鰭刺粗壯,側扁,其後側緣的下2/3-5/7部分每側有18-31枚深的鋸齒;背鰭起點至吻端距離稍大於至尾鰭基部的距離。腹鰭基部起點與背鰭起點相對或稍前。身體背部青灰色,腹側銀白色,尾鰭帶紅色;個別體側有小斑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鱗裂腹魚
  • 拉丁學名:Schizothorax chongi(Fang)
  • 別稱:finescale schizothoracin
  • 二名法:finescale schizothoracin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Vertebrata
  •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 :鯉科  Cyprinidae
  • :裂腹魚屬  Schizothorax Heckel
  • 分布區域:分布於金沙江
識別特徵,養殖,胚胎髮育,

識別特徵

背鰭iii-8;胸鰭i-18—20;腹鰭i-10;臀鰭ii-5。側線鱗92 35-43/27--35-v 102。第一鰓弓鰓耙數,外惻19—25,內側30-36。下咽齒3行,2.3.5—5.3.2。鰾2室,後室長為前室長的2.O倍。脊椎骨數4+40一4l+1。腹腔膜黑色。
細鱗裂腹魚細鱗裂腹魚
標準長為體高的2.9—3.3倍,為頭長的4.l—4.2倍,為尾柄長的5.8—6.2倍。頭長為頭高的l.1--l.4倍,為頭寬的1.5-1.8倍,為吻長的2.3--2.6倍,為眼間距的2.3—2.9倍,為眼徑的3.5—5.9倍.為吻須長的4.1—5.3倍,為口角須長的3.5—6.5倍,為背鰭刺長的1.0-l.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2-1.4倍。
身體略長而側扁,背部隆起,頭部錐形。吻端稍鈍,向前突出。吻皮下垂未蓋住上頜,在吻須基部有一向前斜行的淺溝裂,溝裂末端距口角較遠。下唇完整略呈新月形,表面有乳突。唇後溝連續;下頜前緣具銳利角質。口下位呈弧形。須2對,口角須稍長,其長度稍大於眼徑,末端接近眼球後緣;吻須末端到達口角須基部或延至眼球中部下方。鼻孔距眼前緣較距吻端為近。鰓膜與鰓峽相連。下咽骨稍狹窄,呈弧形,長度為寬度的2.6—3.8倍。下咽齒細圓,頂端尖,略有彎曲,咀嚼面內凹呈匙狀,內側1行的5齒中,第一個齒較小。背鰭外緣內凹,背鰭刺強,其後緣每側有18—31枚深的鋸齒,背鰭起點至吻端距離稍大於至尾鰭基部的距離。胸鰭靠近頭部下方,末端較尖,不達腹鰭起點;腹鰭腹位,末端不達肛門。臂鰭起點靠近肛門,末端幾達尾鰭基部。尾鰭深叉形.下葉略長於上葉,末端尖。全身被覆細鱗,胸部白鰓峽以後的鱗片明顯。腹鰭基都具稍長的腋鱗,側線上的鱗片稍大於體鱗。側線完全,平直。身體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尾鰭帶紅色。

養殖

該魚人工馴養獲得成功,正進行精心培育,待性腺發育成熟後進行人工繁殖試驗。
2005~2006年,研究人員分別用4種不同的催產劑組合對經人工馴養的180餘尾性成熟的野生細鱗裂腹魚(Schizo-thoraxchongi)進行了人工催產,共獲得受精卵50餘萬粒,孵化出仔魚9萬餘尾。催產效果較好的催產劑組合為:鯉魚腦垂體(PG)與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聯合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劑量為(5mg+600IU)/kg魚體重,第二次注射劑量為(12mg+1000IU)/kg魚體重,在水溫13~18℃效應時間為85~98h。

胚胎髮育

在裂腹魚亞科中,細鱗裂腹胚胎髮育速度較快,特別是在肌肉效應期以後更加明顯;心跳頻率並不是簡單的由慢到快的線性增長,而是一個快慢相間的曲線變化的過程;胚胎髮育的各個時期對環境的敏感性不同,原腸期對外界環境變化最為敏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