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陽古城遺址

細陽古城遺址

細陽古城遺址位於太和縣原牆鎮北1公里茨河左岸(原墳公路西側),東西長775米,南北寬730米,當地人稱萬壽山(原牆在宋代為萬壽縣縣治所在),實為一較平地略高的土嶺,系細陽古城倒塌後堆積而成,故城遺址系東漢細陽侯國都城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細陽古城遺址
  • 地理位置:太和縣原牆鎮北1公里茨河左岸
細陽古城遺址概況
細陽古城遺址位於太和縣原牆鎮北1公里茨河左岸(原墳公路西側),東西長550米,南北寬460米,當地人稱萬壽山(原牆在宋代為萬壽縣縣治所在),實為一較平地略高的土嶺,系細陽古城倒塌後堆積而成。故城遺址系東漢細陽侯國都城遺址,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改封舞陰侯岑彭子屯騎校尉岑遵為細陽侯。遵卒,子伉嗣。伉卒,子□嗣,歷三世,元初三年(公元116),子坐事失國,除細陽侯國為縣。建光元年(公元121),安帝復封□細陽侯,後細陽侯國除為縣。
清朝時期,每年九月重陽,文士皆偕伴前來,或爬萬壽山,或登萬壽墩,舉目遠眺,平原秋野,菊花盛開,萬木蕭疏,因此人們美其名曰:萬壽登高,為古太和八景之一。清人祝松齡有詩為證:“萬壽城邊萬壽山,登臨宛在碧雲間。經霜秋雨連霄霽,節到重陽任往還。”又清人吳漢騰詩:“萬壽城荒草木秋,登臨不盡古今愁。當年此地成都會,定有閒人把菊游。”時至今日,原牆九月九重陽古會十分繁華熱鬧。
1947年,原牆附近村莊有人在此取土發現細陽古城遺址(萬壽山遺址)有大小圓門各一,深邃幽暗,人不可入,後即用土封閉。
1952年遺址被人挖掘,僅見古磚,別無他物。
2011年細陽古城遺址被列為太和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保護範圍線,核心保護範圍為:以遺址中心為基點,東西各775米,南北各73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東西南北側保護範圍端線以外,東西南北各50米。
2017年3月考古專家對太和細陽古城遺址進行考古探查,據介紹,市、縣文物部門曾多次對細陽古城遺址進行實地探查,並在地表採集到許多漢代陶片,發現一些遺蹟。現有的發現顯示,這裡的確是一處古城遺址。但細陽古城的具體年代和規模等有待進一步考證。此次考古探查,考古專家們一方面想弄清楚細陽古城的具體建造年代和規模,同時也想看看細陽城與鉅陽城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更是為今後的保護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
出土於細陽古城遺址的文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