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豬籠草
- 拉丁學名:Nepenthes tenui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瓶子草目
- 科:豬籠草科
- 屬:豬籠草屬
- 種:細豬籠草
- 分布區域:蘇門答臘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學史,分類學,自然雜交種,
形態特徵
細豬籠草是一種藤本植物。莖直徑為2~3mm,呈稜柱形。節間距長5~6.5cm。
葉片革質無柄,呈披針形。長5~6cm,寬1~1.5cm。葉片末端尖細,基部逐漸縮小至莖部,包住莖部周長的三分之二。葉片上的葉脈不明顯。中脈的兩側各有3條縱脈,它們從中脈的基部三分之一內發出,在葉片的外部平行延伸。網狀脈不明顯,斜向延伸,呈不規則的網狀。籠蔓約為葉片的1.5倍,可長達12cm,直徑為0.5~1mm。籠蔓偶爾會纏繞周圍的支持物形成籠蔓圈。
細豬籠草是豬籠草屬中捕蟲籠最小的物種之一,其僅次於阿根豬籠草(N. argentii)。細豬籠草的上位籠與籠蔓的銜接處會形成一個寬達10mm的彎曲。上位籠呈廣口漏斗形,籠口下部收縮。上位籠通常高2.5~4.5cm,寬1.5~2.5cm。上位籠和下位籠都缺失翼及翼須結構。取而代之的是兩個高3~5mm的隆起。捕蟲籠的內表面覆滿了腺體。密度為每平方厘米600~800個。籠口為卵形,幾乎水平。唇扁平,可寬至6mm,唇肋間距為0.125mm。籠蓋為窄橢圓形,無附屬物。籠蓋中線兩側各有一條側線,通常長1.5~2.5cm,寬0.5~0.8cm。籠蓋的下表面均勻的分布著蜜腺。在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條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約1mm。
細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無毛被,部分可能覆蓋著稀疏的毛被。捕蟲籠為黃綠色,通常帶有深淺不一的紅褐色斑點。唇為黃色至深棕色。乾燥標本為黑褐色。
生長環境
細豬籠草生長於長滿青苔的森林中,或明亮的砂質山脊頂部的明亮山林中。已知的細豬籠草種群分布於海拔1000~1200m的地區。
細豬籠草的地面籠常常正在於苔蘚中。莖的下部也常常覆蓋著厚重的苔蘚,以至於很難發現它。
分布範圍
細豬籠草是蘇門答臘西部塔拉姆(Taram)的天普河(Tjampo)東部山脊上特有的物種。
植物學史
威廉·梅哲(Willem Meijer)於1957年8月24日在蘇門答臘西部的塔拉姆(Taram)附近的天普河(river Tjampo)的砂質地區首次發現了細豬籠草。它生長於海拔1000m左右的山脊上,所以它屬於中地豬籠草。它的原生地被形容為“明亮的亞高山森林”。 細豬籠草的第一張照片由威廉·梅哲(Willem Meijer)在1957年拍攝。在再次於野外發現它之前,這是唯一的一張關於細豬籠草的照片。照片上是一段攀援莖和一個上位籠。
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 Wistuba)在1994年正式對細豬籠草進行了描述,這基於存放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National Herbarium of the Netherlands)的威廉·梅哲(Willem Meijer)收集的標本和一張1957年拍攝的黑白照片。經過幾次失敗後,2002年年底,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 Wistuba)、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 Nerz)、麥可·沙赫(Michael Schach)和其他一些人再次發現了細豬籠草。
分類學
馬修·傑布(Matthew Jebb)和馬丁·奇克(Martin Cheek)在他們1997年發表的專著中,將細豬籠草歸入疑惑豬籠草(N. dubia)時,是有一些猶豫的。並且無刺豬籠草(N. inermis)與塔藍山豬籠草(N. talangensis)的自然雜交種——梨形豬籠草(N. × pyriformis)也被歸入了疑惑豬籠草(N. dubia)中。但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他不認為這三個類群是同一個物種。
疑惑豬籠草(N. dubia)很容易就能與細豬籠草區分開來。細豬籠草的籠蓋短且寬,展開的角度不會像疑惑豬籠草(N. dubia)那樣達到180°。細豬籠草捕蟲籠的顏色通常有紅色的斑點,而疑惑豬籠草(N. dubia)通體為黃色或橙色。細豬籠草的唇也比疑惑豬籠草(N. dubia)的窄。
細豬籠草與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的區別在於,細豬籠草的葉片為披針形至線形,而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的為卵形至匙形。細豬籠草也沒有類似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籠蓋下表面的巨大蜜腺。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的籠蓋不同之處還在於其基部顯著的收縮。此外,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的體型要比細豬籠草大,其唇也更發達更寬且水平。
在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 Wistuba)在對細豬籠草和與之有近緣關係的物種的形態特徵進行了對比。
特徵 | 邦蘇豬籠草 | 疑惑豬籠草 | 塔藍山豬籠草 | 細豬籠草 |
上位籠的形態 | 圓柱形至漏斗形 | 下半部為圓柱形,上半部為漏斗形 | 下半部為細長的圓柱形,上半部為卵形 | 寬漏斗形,在唇下略微縮小 |
籠蓋 | 圓形 | 窄楔形 | 寬卵形 | 非常窄的橢圓形 |
上位籠的長寬比 | 3.3 | 1.9 | 2.3 | 1.75 |
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寫道:“細豬籠草、塔藍山豬籠草(N. talangensis)和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之間具有明顯的相似特徵,這進一步證實了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是蘇門答臘島豬籠草形態特徵多樣性的源頭。”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對來自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的豬籠草進行了70個形態特徵的對比。其中細豬籠草與第一進化分支有51%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