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澱粉酶測定是利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澱粉酶將澱粉水解為糊精(或其他澱粉的水解物),澱粉遇碘呈藍色,隨著藍色逐漸消失而成為棕色反應物,這時可根據澱粉酶作用後澱粉溶液與碘反應時藍色物消失的速度,來衡量酶活力的大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細菌澱粉酶測定
- 外文名:Determination of bacterial amylase
- 套用學科:環境工程微生物
- 適用領域範圍:環境生態
- 澱粉酶:糖化酶和異澱粉酶等
- 儀器:培養皿、試管、試管架、接種環等
簡介,實驗儀器、材料,操作步驟,細菌澱粉酶在固體培養基中的擴散實驗,活性污泥和生活污水混合液中澱粉酶的測定,
簡介
細菌澱粉酶能將遇碘呈藍色的澱粉水解為遇碘不顯色的糊精,並進一步轉化為糖。澱粉水解後,遇碘不再顯藍色。
酶是由生物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劑。生物體內一切化學反應,幾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進行的。微生物的酶按它所在細胞的部位分為胞外酶、胞內酶及表面酶。澱粉酶是指一類能催化、水解澱粉分子中糖苷鍵的酶的總稱,主要包括-澱粉酶、-澱粉酶、糖化酶和異澱粉酶等。
實驗儀器、材料
(1)培養皿、試管(1.5 cm ×15 cm)、試管架、接種環;
(2)活性污泥與生活污水混合液;
(3)大腸桿菌、枯草桿菌斜面各一支;
(4)肉膏蛋白腖澱粉瓊脂培養基;
(5)0.2%的澱粉溶液、碘液(革蘭氏碘液)。
操作步驟
細菌澱粉酶在固體培養基中的擴散實驗
細菌澱粉酶在固體培養基中的擴散實驗是利用點種法判斷該細菌是否產生澱粉酶。
① 將肉膏腖澱粉培養基加熱融化,待冷至50 ℃左右倒入無菌培養皿內(每皿約10 mL),共倒3個,靜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② 在無菌操作條件下,用接種環分別挑取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和活性污泥各一環分別在3個平板上點種5個點,倒置於37 ℃恆溫箱內培養24~48 h。
③ 取出平板,分別在3個平板內的菌落周圍滴加碘液,觀察菌落周圍顏色的變化。若在菌落周圍有一個無色的透明圈,說明該細菌產生澱粉酶並擴散到基質中,已將培養基中的澱粉水解成了遇碘不顯色的物質;若菌落周圍為藍色(無透明圈出現),說明該細菌不產生澱粉酶,培養基中的澱粉遇碘呈藍色。
活性污泥和生活污水混合液中澱粉酶的測定
① 取4支幹淨試管,編號0、1、2、3。
② 0號管內加入15 mL蒸餾水(對照管);1號、2號管中分別加5 mL、10 mL活性污泥與生活污水混合液,再分別加入10 mL、5 mL蒸餾水;3號管內加入15 mL活性污泥與生活污水混合液,即4支試管的總體積都是15mL。
③ 根據樣品中澱粉酶的含量,於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0.2%的澱粉若干滴(要做預實驗以確定其用量),立即搖勻並記下反應的初始時間。接著分別加入幾滴碘液,迅速搖勻,此時均呈藍色。
④ 觀察每隻試管顏色的變化,準確記下各管藍色消失時的時間(澱粉被澱粉酶徹底分解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