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柄薯蕷,中藥名。為薯蕷科植物細柄薯蕷Dioscorea tenuipes Franch. et Sav.的根莖。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等地。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勞傷無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柄薯蕷
- 別稱:小黃連、野生薑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科:薯蕷科
- 屬:薯蕷屬
- 種:細柄薯蕷
- 分布區域: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
- 採集時間:秋季採收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辛,性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祛風濕,舒筋活絡。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勞傷無力。
相關配伍
1、治脾胃虧損、病後體虛:細柄薯蕷60g。燉肉食。(《湖南中草藥常用手冊》)
2、治糖尿病:細柄薯蕷15g,覆盆子、花粉、麥冬各9g。水煎服。(《湖南中草藥常用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除去莖葉,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橫生,細長圓柱形,直徑6-15毫米,表面有明顯的節和節間。莖左旋,光滑無毛。單葉互生,葉片薄紙質,三角形,頂端漸尖或尾狀,基部寬心形,全緣或微波狀,兩面光滑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長7-15厘米,單生,很少雙生;雄花有梗,長0.3-0.8厘米;花被淡黃色,基部結合成管狀,頂端6裂,裂片近倒披針形,頂端鈍或圓,花開時平展,稍反曲;雄蕊6枚,著生於花被管基部,3枚花葯廣歧式著生,3枚花葯個字形著生,花開時6枚雄蕊常聚集在一起,藥外向。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雄蕊退化呈花絲狀。蒴果乾膜質,三棱形,每棱翅狀,近半月形,長2-2.5厘米,寬1.2-1.5厘米;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成熟後四周有薄膜狀翅。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1100m的海濱岩石、山谷疏林或內陸山凹、溪畔灌叢中。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等地。
藥材鑑別
根莖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0.5-1.5cm。表面淡灰黃色,有明顯的環狀節和節間。質堅硬,斷面淡黃色。鮮品具粘絲。有的地區多切成薄片,切面呈淡黃色。氣微,味苦。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風濕痹痛,筋脈拘孿,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勞傷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