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果荊

細果荊

細果荊(學名:Acacia leptocarpa A.Cunn. ex Benth.)是豆科、相思樹屬灌木。通常主幹短,分枝良好,樹冠密度適中。小枝和新枝無毛。葉狀柄呈鐮刀狀,質地稀薄,無毛。花為淡黃色至亮黃色,近密排列成圓柱形穗狀花序,有的是雄花,有的是兩性花。豆莢呈線形,稍捲曲,扁平。珠柄摺疊形成假種皮狀。分布於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小巽他群島。生於海拔700米以下的開闊森林中,特別是白千層林地,但偶爾也會在雨林、藤蔓叢、海灘林和長廊林的邊緣被發現。

該樹可用作觀賞植物;木材可用於燃料及木工製品等。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繁殖,組織培養,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屬名Acacia來自希臘語 ακις (akis),意為荊棘或穗狀花序;種名leptocarpa由λεπτος (leptos,細長的)和καρπος (karpos,水果,指的是細長的豆莢)組成。

形態特徵

單莖灌木,通常主幹短,高從3-5米到12-15米不等;主幹可以長4米,直徑25厘米。它分枝良好,樹冠密度適中。小枝和新枝無毛,但新芽上覆蓋著一層棕色樹脂。在大樹上,樹皮有很深的皺紋,但在較小的樹幹上,樹皮很薄,或多或少有花紋。葉狀柄呈鐮刀狀,長12-26厘米,寬1-3.5厘米,質地稀薄,無毛;基部漸狹並與下緣匯合;有3條突出的黃色縱脈,具有平行且間隔較寬的次脈。在葉片、葉柄接合處的上邊緣表面可以看到腺體,但通常不明顯。葉柄有點膨大,縱向有褶皺。托葉很小,不顯眼。
花為淡黃色至亮黃色,芳香怡人,近密排列成圓柱形穗狀花序,長3.5-9.5厘米,穗狀花序在葉腋內2-5個一組。有的是雄花,有的是兩性花豆莢呈線形,稍捲曲,長達12厘米,寬3毫米,扁平,但高於種子。黃橙色的珠柄摺疊多次形成假種皮狀結構,可以比種子長,但不包裹種子。種子長約4毫米,黑色,長軸與豆莢平行。

產地生境

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領地、昆士蘭、西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小巽他群島。
在澳大利亞,細果荊生於熱帶地區,從西澳大利亞北部的卡爾頓山站,向東到阿納姆地和卡彭塔利亞灣,包括近海島嶼,到約克角,向南沿著昆士蘭州東部海岸到班達伯格,海拔範圍從近海平面到700米。它通常生長在開闊的森林中,特別是白千層林地,但偶爾也會在雨林、藤蔓叢、海灘林和長廊林的邊緣被發現。它存在於沙質或岩石土壤中,有時在紅土上,通常在季節性淹沒的平原上。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將種子用開水浸種,待自然冷卻浸至24小時,然後用清水洗淨涼乾。用50%火燒土與50%相思林下表土配製營養土,然後每100千克混合土加進5千克磷肥,拌勻後裝於10厘米×12厘米的塑膠袋中。將處理好的種子分別點播於已消毒過的營養袋中。10天后種子開始發芽出土。

組織培養

  1. 種子無菌萌發:將濃硫酸小心地注入裝有薄莢相思種子的三角瓶中,以浸沒種子為宜,並不斷攪拌;25分鐘後,倒去濃硫酸,用自來水沖洗,去掉浮粒;再用沸水浸泡20分鐘讓其自然冷卻。消毒方式:用0.1%(質量分數)的升汞浸泡20分鐘,最後用無菌水沖洗4-5遍。直接接種在1/2MS培養基中。
  2. 誘導培養形成無菌系:通過無菌萌發的薄莢相思苗距子葉0.5厘米處,切去下胚軸及根,將子葉以上部分接種在MS培養基中;待芽苗長到2厘米以上時,就可以進行繼代增殖培養了。
  3. 帶腋芽的莖段繼代增殖培養:截取萌發芽苗的莖段0.8-1厘米左右,接種在誘導增殖培養基MS+BA 0.5毫克/升上。培養基中附加蔗糖30克/升和瓊脂6.0克/升,pH值為5.4-5.8。培養溫度(25 ±2)℃,光照強度1500勒克斯左右,每天光照時間12小時。15-20天可見基部形成不定芽叢,3周后可以長到2厘米的小芽,芽的誘導率100%,增殖係數接近3。
  4. 芽苗生根培養:將繼代增殖培養得到的高2厘米以上的芽苗接種到生根培養基1/2MS+BA 1.0毫克/升上誘導生根。10天后芽苗基部就開始膨大,15天后可見白色的根尖,45天后根長到5-7厘米,生根率接近100%。

主要價值

木材可用於燃料、柱木、電桿、細木工製品、車削物品以及細木家具。該樹可以提供適度的遮蔭,可用作觀賞植物。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