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騮馬(盧照鄰詩作)

紫騮馬(盧照鄰詩作)

《紫騮馬》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作品。此詩通過描寫環境的惡劣嚴峻和騮馬行動的艱難,突出騮馬的雄猛,藉以歌頌赴邊將士轉戰疆場、英勇殺敵的英雄氣概,抒發盼望邊疆早日安寧,停止流血的心情。詩中用詞精當,描繪生動細膩,形象突出顯明。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字詞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紫騮馬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
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乾?

字詞注釋

①紫騮馬:漢樂府舊題。
②皋蘭:山名,在今甘肅蘭州。
③長城:春秋戰國時,各國出於防禦目的,分別在邊境形勢險要處修築長城。秦統一六國後,予以修繕,連貫為一。故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俗稱“萬里長城”。
④鳴珂: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珂,白色似玉的美石。
⑤山長:一作“山頭”。
⑥噴玉:馬噓氣或鼓鼻時噴散雪白的唾沫。
⑦橫絕漠:馳騁於極遠的沙漠地區。
⑧流血:汗血。暗指汗血馬,古代駿馬。

作品簡析

《紫騮馬》是一首邊塞詩。與較早的邊塞樂府一樣,盧照鄰用景物的斷片組成詩篇,大致按時間順序排列。可是,與較早的同題樂府相比,這裡的暴力和戲劇性都較為強烈。不斷增加的困難加強了表達於第七句的馬的英勇決定。結尾寫得曲折,通過暗示馬的英勇完全無效,從而削弱其價值:這一地區永遠不會被征服,馬的血也永遠不會幹。一匹勇敢的馬變成代代相承的勇敢戰馬,象徵著邊塞士兵,沖向沙漠而犧牲。

作者簡介

盧照鄰(約632—695),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