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山(河南省許昌市紫雲山)

紫雲山(河南省許昌市紫雲山)

紫雲山位於河南省,現為國家AA級景區,風景秀麗,有許多名勝古蹟,讓人流連忘返。在古代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遊玩,至今仍是莘莘學子們爭相拜訪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雲山
  • 地理位置河南省襄城縣紫雲鎮
  • 占地面積:40多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南屏草原
紫雲紅葉,日月潭,紫雲書院,望月亭,書院翠竹林,臥龍湖,紅石林,丹霞日出,
襄城縣紫雲山位於河南省襄城縣紫雲鎮,311國道,鄭南許南公路穿境而過,距 鄭、汴、洛、宛均百餘公里,平、許、漯15—60公里,與堯山、少林寺、乾明寺聯為一體。景區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條河和眾多文物古蹟組成,面積40多平方公里。九山謂紫雲山、令武山龜山、孟良山、焦贊山尖山、首山、駱駝嶺、書院山。五湖一條河是紫雲湖、仙翁湖、天女湖、龍泉湖、六王湖、柳河。古蹟有明代御封紫雲書院黃帝具茨山會大隗處,春秋老君洞,商周姜子牙故里,財神趙公明洞,楚六王冢,令武將軍墓祠,宋焦贊孟良山寨,明芙蓉洞。明代古蹟除紫雲書院外,明成化、弘治年間戶部尚書李敏刑部尚書辛自修工部尚書姚繼可,以及同時代名人、官宦兵部尚書許廓,副使辛訪,御史辛溉,詩豪辛鑣,戶部侍郎王錦,都御史王鑲,監察副使張寧。以及清代學者、著名理學家李來章等人宦跡遍布整個景區。千年道觀有下觀廟,仙翁觀,龜井祥霖觀,令山廟等大型建築群。自然景觀數皇帝御封的大面積槲林最為壯觀,年年秋後紅葉如三月春花,映照半邊天空和四周山峰、湖河裡川。九山映麗日,四面澗水響,一河千年流,五湖碧波漾。如今的紫雲山風景區中原的旅遊熱點。
紫雲山紫雲山
紫雲山
襄城縣紫雲山屬伏牛山系東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條河組成,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有平頂山市“前花園”之美譽,現為國家AA級景區,省級森林公園。它以“奇、秀、幽、古”而著稱,展江北第一槲林之風貌,示豐厚理學文化之瑰寶,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紫雲山上萬畝槲林,素有“江北第一槲林”之稱,暮春鬱鬱蔥蔥,蒼翠欲滴,深秋層林盡染,艷壓紅花;明代戶部尚書李敏在此建紫雲書院弘揚儒家文化,為當時中原理學中心,遂使紫雲山名揚天下。
紫雲山是襄城縣著名的山丘旅遊地,為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形成的,岩相屬石千峰砂岩, 西北—東南走向,北起北汝河南岸,南至紫雲書院,呈“L”狀,最高峰海撥375米,長約15公里。《輿地名勝志》載:“仙翁山西二里為紫雲山,以山頂常出紫雲也”,故名。自南向北有書院山、馬棚山、鏊子山、虎頭嘴山、黃土坡寨、鄭家寨、豆角寨、 雲陽寨、半截塔山等九個山峰,整體山勢平緩,書院山、馬棚山、 鏊子山植被茂密,有上下兩層植物覆蓋,上層有6.7平方公里的槲樹林、6平方公里的栗樹林、5.6平方公里的刺槐林,下層均為荊芍、野菊花及其它雜草。春夏碧波蕩漾,秋天逢霜,槲葉變紅,層林盡染,有:“槲葉紅於二月花, 賞秋不必到香山”的說法,尤其是山頂的南屏草原,平坦如川,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黑蝴蝶的棲息地,春夏荊芍花開,滿山紫花,秋季野菊金黃,滿山遍野。山體上點綴著紫雲書院、明鏡湖臥龍湖天池、大隗洞天等景觀,在山體南端斷崖處有長1公里的紅石林,石柱形態各異,蔚然林立,頗為壯觀。
紫雲山歷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傳說中,大隗(廣成子)曾在此山修練, 黃帝曾慕名來此拜訪大隗,老君曾來此隱居,東漢時期劉秀搬兵經此歇息, 留有飲馬處、拴馬槐等遺蹟,明代戶部尚書李敏在此創建紫雲書院,太子朱祐樘(後為弘治帝)曾來此讀書研習,至今仍是學子們爭相拜訪的地方。

紫雲紅葉

紫雲紅葉是紫雲山山坡萬畝槲林樹葉在秋季的景觀。每葉遇霜滿山紅遍,層林盡染,如火似霞,一幅“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紫雲紅葉大致在11月初下罷苦霜之後,槲葉紅的厚重,肥碩,紅葉周期長,有25天左右,遊客可以盡情觀賞。因整個槲林有6平方公里之大,中無雜樹,因此滿山遍野到處紅裝艷裹,分外妖嬈,峰頭的紫雲,天上的彩霞與火紅的槲葉相互映襯,真是蔚為壯觀,攝人心魄,令人神思遐想。古人云:“紫雲紅葉紅勝火,賞秋不必到香山”,紫雲紅葉是中州賞紅覓秋的最佳去處。因紫雲紅葉為紫雲山一大景觀,歷代都有文人騷客,名人雅士慕名觀賞,東漢劉秀,晉代葛洪葛玄,唐代房玄齡,宋代梅堯臣,明代的李敏、沈周,清代的孫奇逢、李來章等都觀賞過紫雲紅葉,並留下了許多動人的佳話。紫雲山紅葉為中州的勝景而名聞遐邇,倍受遊人的青睞。

日月潭

日月潭是襄城縣紫雲山風景區著名的池潭,在靈武山頂孟良寨上,為山泉聚積形成的東西兩個水潭,東潭為日,是東觀日出的最佳位置,西潭為月,中秋之夜俯首潭中賞月,別有一番情趣,兩潭相距較近,故名日月潭。日月潭均呈圓形,日潭水面直徑15米,水深4米,月潭水面直徑10米,水深3米,據說當年焦贊孟良在山頂占山為王時為將士生活用水和飲馬用水,打造的兵器取二潭之水淬火必是堅硬無比,鋒利耐用。潭水水質優良、無污染,經高溫日曬,仍冰涼爽口,遊客至此,爭相品嘗、飲用、既解渴,又消暑。

紫雲書院

紫雲書院位於紫雲山風景區的景區核心,距縣城約12公里,緊鄰S329線600米,有許昌、縣城旅遊公交專線直達景區。紫雲書院是明清時期讀書與講學地方,創建於1468年,由明代中葉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李敏所建,曾為明清“八大書院”之一,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書院坐落於群山環繞和萬畝槲林之中,依山勢而建,風景秀麗,環境宜人,三面環山,丹霞峰、紫雲峰、書院山環抱書院,萬畝槲林鬱鬱蔥蔥,春、夏、秋、冬景色各異。書院原有規模宏大,設施齊全,現存書院占地6825平方米,三進庭院,自南向北存有二柏(百)三石(十)一空橋、欞星門大成殿、宣聖堂、崇德殿、諸賢堂、廣業殿等,現已經過初步修繕對外開放,每年接待縣內外遊客20萬人次。
書院門書院門

望月亭

望月亭是襄城縣紫雲山風景區內知名的亭閣,位於紫雲書院南150米處的一道小山嶺上,上下兩層,高10米,方形,邊長5米,是師生們當年作詩、答對、彈琴、賞月的去處,原為青石構造,民國被毀。1996年開發紫雲書院時,根據考古研究重建。登臨望月亭,四周景色一覽無餘,春賞紫雲,夏觀綠地,秋賞紅葉,冬看雪景,令人神往。特別是每月的農曆十五,若天空晴朗,是登亭賞月的最佳時機,一輪玉盤慢慢從東邊的書院山頂湧出,整個山脈籠罩在皎潔的月光里,山顯得是那樣的安詳、幽靜。此時,偶爾有隻夜鳥鳴啼,在山谷中飄蕩,更顯紫雲山夜晚的清靜。此情此景,令人心馳神搖,恍如仙境。望月亭是紫雲書院重要的人文景觀。

書院翠竹林

書院翠竹林是襄城縣紫雲山風景區紫雲山風景區紫雲書院門樓前40米處一片面積較大的竹林,東西長160米,南北長50米,中間一條通道把竹林一分為二,竹林北面左為鐘樓遺址,右為鼓樓遺址, 裡面還藏有明代文昌祠碑記石碑。書院竹林和紫雲書院一樣歷史悠久,是李敏及其弟子們所栽植的。明代大書畫家在書院十景之一的《竹亭獻秀》一詩寫道:“一個丘亭數桿竹,何償一日不平安”,寫出了當時栽植不久的景象。其實,竹為文人喜愛的“四君子”之一,表示學子們應謙虛謹慎,不卑不亢。亭亭玉立的秀竹林,隨風婆娑,為書院增添了幾分秀氣和幽雅。紫雲翠竹林也是百鳥夜晚棲息的一個良好場所。每至傍晚,千百隻山鳥翔集竹林,啁啾鳴唱,長久不絕,為書院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紫雲翠竹林以其獨特的風韻吸引千百遊客前來觀賞品評。

臥龍湖

臥龍湖原為紫雲山麓一天然池潭, 是由瑞香溪和紫雲谷兩處溪水匯集形成的。相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昆陽大戰中,搬兵路過此潭,飢腸轆轆, 於是射野鴨捉草魚,野炊充肌,經一白髮仙人指點,打敗王莽軍隊。之後, 此潭改名臥龍湖。1956年,為回響黨中央大興水利號召, 馬澗溝村村民戰天鬥地,對臥龍湖進行改造,建一土堰,形成蓄水6000多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可惜 1979年因洪水被沖毀。2002年10月, 臥龍湖恢復建設工程啟動,並於2003年6月竣工。現臥龍湖水面面積3100平方米,平均水深3.5米, 蓄水10850立方米。大壩全部是漿砌石結構,堅固美觀,為臥龍湖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計畫今秋明春建設臥龍湖垂釣項目和水上遊樂項目, 把臥龍湖建成精緻函雅的休閒景點。

紅石林

石林主要分布在馬棚山南端的懸崖處,懸崖絕對高度120米,以山崖為線、成帶狀,石林帶在景區內長1公里,寬100米,面積100000平方米,是燕山造山運動形成的斷裂帶,斷崖處紅石均呈柱狀,石柱林立,形態各異,高低錯落,有象鼻石、猴頭石、雄獅俯瞰、金鳴報曉、群馬奔騰、大鵬展翅等等奇形怪狀,惟妙惟肖。紅石林帶上沿山坡為野栗坡,綠樹蔭蔭,登此猛見紅石林,豁然開朗,又可瞭望平頂山礦區、市區,視野開闊,也是登高望遠的最佳點。目前多有遊客在此遊覽、留影,是紫雲山風景區的特色景觀。
紅石林紅石林

丹霞日出

丹霞日出是指紫雲山最佳觀日出的地方,因地處丹霞峰峰頂,故名。每至晴日早晨約6時,站在丹霞峰巔觀日台,可以欣賞到壯觀的丹霞日出。日出前,周圍的山峰蒼蒼茫茫的,籠罩在淡淡的雲霧中。過一會兒,東方天空逐漸放亮,彩霞飄縈,一輪紅日從焦贊、孟良山的山凹處冉冉升起,如蛋黃、如脂粉,如氣球,焦贊、孟良山似一道屏風把太陽襯托得更加鮮亮、瑰麗,象一幅生動的立體油畫,你仿佛看到了西方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但更真實動人,令人神思,流連忘返。相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登山觀日,詩興大發,寫出了:“一輪紅日排雲出,掃盡天下星和月”的佳句;宋代大詩人梅堯臣在襄城做縣令時慕名登觀,稱丹霞日出為紫雲山“第一妙景”等。丹霞日出為紫雲山風景區增添了幾多魅力,令人神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