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硯

紫金硯

紫金硯是傳統手工藝品,中國歷史名硯之一,原產地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其石料主要源於八公山,有六種色彩,20餘種石品,質地優良,天然色彩豐富,為歷代文人所賞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金硯
  • 類型:傳統手工藝品
  • 成就:中國歷史名硯之一
  • 地址淮南八公山
歷史沿革,工藝特色,傳承發展,

歷史沿革

淮南八公山,古稱“紫金山”,此山蘊藏著大量獨特的天然石種——紫金石,石色赤紫而質潤澤。開掘紫金石制硯,始於漢,盛於唐。我國現存最早最完善的北宋宰相杜衍之孫
紫金硯
杜綰所著《雲林石譜》中記載:“壽春府壽春縣,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為硯,甚發墨,叩之有聲,余家舊有風字樣硯,特輕薄,皆遠古物也”。《中國美術辭典》,“文房四寶”欄載:“紫金石硯產於安徽壽春紫金山,亦稱壽春石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借得米芾所藏紫金硯,囑其子入棺隨葬”。大書法家米芾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紫金帖》中曰:“新得紫金右軍鄉石,力疾書數日也,吾不來,果不復用此石矣!”“蘇子瞻攜吾紫金硯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此外,米芾的《寶晉英光集》卷八還載有雜誌一則記此事:“吾年老才得紫金石,與余家所收右軍硯無異,人間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清代大書畫家鄭板橋《題丁有煜硯銘》曰:“南唐寶石,為我良田,縝密以粟,清潤而堅,麋丸起霧,麥光浮煙,萬言日試,倚馬待焉,降爾遐福,受祿於天,如山之壽,於萬斯年”。

工藝特色

紫金硯是傳統手工藝品的典型代表,整個生產過程有20餘道工序,主要包括:採石、制硯、打磨、封蠟、硯銘、配盒等。制硯的傳統工藝有浮雕、透雕和線刻三種;其具體操作刀法有單刀、雙刀、切刀等十幾種;圖案主要有傳統的變形紋樣和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兩大類;主要生產器具和設施有50餘種;成品樣式一般按制式分規格硯和就形硯兩大類。紫金硯雖有千年歷史,但長期以來其製作技藝全靠師徒傳承,還要憑個人悟性和長期實踐的體會感受才能掌握。
安徽省地礦局三一三地質實驗室取樣分析,紫金石含鈣量很高,而且含有鍶、鉬、鉀、碘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此石“質堅、潤澤、發墨”三美丰韻天成。該石有紅、黃、紫、綠、青、赭、黑等色,可分為紫金、魚子紅、月白、黃金帶、紫金帶、花斑、蟹殼青、金黃、碧玉、墨玉、黑子等十一種之多。

傳承發展

97年香港回歸之際,胡華勇先生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長官董建華先生”精心雕刻了一方紫金大印,被譽為《中華紫金第一印》創作了紫金硯、紫金印被中國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安徽省華夏文化研究會,新華社新聞網安徽藝術頻道、人民日報、中國礦業報、安徽日報、江淮晨報、淮河早報、安徽經濟報、東海民兵雜誌、石民雜誌、淮南日報、淮南電視報、淮南電視台、安徽省電視台新聞頻道等多家媒體都做了特別的關注報導。
2010年6月份在上海世博會期間,胡華勇先生創作了《淮南子》紫金硯作為安徽唯一進入上海世博會特製禮品,並榮幸參加了7月8號由聯合國社會及經濟理事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和“聚硯齋”主辦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華硯文化高峰論壇,由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張宏民主持了此次論壇。現是中國觀賞石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淮南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淮南市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八公山紫金硯胡氏藝術研究所雕刻師。
為了繼承、弘揚紫金石制硯這一傳統工藝,壽縣紫金石藝研究所戚良伯、柏玉麟積極開發研究紫金石硯產品,大膽進行創新,開發出紫金硯精品,受到書畫家、專家、學者和收藏家的好評和青睞。二〇〇四年一月“壽縣紫金石硯研究與開發”通過六安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鑑定並獲得安徽省科技廳頒發的科技成果證書,四月二十三日參加了安徽省首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暨展銷會,榮獲金獎。九月十五日在中國豆腐文化節海峽兩岸(中國·淮南)書畫工藝精品展中榮獲精品獎。二〇〇四年十月榮獲安徽省六安市政府頒發的科學進步三等獎,二00五年六月獲得“安徽省民營科技企業”稱號。中央電視台網路電視旅遊頻道、《書法報》、《安徽日報》、“旅遊博覽”、《皖西日報》、壽縣電視台等多家媒體都曾做過專題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