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斑枯病是由紫蘇殼針孢引起的、發生在紫蘇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染病葉片,多從葉緣發病,初出現水漬狀小斑,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黑褐色至黑色的大病斑。空氣潮濕時,病斑上散生小黑點。嚴重時,病斑乾枯導致葉枯死。
紫蘇斑枯病是紫蘇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溫暖、高濕利於病害的發生。田間通風透光差時發病較重。病菌在老葉上比在新葉上更容易侵入,葉齡越大侵染率越高。一般7-8月為發病期。
紫蘇斑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選用抗病良種,從無病留種株上採收種子;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及時清潔田園。在發病初期可以用過噴藥防治該病,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此外,還可以通過生態調控防治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蘇斑枯病
- 病原:紫蘇殼針孢、荏殼針孢
- 為害作物:紫蘇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危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紫蘇斑枯病病原為紫蘇殼針孢(學名:Septoria perillae Miyake),屬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殼針孢屬真菌。分生孢子器葉面生,球形,暗色,埋生表皮下,孔口乳頭狀,直徑48-80微米。分生孢子針形,直或彎曲,紫青色至無色,有隔膜2-4個,(26-32)微米×(1-2)微米,少數長達40微米。此外,該病原還包括荏殼針孢(學名:Septoria kishitai Fukui),它與紫蘇殼針孢的區別是分生孢子器主要為葉背生,突出表皮,直徑較大,達78-104微米。
病菌喜溫暖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8-35℃;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4-28℃,相對濕度95%以上;最適發病生育期為采葉期至採收後期。發病潛育期3-5天。
危害症狀
紫蘇斑枯病主要危害紫蘇的葉片。葉片染病,發病初始葉片正面產生水漬狀小點,擴展後病斑形成2-3毫米大小、暗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綠色葉片上的病斑比紫色葉片上的病斑明顯),邊緣黑褐色,中央褐色或淡褐色,上生許多小黑點。發病後期,病斑部位脫落成孔洞,嚴重時病斑匯合成片,使病葉乾枯,提早脫落。
此外,由荏殼針孢引起的病斑呈黑色,無邊緣,小黑點主要在葉背,清楚可見,常使葉片很快黑枯,為害性較前者大。
侵染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病株殘餘組織內越冬,也能附著在種子上越冬。田間病株殘餘組織內的病菌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吸水後逸出分生孢子,通過雨水反濺至寄主植物上,從寄主表譽備臘堡皮氣孔直接侵入,或帶病種子播種發芽後侵入子葉,引起初次侵染,經潛育後出現病斑,並在受害的部位產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
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紫蘇斑枯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7月、9-10月。常年春夏季發生重於秋季,年度間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抹永請風透光差、土壤缺肥,植株生長衰弱的田塊發病重。當日均氣溫在20℃以上,遇陰雨天氣,特別是雨後轉晴,病害容易流行。在高溫乾燥氣候條件下,病害的發展愉臘放嘗會受到抑制阿甩記。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深溝高畦,防止雨後積水引發病害,合旋敬理密植增加田間通風透光,合理用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 清潔田園:定期摘除病、老葉。採收後要徹底清除田間病株殘餘物和田邊雜草,並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她局拳解。
- 生態調控防治:中管棚和連棟大棚及溫室栽培要控制大棚溫、濕度,適時通風排濕,特別在遇連續陰雨天仍需堅持毎天適度通風換氣,尤其要防止夜間棚內濕度迅速升高。注意控制澆水量,澆水時間改在上午,以降低棚內愉潤定濕度。
化學防治
- 種子處理:種子在播前要做好種子滅菌消毒處理。
- 噴霧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綠色防治用藥:可選用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60-75克);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捷菌)1500-2000倍液(每畝用量25-30克);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世高)1000-1200倍液(每畝用量50-60克);18%戊唑醇微乳劑(安盈)1000-2000倍液(每畝用量50-100克);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好力克)3000-4000倍液(每畝用量15-20克)等噴霧防治。常規防治用藥: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撲海因)1000-1500倍液(每畝用量40-60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60-75克);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等噴霧防治。
化學防治
- 種子處理:種子在播前要做好種子滅菌消毒處理。
- 噴霧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綠色防治用藥:可選用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60-75克);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捷菌)1500-2000倍液(每畝用量25-30克);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世高)1000-1200倍液(每畝用量50-60克);18%戊唑醇微乳劑(安盈)1000-2000倍液(每畝用量50-100克);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好力克)3000-4000倍液(每畝用量15-20克)等噴霧防治。常規防治用藥: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撲海因)1000-1500倍液(每畝用量40-60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60-75克);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等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