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膠蚧(Kerria lacca)是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六足總綱、昆蟲綱、有翅亞綱、同翅目、蚧總科、膠蚧科、紫膠亞科、紫膠蚧屬的一種,俗稱紫膠蟲,能生產紫膠。中國早在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就有養殖紫膠蚧的記載。由於中國具有養殖紫膠蚧的熱帶和亞熱帶的自然條件,因此現在雲南、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湖南、台灣均已成為重要的紫膠產區,為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六足總綱、昆蟲綱、有翅亞綱、同翅目、蚧總科、膠蚧科、紫膠亞科、紫膠蚧屬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膠蚧
- 外文名:Kerria lacca
- 功能:生產紫膠
- 俗稱:紫膠蟲
基本信息,分布,形態特徵,生活史,寄主植物,經濟意義,
基本信息
學名
Laccifer lacca(kerr)
別稱
紫膠蟲
目
同翅目
科
分布
主要分布於中美、南美、大洋洲、南部非洲和東南亞
形態特徵
雌成蟲略呈蘿蔔形或梨形。蟲體大小變化較多,通常長約2.64毫米,寬約1.82毫米。雌成蟲個體膠殼為半球形或扁球形,殼背面較為平坦,中部有3個分泌白蠟絲的孔,前側臂和其頂上的臂板,後一個為肛瘤的肛口。體緣早期每側各有6個突起,後期各膠殼彼此靠近,形成膠層。膠層較厚,覆蓋於寄主枝條。口器具1對後口葉,觸角位於口器兩側,通常為2節,端節有3根細剛毛。後氣門位於口器後方,有很多五孔腺,呈半月形包圍氣門。整個氣門位於一橢圓形的硬化片上。前氣門位於體前側,在一硬化片上,比後氣門發達,並遠大於後氣門,其開口有一群五孔腺包圍。臂板與臂之間無縊縮。臂板面約有13個杯狀小坑,每一坑皆有一大而明顯的中心大管。背中刺硬化。尾瘤圓錐狀,常為2節,基節膜質,端節為長形的肛上板。肛環刺10根,伸出肛飾外。圍陰腺兩列。
生活史
紫膠蚧通常1年發生2代。雌蟲第1代的卵在6月上旬出現,卵期很短,很快孵出幼蟲,幼蟲自6月上旬至7月下旬,歷時約1個月變為成蟲;從7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成蟲期,歷時約3個月,開始第2代;第2代卵期亦短,幼蟲於10月下旬出現,越過冬季,到第二年3月上旬進入成蟲期,歷時近5個月。成蟲在3月上旬出現至5月下旬開始產卵為止,歷時約3個月。雄蟲第1代卵也出
現在6月上旬,卵期很短;雄幼蟲自6月上旬開始孵化,到7月中旬化為前蛹,歷時約1個半月;前蛹歷時5天左右進入蛹期,蛹期歷時約7天;成蟲於7月下旬出現,並很快與雌成蟲交尾,交尾後雄成蟲相繼死亡;雄蟲第2代由10月下旬卵孵化,幼蟲自10月下旬到翌年2月下旬,歷時約4個月化為前蛹;前蛹期和蛹期各歷時約12天,於3月中旬羽化為成蟲,雄成蟲交尾後又全部死亡,如此循環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