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腹吸蜜鸚鵡

紫腹吸蜜鸚鵡

紫腹吸蜜鸚鵡(學名:Lorius hypoinochrous)羽色鮮艷,鳥體為紅色,前額、鳥喙和眼睛之間、頭頂為黑色;胸部為淺紅色;上腹部為紅藍色,下腹部和大腿為藍紫色。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腹吸蜜鸚鵡
  • 拉丁學名:Lorius hypoinochrous
  • 別稱:紫腹鸚鵡、黑帽鸚鵡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亞科吸蜜鸚鵡亞科
  • :吸蜜鸚鵡族
  • :Lorius屬
  • :紫腹吸蜜鸚鵡
  • 亞種:3亞種
  • 分布區域:巴布亞紐幾內亞
  • 命名者及年代:Gray, 1859
  • 英文名稱:Purple-bellied Lory
  • 保護狀況IUCN無危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紫腹吸蜜鸚鵡的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26到27厘米不等。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前額、鳥喙和眼睛之間、頭頂為黑色;胸部為淺紅色;上腹部為紅藍色,下腹部和大腿為藍紫色;有些鳥的頸部會分布些深紅色的條狀羽毛;翅膀綠色,內側覆羽紅色,外側羽毛尖端為黑色;尾巴內側深橄欖黃,上方為紅色,尖端深藍綠色;蠟膜白色,鳥喙橘紅色,虹膜橘黃色。幼鳥的鳥喙為棕色。

棲息環境

紫腹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區、森林邊緣、高大的次要植被區、開闊的林地、花園、椰子園等地;在紐幾內亞則偏好於低地和山麓丘陵活動;在俾斯麥半島它們會在約450米到750米的低地活動;在古迪納夫(Goodenough)地區則會高達1600米。

生活習性

紫腹吸蜜鸚鵡在繁殖季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非常明顯易見因為它們相當吵雜;平常會從森林飛到地低區覓食,在花朵盛開的樹頂和果樹上活動,尤其偏好椰子樹;在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刺耳的鳴叫,尤其在接近要降落的樹上時,非常吵雜,因此很容易就可以察覺它們的蹤跡。紫腹吸蜜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漿果和昆蟲等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紐幾內亞東南,俾斯麥群島,特羅布里恩群島,路易西亞德群島(Louisiada Archipelago)中的密思馬(Misima)和太古拉(Tagula)島,當特爾卡斯托群島和伍德拉克島。
紫腹吸蜜鸚鵡分布圖紫腹吸蜜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紫腹吸蜜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為5月到7月,一次會產下2枚卵,偏好在高聳的樹木裂縫中築巢;若人工飼養,一般是24天內孵化。幼鳥約2個月時間會飛行。

亞種分化

紫腹吸蜜鸚鵡(3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英文名稱
1.
紫腹吸蜜鸚鵡指名亞種
Lorius hypoinochrous hypoinochrous
Purple-bellied Lory
2.
紫腹吸蜜鸚鵡羅塞爾島亞種
Lorius hypoinochrous rosselianus
Rossel Island Lory
3.
紫腹吸蜜鸚鵡俾斯麥群島亞種
Lorius hypoinochrous detvittatus
Fergusson Island Lory

種群現狀

紫腹吸蜜鸚鵡在當地是一種非常普遍且數量眾多的鳥類,根據國際鳥盟的測試,不屬於瀕危物種,但因為生境的分割和碎片化,種群數量仍有下降趨勢。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