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紅鞭,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錐花蕕Caryopterispaniculata C. B. Clarke的根或葉。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西部、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痢疾,吐血,便血,崩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紅鞭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馬鞭草科
- 屬:蕕屬
- 種:錐花蕕
- 分布區域:廣西、四川、貴州西部、雲南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研末服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肺、膀胱、小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痢疾,吐血,便血,崩漏。
相關配伍
治面赤,目紅,發熱,口渴:紫紅鞭6-9g。煎水服。(《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研末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錐花蕕又名:密花蕕,攀援或披散灌木,高1-3米,多分枝,小枝方形,植株被柔毛或近無毛。葉片紙質,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9-14厘米,寬3-6.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邊緣具疏齒,兩面密被金黃色腺點及疏被柔毛,側脈通常5對,在葉表面明顯,在葉背面突出;葉柄長0.5-1厘米。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通常腋生,長1-7厘米,花序梗密生柔毛;花萼杯狀,有腺點和柔毛,長約3毫米,結果時長約4毫米,頂端5或6深裂,裂片錐形;花冠粉紅色至紫紅色,花冠管長約2-3毫米,外面具毛和腺毛,頂端5裂,裂片全緣,其中1片稍大,倒卵形;雄蕊4枚,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被柔毛和腺點。蒴果球形,直徑約2毫米,成熟時橙黃或橙紅色,疏被微毛和腺點。花果期3-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50-2300m的山坡、路旁或稀疏雜木林中。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西部、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清熱,止血,利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