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

紫式部(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紫式部(約973年—?),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本姓藤原,字不詳,式部是她在宮廷服務期間的稱呼,因其兄曾任式部丞,當時宮中女官多以父兄之官銜為名,故稱為藤式部。後來她寫成《源氏物語》,書中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誦,遂又稱作紫式部。一般認為其名不可考,亦有人認為其本名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作品描寫人物心理細膩,文字典雅,情節曲折,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對往後日本文學之影響極大。另著《紫式部日記》,成書於公元1010年秋。

她出身於貴族文人世家,幼時從父學習漢學,通曉音律和佛典。父兄都擅長漢詩、和歌。1004年4月,紫式部喪夫寡居,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36歲那年冬天,紫式部受召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式部
  • 外文名:むらさきしきぶ
  • 別名:藤原香子,藤原則子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日期:約973年
  • 逝世日期:待考證
  • 職業:式部
  • 主要成就:創作了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
  • 代表作品:《源氏物語》《紫式部日記》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創造特點,主題,手法,人物影響,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與清少納言,與藤原道長,

人物經歷

紫式部,大約於973年出身在充滿書香氣的中等貴族家庭,是一位極富才情的女子,其祖父等輩及兄長都是當時有名的歌人,父親更是長於漢詩、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習,祖父、外祖父、叔父皆善漢詩、和歌,母親叫藤原為信,不過,在紫式部年幼時已去世。紫式部由祖母一手養大,據說這位祖母擅長音樂,紫式部會彈一手好古箏,以及《源氏物語》顯示出音樂方面的博識,都與這位祖母的教育、栽培分不開。
紫式部本姓藤原,由於女性在日本沒有社會地位,本名沒有記載,也有人認為其本名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幼時跟隨父親學習漢學,通曉音律和佛典,並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她不僅對白居易的詩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十分了解佛經和音樂。
長德四年(998年)左右,因紫式部家道中落,20歲的紫式部嫁給已有數房妻妾,比自己年長25餘歲的藤原宣孝。在長保元年(999年)時生有一女兒藤原賢子。
寬弘元年(1004年4月),紫式部喪夫寡居,依賴父兄生活,開始了寡居十年的生活,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在寡居生活中,因創作《源氏物語》而文名遠揚,受到藤原道長等高官顯貴的器重。
寬弘二年(1005年)12月29日,紫式部入後宮,擔任後宮皇后藤原彰子(藤原道長的女兒)的女官,為她講佛授《日本書紀》和《白氏文集》等漢籍古書。官名為藤式部,後改稱紫式部。 大約在1013年,紫式部離開後宮,之後音信不詳。

主要作品

體裁
作品名稱
原文名
年代
長篇小說
源氏物語
源氏の物語
約1000
紫式部《源氏物語》紫式部《源氏物語》
日記
紫式部日記
1010
紫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
和歌
紫式部集

創造特點

主題

物哀
紫式部認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並非束之高閣的擺設、無病呻吟的產物,應給人以感染,使人“動心”,是作家有感而發、對“世間的真人真事”,“觀之不足、聽之不足,但覺此種情節不能籠閉一人心中,必須傳告後世之人,於是執筆寫作”的結果。
紫式部紫式部
紫式部在《源氏物語》女性應當如何自處,並持一種與日本傳統審美與道德觀念相一致的觀點,即“物哀”觀。根據本居宣長的“物哀論”,感知物哀首先要懂得“物之心”,應該是在通曉事實,了解人生的過程中,不斷體會世事變遷,萬物更迭;是一種純粹的纖細的無處不在的性靈體驗。可以說,古代審美思想從“哀”到“物哀”的演進是經紫式部之手完成的。《源氏物語》是以“哀”、“物哀”作為基調,自始自終貫穿了比前代的“哀”更為廣泛、更為複雜和深刻的內容。而《源氏物語》“物哀”的感動,是在“知物哀”的基礎上產生的,它要表現的完全是一種對人生世相的喜怒哀樂,以及對女性的同情哀感,尤其是對於女性在戀愛中的不幸以及男女的不倫之戀,更加明顯地流露出這種“物哀”的感情,也就是說,紫式部在《源氏物語》運用各種藝術技巧,通過各種人物形象的塑造,對“物哀”作了最出色的表現,表現了人的真實感受,在人性與世界的調和中發現沒和創造美。

手法

真實
日本敘事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上古敘事詩時代,《古事記》、《日本書紀》等作品,均以與神話、傳說緊密交織為特色。敘事文學描寫現實、向著自身獨立的轉變,始於中世紀物語的興起。但它們或主虛構、或重史實,依然未能離開脫胎而來的民間傳奇式的窠臼。對上古敘事作品與中古物語文學深有了解的紫式部,已經初步認識到創作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迥然各異的特色。在《源氏物語》第二回中,作家借評畫者之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儘管各種不同風格的繪畫難以判斷孰優孰劣,但是單純的現實描繪往往會給人更深刻和直接的印象。這雖然是就畫立論,但所述之理顯然是與文學相通的。它道出了兩種不同的作品內容與創作思想。紫式部主張文學應當真實,反應種種人情世故,同時承認小說的“知世相”的作用。例如《源氏物語》中“詳細記錄著世間重要的事情”;“由於所有物語寫的都是世上的情況和人的種種精神狀態,讀了它,自然能充分懂得世上的一切情況,了解人的行為和心理”。由於物語“詳細記錄著世間重要的事情”所以儘管她在書中一再表白“作者女輩之流,不敢侈談天下大事”,而實際上還是涉及了“天下大事”,只是多採用側面描寫和暗喻的手法,少有具體深入的描寫,但還是展現了源氏的榮辱和貴族的爭鬥密不可分的關係。
紫式部對平安時代現實的描寫,同時代的專家是很難與其比肩的。紫式部在日記中,記錄了家中的侍女如何私下議論自己是因為親炙漢文典籍,才招來喪夫的不幸;記錄了自己如何在宮中裝作連屏風上的題字也看不懂的一無才智的樣子,以求得周圍人們的容納。紫式部所反映的,是女性幾乎被排斥於所有文化領域之外,無法通過任何社會參與釋放源於生命和學識的互動的能量,確認“自我價值”的情況下,“文字”也就成為知識女性釋放靈魂,伸張自我,思索人生,進行“自救”的唯一手段。而這種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的承認甚或是尊敬,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對作者的“女性價值”的肯定,而是對作者的“人的價值”的肯定。此外,紫式部本人在日記中談及的源氏的史實,與道長以及伊周、賴通等人的性格、容姿、言行、境遇十分相似,起碼是將這些人物的史實作為重要的輔助素材來加以運用的。根據日本學者考證,源氏被流放須磨實際上就是以道隆之長子伊周的左遷作為素材的。概言之,《源氏物語》中也貫徹她的現實主義思想,精細如實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世相 。無論是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還是故事內容和人物,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宮廷生活和貴族社會的實相。
和風
論及紫式部的美學成就,首先應當提到的是她對藝術美廣泛而深入的探索。在具有高度藝術真實的古典現實主義巨著《源氏物語》以及《紫式部日記》等作品中,她對許多問題,諸如藝術美與生活的關係,各門藝術的不同特性、創作方法及其作用、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等等,都表述過自己的‘意見。其中最值得珍視的,是她的現實主義創作論。如果說,在抒情文學特點的認識上,紫式部尚未超過本民族古人“和歌以心為本,發之則為各種文采”,“心有所思,托於耳聞目睹而形之於言”紀貫之等觀點,那么,她在敘事文學創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現實主義理論,在日本美學史上則是空前的,在東方、乃至世界美學史上也是驚人的。
紫式部的寫作是含而不露的,鮮少在敘述中直接表明個人觀點和態度,敘述語言頗具平實的況味,卻又盡顯才華。紫式部在漢文學方面的造詣很深。她不僅掌握學問上的基礎教養,而且體驗過最高的文化生活。平安初期,日本文化持續接受中國唐代文化的滋潤,是漢風文化最燦爛的時期。寬平二年(890),學者、詩人出身的右大臣菅原道真向朝廷上奏,建議停止遣唐使的派遣,以削弱漢文化的影響,並於同年獲得批准。自此以後,日本文化和漢文化關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日本文化逐漸消化漢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平安文化,完成了漢風文化向和風文化的過渡,這在日本的文化史上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對此,紫式部強調:“凡人總須以學問為本,在具備和魂而見於世,便是強者。”這裡的“學問”指的便是“漢才”。這說明紫式部即重視當時的中國古籍,又對和魂有自覺的認識。包括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對白居易詩歌以及其他中國古典詩歌的插入和運用以及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與《史記》的對應,都是紫式部重視“漢才”的體現,所以紫式部一方面開放性地學習和吸取中國文化和文學思想,一方面又根據根據本國需要加以揚棄。這也是當代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徵,也就是所謂的和風文化。
和歌
紫式部在《源氏物語》的創作中,加入了不少詩歌和和歌,總共有近800首和歌,除了一小部分是來自於日本的《萬葉集》和《古今和歌集》之外,大多數都是作者自己創作的。歌詞大多簡單易懂,主要出現於人物的答贈情節。表明作者對和歌創作具有較強的功底,並能夠很好的結合到情景中去,她也被認為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作為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小說,戀歌在書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書中既有像“萬葉歌”一般豪放質樸的詩句,也有“古今調”這樣纏綿悱惻的和歌。前者直抒真情,後者含蓄悲惋。
然而,由於和歌本身具有很強的社交性,又受制於韻文的形式,顯然不適合表達像紫式部在日記和《源氏物語》中那樣深刻綿延的思考,譬如《紫式部集》後半部分主要是反映宮中生活和結婚生活灰暗面的作品,其中與佛教有關的和歌其實有兩首,那是在藤原道長舉辦的法華三十講的法會上所作。實際上是她是身為仕女所做的例行公事的應景之作。而女性對於自我生存的深層次思考,正是平安女性散文文學繁榮的根本原因。
情景交融
紫式部寫作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擅長將景物描寫與情節以及人物的心理變化結合起來,譬如伴隨著紫姬患病,源氏的六條院也進入了燈火闌珊的蕭條之中。再如在紫姬的宮殿中,採用了鴛鴦各種水鳥成雙成對的出現在春波上,深刻體現紫姬的受寵程度,而在末摘花的寒舍中,則是採用了雜草叢生、秋風蕭瑟等語言來描繪末摘花的生活,暗示其的悲慘命運。在紫式部的筆下,景物也是社會變異的表現,如採用秋風秋雨等詞語描述光源氏的失意等。

人物影響

紫式部創造的《源氏物語》開啟了日本文學的“物哀”時代,並影響了包括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宮崎駿在內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其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並對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響,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
2000日元背面紫式部的圖案2000日元背面紫式部的圖案
紫式部對現實主義描寫的意識在當時是極富前衛性的。日本古代文字由於受到日本由於受到神話和古代物語的影響,在敘事上常常虛實參雜,不能夠很好地還原事實,反映現實。但是紫式部已經明確認識到現實主義創作的任務,就是要全面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質真實。這在日本文學史上是具有標桿和劃時代意義的,也對後續的日本文學的創作造成深遠的影響。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她列入年度表彰的世界偉人之一。

人物評價

這一位是有才學之人——平安時代太政大臣藤原道長
紫式部和清少納言,還有和泉式部和赤染衛門等著名詩人,都是侍候宮廷的女官。難怪人們一般提到平安朝文化,都認為那是宮廷文化或是女性文化了......這個時期確實讓人看到日本王朝文化的鼎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軼事典故

與清少納言

紫式部不喜歡清少納言是眾所周知的了,她曾在日記中直言不諱地批評了對清少納言為人處世的態度,對她的學識才華也不以為然。儘管紫式部入宮時,清少納言已經離宮四年,兩人並不曾直接接觸。紫式部並不像是一個爭強好勝,好嫉妒的女性。不管其中是否存在道聽途說的誤會,紫式部確實有落入“文人相輕”窠臼之嫌。
清少納言清少納言
紫式部對清少納言的批評主要在個性與為人方面,“清少納言是那種臉上露著自滿,自以為了不起的那種人……最終要被人看出破綻”。清少納言心性甚高,諸事不落人後,這點是肯定的。清少納言在日記中就有對各種人事所作爛漫率直的批評,可能會被認為是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表現。
除此之外,紫式部還說清少納言“故作風雅”, “即使在清寂無聊的時候,也要裝出感動入微的樣子“,還說:“性質都變得輕浮了的人,其結局怎么會好呢?”這種說法未免言之過甚,甚至讓人感覺刻薄了。清少納言在題跋中自陳《枕草子》“本來只是把自己眼裡看到,心裡想到的事情,也沒有打算給什麼人去看,只是在家裡住著,很是無聊的時候,記錄下來的。”譬如,她說“遠而近的東西是,極樂淨土。船的路程。男女之間。”寥寥數語,簡約凝練,想來卻頗有深意。

與藤原道長

紫式部在日記和曾經在寫給皇上的岳父文字中都曾提到藤原道長的夜訪,說明紫式部和藤原道長可能存在一定的關係。作者紫式部個人的婚姻生活雖然只有兩年,但以她與丈夫唱和往還的和歌而觀之,兩人的感情是融洽的。但是在那個一夫多妻妾的婚姻才是正常家庭形態的社會,婚後兩年就失去了丈夫的紫式部,沒有必要在現實生活中,拒絕了在政治上將天皇置於股掌之間、在生活中氣度非凡而又儒雅可親的攝政藤原道長的求愛。
藤原道長及藤原道隆藤原道長及藤原道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