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峰寺
- 地理位置:廣東省揭陽市區榕城區梅雲鎮湯前村紫峰山上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6666平方米
- 原名:紫峰庵
- 建造時間:始建於元代至正十一年
- 附近景點:北宋磚墓、震峰壽域、福田遺蹟等
- 涉及人物:明皇族宗親朱潔子、攜女朱麗兒等
- 最後修整時間:1990年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紫峰庵,於民國年間,雖曾維修,但因長年風雨剝蝕,遂致牆傾壁裂,至“文革”期間,已是廢墟一片,芳草萋萋。直到戊辰之歲(1988),在多方支持下,斥資百萬,歷經五載,重建紫峰寺。如今整座寺院,古色古香,莊嚴巍峨。往昔九彎十八曲的庵前路,崎嶇難行,現也已建成長3華里,寬18米的紫峰水泥大道。在紫峰寺邊,一塊石碑刻有“紫峰春曉”四字,是近代名士郭篤士先生晚年之遺墨,右側山邊,有一“木魚石”,中有一朱紅大“佛”字,乃書畫家林受益先生所書。旁有摩崖石刻“梵聲”二字,為原書協主席胡天明先生所題。遊人至此,似聽到木魚篤篤,梵聲朗朗,鐘鼓之聲,常迴繞於晨煙暮霧之中。
紫峰寺匾額“紫峰古寺”是釋慧原法師所書,字型渾樸大方。大門有劉錦輝撰作的“紫峰”冠首聯:“紫嶺煙霞萬象奇秀,峰山雲海四時蔥蘢。”兩邊門壁上有淑宜子以“紫峰”題撰的鶴頂格聯:“紫閣法宇宏開,梵經萬誦,億萬眾生沾福佑;峰山慈雲永護,鐘鼓千聲,大千世界證菩提。”第二大門上匾額“紫峰寺”,為釋智誠長老所書。正門兩側有二旁門。旁門匾額為“祗園”、“鷲嶺”。“祗園”、“鷲嶺”是釋迦牟尼佛居住和傳教聖地,用在這裡,意即此處乃叢林淨土。
古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居寺的正中,殿宇壯觀,正中供釋迦牟尼佛,兩旁坐列十八羅漢。寶殿前方兩側,地藏閣、觀音閣相對望兩閣均是石殿佛龕,雕刻精美。寺內現有8副金漆楹聯,均是現代名書法家所書。各廳中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景觀
寺內淙淙水聲,有泉水晶瑩,甘洌清甜。此水何來,乃蝦地崬峰地下之清泉也。真是:紫峰荔海閃金波,玉帶清流奏凱歌。蟬鳴荔熟遊人醉,疑是佛寺通銀河。
紫峰古寺周圍,歷來名跡甚多,有保存完整的“北宋磚墓”、有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表弟——彭延年的“震峰壽域”、有與揭陽城同建的“福田遺蹟”、有600餘年前,抗元遺蹟的“寨崬登高”、有380年前,明皇族宗親——朱潔子,攜女朱麗兒,隱居避難的“明宗翠嶺”、還有“南屏遠眺”、“美女獻花”、“茉莉挺秀”、“牡丹艷姿”、紗帽石、鷹翼埔、石書齋、石門坑、飛刀地等勝跡,故時人有詩讚:我愛紫峰美勝景,群山翠嶺戀遊人。名跡清幽冊水秀,處處芳草綠如茵。
歷史
紫峰寺原名紫峰庵,始建於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大門石匾書“紫峰庵”三字。據考,600餘年來,明代的弘治、萬曆、天啟和清代的順治、康熙、乾隆、同治年間,都曾進行修建。明弘治十四年(1501)湯前村人史智(弘治二年己酉舉人)倡修擴建,主體以大圓柱木支載,造型宏偉。清代乾隆年間,住持僧通順同僧徒數年往外募捐,採用碧瓦朱甍拓修,民國癸酉歲(1933),謝鶴年任揭陽縣長時,也曾令邑紳周伯初、周昌言等人暨七鄉士紳進行維修。 紫峰古寺周圍,山川鐘靈毓秀,名山名地有獅耳聽金鐘、玉蝦藏洞、金山覆鼎、振翼起鳳、鯉魚斗二蛇和牛頭山、豬腿山、冬瓜山、石古籃等,各個景點皆形神俱佳,惟妙惟肖。特別是古寺所在地的臥獅銜劍,其獅頭、獅腰、獅尾真是有其形且有其神。故明代洪武年間,揭陽縣令蔡善見紫峰庵周圍層巒疊翠,古木參天,茂林修竹,環境清幽,每當晨曦初露,梳霧煙綿,紅日騰波,美不勝收,怡清悅意,如步入仙境、夢鄉,遂把它列為揭陽八景之一,名曰“紫峰春曉”。此一景名,歷經260餘年,直至崇禎五年,知縣陳鼎新民紫陌山的“紫陌春晴”一景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