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環境暴露

紫外線又稱紫外輻射,波長範圍在 100~ 400 nm,是非電離輻射波譜中波長最短( 100 nm),能量最大( 12 eV)的電磁波。暴露途徑分為日常戶外活動或戶外作業,暴露於日光紫外線;職業性生產活動環境中有紫外線輻射的作業,如紫外線照明燈具、電弧焊接、金屬冶煉電爐等。

人體暴露途徑,人體健康風險,紫外輻射對皮膚的危害,紫外輻射對眼的危害,紫外輻射對免疫系統的作用,紫外線的其他生物效應,

人體暴露途徑

(1)日常戶外活動或戶外作業,暴露於日光紫外線,如農民、建築工、養路工、高山雪地逗留人員等。
(2)職業性生產活動環境中有紫外線輻射的作業,如紫外線照明燈具、電弧焊接、金屬冶煉電爐等。暴露途徑為皮膚及眼組織直接吸收。個體人工光源的紫外線暴露通常低於日光紫外線的暴露量,然而對某些個體而言,來自人工光源的紫外線可能會占其一生總暴露量的絕大部分。

人體健康風險

太陽輻射中,適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健康起積極作用,如產生人體必需的維生素D3,但過強的紫外線則對機體有害。世界衛生組織已確定由紫外線輻射暴露引起的9個不良健康結果,它們是皮膚惡性黑素瘤,皮膚鱗狀細胞癌,皮膚基底細胞癌,角膜或結膜鱗狀細胞癌,光老化,灼傷、皮質性白內障,翼狀胬肉和唇皰疹再激活。

紫外輻射對皮膚的危害

(1)皮膚腫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從動物實驗中得出結論,日光照射、寬譜UV和UVA、UVB、UVC的照射都能致癌。人群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主要有四種證據支持紫外線輻射可以引起皮膚腫瘤:居住在太陽輻射強地域的居民皮膚腫瘤發病率較高;對日光敏感的人種和某些遺傳性疾病患者皮膚癌高發;太陽輻射高暴露的個體易患皮膚癌;皮膚癌多見於暴露在陽光下的身體部位。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越靠近赤道,非黑素瘤性皮膚癌的發病率就越高,其增長斜率在男性、女性和所有年齡都相近。
UV是引起白種人皮膚鱗狀上皮癌的確定因素,是引發基底細胞癌的可能性因素。種族是患非黑素瘤性皮膚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對於有色人種而言,UV導致皮膚癌的可能性非常小。白人與有色人種在非黑素瘤性皮膚癌發病率上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高加索人具有較高的易感性,黑人、亞洲人和西班牙人中非黑素瘤性皮膚癌發病率很低。
兒童時期接受紫外線照射量相當於終生累積劑量的1/3,80%的日光損傷發生在18歲以前,但紫外線照射的結果在多年後,以皮膚光老化和皮膚癌的形式出現。青少年時期接受紫外線照射的量和成年後皮膚腫瘤的發病率相關。
(2)急性紅斑效應。通常皮膚經紫外線照射1~6h後出現可辨別的紅斑,並在幾天后逐漸消退。在對未曬黑、膚色較淺的個體進行的研究中發現,紅斑的閾值在1.5~3個標準紅斑劑量(SED)。280~320nm的紫外線是引起皮膚紅斑的主要波段,要達到同樣的紅斑反應所需UVA的量是UVB的3倍。皮膚的不同部位對日曬紅斑的敏感程度不同,軀幹最為敏感,手部最差。
(3)皮膚光老化。不同膚色的人群中皮膚光老化程度不同,膚色淺的人光老化更為嚴重,主要表現在經常暴露於日光的面部、頸部及上肢的伸側部位。慢性曬傷可導致日光性角化病——一種癌前病症。由日光性角化病造成的疾病負擔可100%歸因於紫外線輻射暴露。
(4)色素沉著。色素沉著可分為即刻色素沉著和遲發性色素沉著。暴露部位皮膚色素沉著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非暴露部位與年齡無關。
(5)光敏作用。使用某些藥物或局部皮膚套用某些物質,如一些香水、外用製劑等,在接受UV照射後,皮膚即刻或在數小時後出現燒灼疼痛、紅斑、水皰、皮疹等光敏性表現。

紫外輻射對眼的危害

(1)白內障。眼睛長期暴露於太陽輻射,可增加罹患皮質性白內障的危險。在所有與白內障有關的疾病負擔中,有5%可直接歸因於紫外線輻射暴露。
(2)光性角膜炎和光性結膜炎。角膜上皮細胞和結膜吸收過量紫外線後引起淺表組織灼傷,發生急性炎症,稱為光性角膜炎和光性結膜炎,其多由長時間在自然環境中的冰雪、沙漠、鹽田、廣闊水面行走或作業所致。而在人工環境中由於電焊或金屬熔鍛所造成的職業性光性角膜炎和光性結膜炎又稱為電光性眼炎。一般在接觸紫外線後0.5~24h發病,表現為眼刺激症狀,出現炎症和水腫。大多數患者發病後1~3d痊癒,但如反覆發病,可引起慢性瞼緣炎和結膜炎。
(3)翼狀胬肉。由翼狀胬肉造成的40%~70%的疾病可歸因於紫外線輻射暴露。赤道附近居民的翼狀胬肉發病率高,暴露於較多的UV是其危險因素之一。

紫外輻射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紫外線照射可影響機體免疫功能,與照射劑量、照射時間、波長及機體的狀態等因素有關。小面積的閾紅斑量和較大面積的亞紅斑量照射可刺激機體血液凝集素的凝集,使凝集素的滴定效價增高並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過大劑量紫外線則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除了在皮膚癌始發階段中的作用,日光暴露還能減少機體對皮膚腫瘤發展的抑制能力。
許多研究已證實,環境紫外線暴露水平能改變人體一些細胞依賴免疫反應,因此,高紫外線水平可能會降低所接種疫苗的效力。日光暴露能增加病毒、細胞、寄生蟲或真菌感染的危險性,這也在許多動物研究中得到證實。

紫外線的其他生物效應

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因素,紫外線UVB波段還具有抗佝僂病效應。紫外線人工光源具有殺菌消毒作用。此外,紫外線對人體的神經、肌肉、呼吸道、消化道、內分泌、性腺、血液和血循環、代謝等器官或系統功能產生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