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源環境暴露途徑為人體在各種環境中直接暴露在光污染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污染源環境暴露
- 暴露環境:工作、生活、休息、娛樂等各種環境
人體暴露途徑,人體健康危害,人體健康風險防控措施,
人體暴露途徑
人體可在工作、生活、休息、娛樂等各種環境中直接暴露在光污染中。
人體健康危害
(1)可見光部分。可見光是波長在400~700nm的電磁輻射體,是自然光的主要部分。當光的亮度過高或者過低,對比度過強或過弱時,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會引起視疲勞,影響身心健康,從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雷射的光譜中大部分屬於可見光的範圍,雷射具有高亮度和強度的特點,雷射通過人體的眼睛晶狀體聚集後,到達眼底時增大數倍至數萬倍。這樣就會對眼睛產生巨大的傷害,嚴重時就會破壞機體組織和神經系統。所以在雷射套用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雷射污染。雜散光也是可見光污染中的一部分,它主要來自於建築的玻璃幕牆、光面的建築裝飾(高級光面瓷磚、光面塗料)。當陽光照射在上面時,就會反射過來,對人眼產生刺激。另一部分雜散光污染來源於夜間照明的燈光通過直射或者反射進入住戶內。其光強可能超過人夜晚休息時能承受的範圍。從而影響人的睡眠質量,導致神經失調引起頭昏目眩、睏倦乏力、精神不集中。人點著燈睡覺不舒服就是這個原理。當汽車夜間行駛時使用車頭燈以及使用不合理的照明,就會產生眩光污染,它可以使人眼受到損傷,甚至失明。
(2)紅外線部分。紅外線輻射指波長700nm~1mm的電磁輻射,也就是熱輻射。自然界中主要的紅外線來源是太陽,人工的紅外線來源是加熱金屬、熔融玻璃、紅外雷射器等。物體的溫度越高,其輻射波長越短,發射的熱量就越高。紅外線可以通過高溫灼傷人的皮膚,紅外線波長在750~1300nm時主要損傷眼底視網膜,超過1900nm時就會灼傷角膜。而晶狀體的細胞更新速度非常慢,一天內照射受到傷害,可能在幾年後也難恢復(吹玻璃工或者鋼鐵冶煉工白內障得病率較高就是其中的一例)。
(3)紫外線部分。紫外線輻射是波長在100~400nm的電磁波,其頻率在(0.7~3)×1015Hz,相應的光子能量為3.1~12.4eV。自然界中的紫外線來自於太陽輻射,而人工紫外線是由電弧和氣體放電所產生。紫外線具有有益效應:長期缺乏紫外線輻射可以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其中最明顯的現象是維生素D缺乏症和由於磷和鈣的新陳代謝紊亂所導致的兒童佝僂病發生。同時也存在有害效應:當波長在220~320nm時對人體有損傷作用,有害效應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主要是影響眼睛和皮膚。紫外線輻射對眼睛的急性效應有光致結膜炎的發生,引起不舒適,但通常可恢復,採用適當的眼鏡就可預防。紫外輻射對皮膚的急性效應可引起水皰和皮膚表面的損傷,繼發感染和全身效應,類似一度或二度燒傷。眼睛的慢性效應可導致結膜鱗狀細胞癌及白內障的發生。紫外輻射引起的慢性皮膚病變,也可能產生惡性皮膚腫瘤。紫外線的另一類污染是通過間接的作用危害人類,就是當紫外線作用於大氣的污染物碳氫化合物(HCs)和氮氧化物(NOx)等時,就會促進化學反應的發生產生光化學煙霧。英國的倫敦和美國的洛杉磯就發生了光化學煙霧的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人體健康風險防控措施
(1)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時,加強光污染的預防性監督,並加強日常監督檢測。
(2)在建築物和娛樂場所周圍做合理規劃,進行綠化和減少反射係數大的裝飾材料的使用。
(3)對城市廣告牌、霓虹燈等應加強科學指導和管理,應採用發光係數小的材料製作。
(4)特殊部門在建設選址時要注意光環境因素,避免選址錯誤。
(5)強化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工作環境中的紫外、紅外及高強度眩光的損傷,勞逸結合,夜間儘量少到光污染的場所活動。
(6)科學合理地使用燈光,注意調整亮度,白天提倡使用自然光。
(7)使用電腦、電視時,注意保護眼睛,距光源保持一定的距離並適當休息,同時採取一定的防輻射措施。
(8)衛生、環保部門做好光污染的宣傳工作,建議制定相應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採取綜合的防治措施。科研部門要研究光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科學調查,讓廣大人民對光污染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