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餌回遊是魚從產卵區或越冬區游向攝食區的活動,特點是洄游路線、方向和時間隨著餌料生物群的分布和密度,索餌魚群數量多寡和狀態而變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餌回遊
- 定義:產卵區或越冬區游向攝食區
- 影響因素:餌料生物群的分布和密度
- 特徵:魚群較不穩定
- 代表物種:草魚和鯉魚
- 學科:動物生態學
簡介,進行方式,主要特徵,
簡介
魚類在生命活動中有一種同期性、定向性和群體性的遷徙活動習性,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洄游。洄游是一種現象,魚類正是憑藉這種活動滿足它在某個生活時期需要的外部條件,使它的種群繁衍得到可靠的保證。魚的洄游主要有四種:生殖洄游、索餌洄游、趨暖洄游、越冬洄游。我們在釣魚中經常發現,春天鯉魚、鯽魚、鮎魚等魚種從深水來到淺水交尾;夏季雨後水庫里的鯉魚會溯流到上游進水口附近覓食;仲秋以後魚又從淺水來到深水越冬。以上這些現象都在魚的洄游習性範疇之內。
進行方式
即魚從產卵區或越冬區游向攝食區的活動。許多魚甚至在卵時期就已開始了攝食洄游。大洋中的卵及獨立初胚被動的從它們被產下的地方轉移到攝食區。許多魚的卵,包括草魚和鯉魚,都適合於在水流中發育。例如長江中,若產卵及幼胚的孵出,與長江水位升高的時間相配合(通常情況如此),則卵及幼胚及大量的被水流帶到湖泊,大河或運河中的攝食區。假若幼胚產下時水位恰巧很低,則幼胚在消耗卵黃後,主動的洄游至其攝食區。
主要特徵
索餌魚群較不穩定,也較分散。索餌期的長短主要取決於餌料生物的數量和質量,魚的豐滿度、含脂量以及水溫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