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瑪花的敘事

索瑪花的敘事

《索瑪花的敘事》是2010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世風。

基本介紹

  • 作者:劉世風
  • ISBN:9787500803416
  • 頁數:247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3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四川涼山彝族女性研究
作者介紹
一位西方哲人曾說過:“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如何,要看它對待女性的態度”。的確,通過女性能清晰地看到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狀況與文明程度,只有男、女兩性共同的進步才是全民族真正的進步。對女性的關注,特別是對少數民族女性的關注理所當然應該成為人類學、民族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在我國人類學、民族學界對女性的研究仍然還很薄弱。因而,作為對中國少數民族女性的研究,本課題具有學科建設的理論意義。同時,在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探究少數民族女性的生存境遇與發展具有明確的現實意義。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來看,境內山地占總面積的70%以上,全州1市16個縣中,貧困縣達12個之多。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涼山彝區的發展曾經歷了千年封閉自成一體,儘管在民主改革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方面的狀況都獲得了改善和提高。然而,以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貧困地區為主體的涼山彝族女性,她們今天的生存境遇仍亟待更多的關注。從民族傳統文化來看,涼山彝族擁有獨具特色、自成一體而又影響深遠的民族文化。有鑒於此,筆者選擇了“四川涼山彝族女性研究”作為博士論文的選題,並更多試圖圍繞這一選題展開深入地探討。希冀通過本篇論文,將置於國家發展、民族文化變遷的大環境中的涼山彝族女性真實地呈現,從而引起更多人來關注涼山彝族女性的生存境遇。 本研究以社會性別視角為切入點,以女性生命史為主線,比較全面、真實地呈現了涼山彝族女性生命歷程各階段所面臨的境遇與抉擇,進而運用了解釋人類學的方法探求當地人主位意義的闡釋。同時,筆者在研究中,將人類學的描述性特點與社會學的問題意識結合起來,進行深描闡釋和理論分析。將縱觀的追溯涼山彝族傳統文化與平面的現狀描述結合起來;將微觀涼山彝族女性個體與巨觀彝族女性群體的發展結合起來;通過筆者實地田野調查與文獻資料相結合,將涼山彝族女性作為研究的主體,綜合運用國內外相關的人類學、民族學專業知識,結合社會學、女性學、文化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從多角度、多層面來探究“涼山彝族女性”這一主題。 全文共由六部分組成: 緒論,主要包括本篇論文的研究背景與選題意義、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研究的設計與寫作等內容。 第一章“涼山彝族文化生態系統”。民族學指導資料收集和分析的原則之一是整體論。整體論認為一種文化里的所有要素相互關聯,我們研究任何文化要素,都不能離開它所附著的整體。這正是筆者開篇著重筆墨於涼山彝族文化生態系統勾勒的意義所在。只有在水中觀魚,才看得到活生生的魚兒,只有在生於斯長於斯的文化中理解他/她們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理解。這正是筆者在本研究中所追求的,故深描涼山彝族的文化特質,在文化全景之下探求當地人主位意義的闡釋與理解是貫穿全文的宗旨。 第二章“出生成長”。在個體出生以及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文化、家庭、傳統教育、學校教育的影響與塑造,本章將涼山彝族文化背景之下女性成長過程的每個環節分別展開一一呈現。以第一節出生禮儀為起點,依次為幼年養育、性別期待、傳統教育、學校教育。力圖抓住各個環節特點,從而剖析在女性成長過程中對其個體發展與性別角色形成造成影響的因素。 第三章“戀愛婚姻”。本章分為戀愛、婚姻兩部分,第一部分以青春期為起點,包括了傳統的女性成年禮儀式、賦予女性青春期以成年的意義與身份、女性對新身份的認同、社交活動中的約束與寬容。論述涵蓋了這一年齡階段涼山彝族女性的特徵與其多姿多彩的文化;在婚姻部分的論述中,以婚姻的邊界為起點,追溯了傳統文化中婚姻締結的規則與現狀。在這一部分中,筆者認為婚權是人權的重要內容、是人生幸福的基礎,故以婚權的歸屬來探究婚姻場域中的權力規則,而尋求當地人對此主位意義的闡釋才是筆者的初衷。國家頒布的婚姻法五十年來在涼山彝族地區的施行,為婚姻自主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在婚姻法的實施中儘管國家法律與民間社會之間存在著相融性的矛盾,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兩者都作出了相應的調適,女性也更善於主動地用國家法律捍衛自己的婚權。 第四章“婚後生活”。本章嘗試用全方位的視角呈現涼山彝族文化背景中的女性。先從涼山彝族女性生活空間的場景入手,對涼山彝族文化背景下的夫妻、分工、生育幾個不同層面的場域進行描述和分析;再以女性生命中時間的伸延為線索,通過個案深描女性的生命歷程,展示女性生活關注的重心以及女性對周遭世界的理解。而在本章末節通過對涼山彝人生命中最後的禮儀、同時也是最隆重的禮儀——葬禮進行田野考察,探究在涼山彝人的親屬體系中女性的位置所在。 結語。涼山彝族女性群體是多元複雜的,筆者認為影響涼山彝族女性生存和發展的諸多因素,主要從文化的規約、國家的力量兩方面論述;筆者進行本研究的目的,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減小各種人為的阻礙女性發展的因素,加快步伐完善有利於涼山彝族女性發展的制度與環境。同時,為處於相同境遇的女性提供觀照,從而使她們在人生歷程中做出更多能動的抉擇。 筆者在研究中嘗試運用女性人類學的寫作方法,在文本生成的過程中坦然呈現自身研究的知識生產過程,以人類學的“深描”呈現當前涼山彝族女性生存境遇,在文本的敘述中沒有絕對性與權威性的論斷,只有水到渠成的結語。閱讀者的個人經驗決定了對相同文本具有千萬種解讀,但有一點始終是筆者所祈願,那就是希冀本研究能夠為不同背景的學者、政府決策者、女性、男性提供相應的觀照,為深愛著的涼山更添美好。最後,值得欣慰的是本研究為在我國剛剛起步的女性人類學研究做出了中國本土化的嘗試,也為方興未艾的彝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