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織物觸感檢測與評價方法三點梁法》是2019年02月17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紡織品織物觸感檢測與評價方法三點梁法
- 標準編號:T/CTES 1017—2019
- 發布日期:2019年01月18日
- 實施日期:2019年02月17日
《紡織品織物觸感檢測與評價方法三點梁法》是2019年02月17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紡織品織物觸感檢測與評價方法三點梁法》是2019年02月17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1起草人杜趙群、黃華、王運江、張輝。起草單位東華大學、準邦檢測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海關、羅萊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適用範圍本標準適...
成為被社會信賴、受業內推崇、讓員工成就自我的綜合服務型檢測機構。使命 保障品質生活、傳遞行業信任、落實新發展理念。價值觀 科學客觀、獨立公正、誠實守信、合作共贏。儀器設備 500餘台套專業儀器設備,包括紅外光譜(IR)、核磁共振(NMR)、電感耦合電漿發射光譜儀(ICP)、電感耦合電漿發射質譜儀(ICP-MS...
二、紡織品的阻燃機理 三、阻燃整理劑及整理工藝 四、阻燃整理效果的評價 第二節防紫外線整理 一、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二、普通織物的防紫外線性能 三、織物防紫外線整理 四、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價 第三節防電磁輻射整理 一、電磁輻射的來源及其對人體的危害 二、防電磁輻射基本原理 三、防電磁輻射織物的製備...
一、微波禁止織物 二、微波防護服裝 第三節 防紫外線纖維與防護服裝 一、防紫外整理劑 二、防紫外線纖維及織物的製備方法 三、納米防紫外線技術 四、紡織品防紫外性能的評價指標 五、防紫外纖維在防護服裝中的套用 第四節 隱身防護材料與防護服裝 一、光學隱身及防護服裝 二、紅外隱身及防護服裝 三、納米材料在...
一、織物熱定型性 二、織物可縫性 三、黏合襯剝離強力 第二節服裝面輔料風格的評價 一、織物風格的基本概念 二、織物風格的評定方法 三、織物風格儀 第六章服裝面輔料功能性測試與評價 第一節服裝面輔料舒適功能性測試與評價 一、織物吸濕速乾性能 二、織物防水透濕性能 第二節服裝面輔料防護功能性測試與評價 ...
在以上方向發表SCI、EI和ISTP索引論文50餘篇,解決了運用數學手段量化纖維集合體熱量傳輸性能的評價手段和理論基礎發展的關鍵問題;同時,運用微納米仿生技術設計織物表面微觀排列結構,實現紡織品多功能化;還創新性地運用纖維集合體微觀孔隙結構界面性能解決體外生物醫用紡織品,如功能性敷料的負載性能設計與評價問題;授權...
一、防護整理產品的用途與功能性評價194 二、我國防護整理紡織品的生產估量196 三、防護整理織物服用性能改進的近況196 四、結語201 參考文獻202 第二部分紡織品衛生、保健、醫療功能開發 第十章抗菌、防臭、防霉紡織品206 第一節微生物對紡織品和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206 第二節抗菌紡織品的發展歷程207 第三節國內外...
菌溶液的試驗方法等標準技術內容進行了充分討論。並對標準後續工作進行了安排及分工。2011年5月底經標準起草單位與標準歸口單位反覆討論協調下,提出了標準的徵求意見稿及相關附屬檔案。六、編制原則和依據 1、編制原則 含銀抗菌溶液產品的質量評價涉及醫療、環保、日用品、紡織品加工製造等多個學科,故標準的制定和套用是一...
2.織物風格與性能評 (1)織物性能預測系統研究 (2)纖維、織物性能測試評價以及實驗室規劃與建設 主要承擔的科研項目 (1)主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指導性項目,木棉紡紗和面料製造關鍵技術研究 (2)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委資助項目,並列型複合纖維的自捲曲結構與彈性力學行為 (3)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
為了研製新一代系列軍服面料,姚穆研究了軍港綸的織造、紡織品自動電暈輻照及處理技術等。形成了白絲生產至成衣、原液色絲生產至成衣、交纏複合紗生產至成衣三條工程化生產系統,同時制定了原料、半成品、中間產品、成品的整套試驗方法、檢測儀器、質量指標、評價方法以及質量的保證、控制、反饋系統,使得全部輔料、附屬檔案等...
1.先進紡織複合材料製造及套用研究 研究內容:二維編織、三維編織、機織、針織、非織、縫合結構件製造技術;紡織複合材料的快速複合固化技術;紡織複合材料的檢測與評價方法;大力推動紡織先進複合材料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和汽車等領域的套用。2.功能性纖維及其智慧型可穿戴織物的製備與性能研究 研究內容:開發具有壓電、...
5.4造紙殺菌劑的防腐效能測試和評價88 參考文獻89 第6章工業殺菌劑在紡織行業的套用90 6.1紡織行業簡述90 6.2微生物及其危害90 6.2.1常見的有害微生物90 6.2.2微生物危害91 6.3抗菌整理92 6.3.1抗菌整理工藝原理93 6.3.2抗菌整理劑與織物纖維的結合方式93 6.3.3抗菌整理工藝94 6.3.4有機抗菌...
在產學研合作活動中推動科技服務模式創新,支持研究技術成果的熟化分析與評價、基於網際網路的技術交易全鏈條服務支撐技術、線上線下對接機制和模式等,支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統籌科技服務資源,不斷完善科技服務業產業鏈條。加強人才培養,綜合利用省、市、區各類人才計畫,引進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懂市場、懂管理的科技服務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