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繪畫是眼、腦、手三者的配合。眼即觀察和眼力;腦即分析和思考;手即鍛鍊和掌握。只有這三者達到和諧與統一,繪畫才能得以不斷地突破。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愈來愈感覺到培養正確的科學的觀察方法的重要性。繪畫中,很多的問題大都是由於錯誤和片面觀察而產生的。如果眼睛看不到整體,手就畫不出整體;眼睛看不到變化,手就畫不出變化;眼睛看不到統一,手就畫不出統一;眼睛看不到本質,手就畫不出本質……敏銳的觀察能力是作為一個畫者必須具備的條件。學畫之前,先學會如何訓練你的眼睛,提高觀察能力作為繪畫入門的基礎。
觀察方法
整體的觀察
不對焦到任何一個局部,把視線散開,看到所畫靜物的全貌。整體的觀察也是一種感性的觀察,不經過任何分析,好比下雨天隔著玻璃看窗外的風景一般。你看到的是整體的印象,模糊的感覺。通過整體觀察可以很快的確定構圖,即物體在畫紙上模糊的形象,也是作畫的第一步。整體看就要求整體地畫。打形的過程就是從整體觀察過渡到局部觀察的過程。比如,遠距離看一個人,你所看到就是一個整體,你對他的印象就是他的高矮胖瘦,然後慢慢地走近他,你看到的是他的性別、年齡、衣著;再近一些,你看到他臉上的表情以及他的眼神。整體的觀察就要求你與所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的前提下,先別看局部和細節,先看到的是整體,然後要學會控制你的視線。在作畫過程中,要與所畫靜物保持一定的距離,還要經常退遠看看自己的畫面效果。初學畫畫的人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喜歡局部觀察,直接導致局部描繪。從而破壞了畫面的整體。
理性的觀察
人的視覺有直覺、感覺、錯覺、幻覺……如果你把直接看到的圖形不經過任何分析就畫上去,肯定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從側面看靜物,你的腦海總要還原靜物正面時的印象,這就會產生錯覺;比如向左傾斜的線條突然向右折,但是向右折的線條的傾斜度還是向左,你的感覺會認為它是向右的;再比如俯視看靜物,後面的靜物比前的靜物小,但它要比前面的靜物要高,你可能會覺得小的靜物就應該比大的靜物矮;再比如透視規律是俯視時近低遠高,仰視時近高遠低,如果俯視和仰視的角度很低時,你會把它們剛好顛倒。針對上述問題,可以藉助水平線、垂直線、關聯線這三種輔助線使你的觀察變得理性。這也是把形打準最好的方法。
比較的觀察
理性主義認為一個畫面或者畫面上的一個物體,最黑和最白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在一個畫面中,沒有兩塊相同的顏色,比較的觀察貫穿整個畫面。比較不僅要學會從巨觀比較到微觀比較:比較物體與物體、物體與背景、前面與後面、左邊與右邊、上面與下面、單個物體塊面的比較、暗面色調的比較、亮面與灰面的比較;比較高低長短、薄厚大小、光源距離光感、不同靜物的質感和色調、體積感、空間感等。虛實、明暗、強弱、大小、剛柔、最明處、最暗處、最虛處、最實處等都要時刻比較著畫,才能使各個局部互相聯繫起來,畫面才能更加整體。
空間立體的觀察
面對一個物體,尤其是石膏幾何體,當你很難確認它的線條傾向的時候,你就走到它正面的位置,然後往左邊走邊看,再往右轉,你就會發現線條的變化規律。在素描石膏幾何體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掌握了這個方法,學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畫面中的問題。
透析的觀察
透過布面,透析到立方體的形體結構,這需要我們對立方體的基本構造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表現好立方體的形體結構。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過衣紋看到結構。特別是畫人物速寫時,這個方法很重要。
總結
以上觀察方法需要我們經常運用。通過長期的觀察,會漸漸的形成觀察習慣。這樣當你作畫的時候,幾乎不需要思考用哪種觀察方法,它們很自然的被你靈活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