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女(中國神話中的瑟樂女神)

素女(中國神話中的瑟樂女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素女,又稱白水素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擅長鼓瑟的女神,她還是中國醫家供奉的醫療女神。她與黃帝同時,或言其擅長音樂。素女的身份說法不一,有說是黃帝時期的臣屬,也有說是黃帝的性學老師。極有可能是二者合一:臣屬也可是性學老師。關於素女的第一個傳說,是她曾以音樂造福生靈萬物。在中國文學史上,她的形象被定位為古代第一位鼓瑟的女樂師。傳說器樂製作大師庖犧氏製作的琴瑟有50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素女
  • 其他名稱:白水素女、天河神女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體系
  • 所屬:先秦神話、道教神話
  • 居所:銀河
  • 司掌:鼓瑟、琴樂、醫療
  • 象徵:田螺
人物來源,資料記載,其他故事,

人物來源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郭璞云:“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離騷曰:‘絕都廣野而直指號。”
郝懿行云:“楚詞九嘆云:‘絕都廣以直指兮。’郭引此句,於都廣下衍野字,又作直指號,號即兮字之訛也。王逸注引此經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地之中’十一字,是知古本在經文,今脫去之,而誤入郭注也。因知‘素女所出也’五字王逸注雖未引,亦必為經文無疑矣。
郝懿行認為,《山海經》已經提到了“素女”。 “都廣之野”即現在的成都,素女出自於川蜀地區。
楊慎:“素女在青城天谷,今名玉女洞。” 後世川蜀的青城山也有素女的遺蹟。

《世本》:“庖羲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弦,具二均聲。”
素女鼓瑟圖素女鼓瑟圖
這裡講了“瑟”這種樂器的起源神話。
相傳庖犧作瑟,女媧作蕭,伶倫作鐘,神農作五弦琴。其中琴瑟是絲類樂器,蕭是竹類,而鐘則是金屬製成的。這些樂器在剛發明之初是十分簡陋的,經過人們不斷改進,才有了今天的模樣。今天的樂器都是在八音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而來的,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有的已經與剛發明時完全兩樣了。瑟是二十五根弦,可最初卻是五十根弦。相傳黃帝命素女彈瑟。素女彈得非常好,只是音調太悲悽,黃帝聽了覺得心裡很難受,於是把瑟剖成兩半。這就是瑟由五十根弦變為二十五根弦的由來。
抱朴子內篇·極言》黃帝論道養性,則資玄素二女。後世漢代有託名素女所傳的《素女經》為專講房中養生的著作。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載有《素女經》書名。
此外,還有說素女為天河神女的。如陶潛《搜神後記》卷五稱:晉謝端於邑下得-大螺。取歸貯瓮中畜之。一日早出潛歸,於蘺外偷窺,見一少女從瓮中出。問從何來,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

資料記載


一、關於素女的第一個傳說,是她擅長瑟、琴、歌等音樂,曾以琴樂造福生靈萬物。
瑟:
最初見於先秦《世本》,漢代《史記》等文獻。 《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伏羲作瑟、素女鼓瑟,是關於“瑟”的兩個最早的神話。 後世遂用“素女弦、素瑟、二十五弦、五十弦、五十絲、破瑟減弦”等寫悲愴的曲調,或泛稱美妙的音樂;用素女形容善歌悲愁的形象。 “湘靈鼓瑟”這種悲愁傳說也源於素女鼓瑟。
如,楊億《燈夕寄獻內翰虢略公》:“金吾緹騎章台陌,素女繁弦太帝家。 ” 《無題三首》:“嫦娥桂獨成幽恨,素女弦多有剩悲。”
歌唱:
漢代 《楚辭·九懷·昭世》:“聞素女兮微歌,聽王后兮吹竽。”
漢代 《太玄賦》:“聽素女之清聲兮,觀宓妃之妙曲。”
琴:
宋代 《古琴疏》:“素女播都廣之琴,溫風冬飄,素雪夏零,鸞鳥自鳴,鳳鳥自舞,靈壽自花。”
後世的文獻資料里,素女一般作為一個琴藝高超的形象,見於多篇文學詩歌里。
二、或說素女知陰陽天道。
漢代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越王還於吳,當歸,而問於范蠡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范蠡曰: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天下事。”
三、又為天河神女,稱為“白水素女”。
陶潛搜神後記》卷五:
素女素女
晉安,官人謝端,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為鄰人所養。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鄰人共愍念之,規為娶婦,未得。端夜臥早起,躬耕力作,不捨晝夜。
後於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以為異物,取以歸,貯瓮中。畜之十數日,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如有為人者。端謂鄰人為之惠也。數日如是,便往謝鄰人。鄰人曰:“吾初不為是,何見謝也。”端又以鄰人不喻其意,然數爾如此,後更實問,鄰人笑曰:“卿已自取婦,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後以雞鳴而出,平早潛歸,於籬外竊視其家中,見一少女,從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門,徑至所視螺,但見殼,乃至灶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為炊?”女大惶惑,欲還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而卿無故竊相窺掩。吾形已見,不宜復留,當相委去。雖然,爾後自當少差,勤于田作,漁采治生。留此殼去,以貯米谷,常可不乏。”端請留,終不肯。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
端為立神座,時節祭祀,居常饒足,不致大富耳。於是鄰人以女妻之。後仕至令長雲。
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四、見於醫術中。
素女也見於古代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里,是跟醫療有關的女神。
一說她跟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有關。道家取女性生殖概念,託名為另一素女,闡述房中醫術。從性學的角度講,《素女經》有其科學的一面。如該書強調性學知識的重要性,認為性生活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行為,壓抑欲望、杜絕性生活都是有害的。性生活只要掌握節度,就可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而不得法的蠻幹則會“漸以衰損”,傷身害體。“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傷於陰陽交接之道爾”。《素女經》強調兩性交合的基礎是“愛樂”,性生活應使男女雙方同享快感,共同受益,“必先有愛樂而後行”,做到“相感而相應”,最忌諱“男欲接而女不樂,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氣不感”。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契約,俱有悅心”。在男權社會中,“素女”的這些思想是很了不起的,等於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女性的性權利。
盧延光繪《素女》盧延光繪《素女》

其他故事

明、清名將吳三桂“一怒為紅顏”的絕世美女陳圓圓,在吳三桂反清兵敗後,就隱居於夜郎,並曾在此偶遇一名為素女的苗族女子。年過半百,卻貌似少女,相詢乃知其系“苗父”(古代對醫者的稱呼)之女。此後交往從密,得其駐顏養生之秘方,經合方化裁,取名為“普濟素女”,並在黔山秀水之間流傳下來。從此素女也就成為“普濟素女”美容美顏的代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