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索村

級索村位於山東省滕州市政府西南14公里處,北留公路穿村而過,滕(州)西(崗)公路緊傍工業園區。系級索鎮政府、級索村民委員會駐地。

基本介紹

歷史,特產,

歷史

據史料稱,明初龍姓、王姓、孔姓等融居此地立村。據明代碑刻記載,其村名由來有二:一說“周成王大封諸侯,分魯以殷民六族實惟索氏”。索氏以姓氏爵位取村名“級索”,一說“地形如階梯,級級蜿蜒如索”故稱級索;另一傳說“武王伐紂,滅殷建周,將紂王的妃子索氏趕出皇宮,落戶於此,為紀念索氏等級變易,故取名級索”;解放後與前劉溝合併為一個行政村仍沿用級索名。
級索村位於滕州城西12.5公里,現有人口6500人,是滕州市最大的自然村(行政村),歷來是滕西經濟、文化、交通、貿易重地。
明崇禎三年(1631年),滕縣舉人顏守耕,在重修地藏寺碑文中對村名由來作了推斷:“成周大建諸侯,分魯以殷民六族。實惟索氏此或其故里遺墟”。據此成村應在殷商時期。據明萬曆《滕縣誌》記載:“城西村略五十許,級索、莊裡、留莊、休城最大,大彥、白了次之,級索、莊裡、留莊集市矣。”在村莊規模和商業貿易方面都處在當時城西第一的位置。
級索名勝古蹟眾多,素有三山夾一井、十步三座廟、百步三空橋等名勝。古廟宇有關帝廟、南堂廟、地藏寺、天齊廟、玉皇廟(龍崮堆)、歇馬亭(奶奶廟)等6處。有石牌坊4座,其中過街石坊1座,為龍為光所立。有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金承安四年(1198年)重修地藏寺碑2塊。明成化年間對地藏寺再次重修。歇馬亭曾有千年古柏和上馬台,是東西南北交通的驛站。村內曾出土2塊漢畫像石,一塊在原級索國小辦公室台階上,已被踩平;一塊是2004年在村東南角挖沙時,發現於故河橋上(現存於村民王勇家)。據考,該村還曾出土數個晉代石匣。
級索人傑地靈,明清相繼出了兩位進士。其中龍為光,明代進士;黃纘,清乾隆年間進士,曾任福州府平潭海防同知,後以身殉職。清末公派留法學生孔慶塘,後任陸軍新軍軍門,民國初授為陸軍中將。
級索歷來是滕西物資集散中心。俗語云:“級索街真出奇,十天十二個集”。天天早上是集,每逢十、五早飯後是大集。正月初七火神廟會,初八天齊廟會,初九龍崮堆會。陰曆四月初五、九月二十是物資交流會。由於當時交通落後,會期都是三天,商家要提前一二天來占好位置。清代有典當鋪1家,民國時期有堂號店鋪30餘家。當地名吃馬蹄火燒至今名揚四方。
民國年間,級索民間文藝活動豐富活躍,村內有舞龍隊、高蹺隊和花船隊。太平時節在本村和鄰村巡迴演出,費用多出自鎮內各商家贊助。元宵節還大量燃放自製的焰火。1950年代,還曾有一個小型的京劇班社,班主展五。
級索村重視教育的歷史久遠,今級索國小建校已有近百年歷史。新式學校出現之前,本村就有私塾10餘家。抗戰前,滕縣民眾教育館在級索王家祠堂設立了級索民眾教育實驗區(全縣僅有的一個實驗區)。1950年後教育大發展,今已形成幼稚園、國小、中學、高中、成人教育,完整的教育體系。

特產

級索鎮盛產大白菜。級索大白菜以味好、棵大而遠近聞名。從1955年至1985年,每年初冬,縣蔬菜公司都在該村設點收購數千萬斤,向火車站送菜的車子排成長隊。大白菜多傳送至西安、蘭州、京津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