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窗(宋代郭震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紙窗》是北宋詩人郭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詠物詩,第一、二句寫紙的特點;第三、四句寫用紙糊窗的原因。通過描寫紙窗生動的時空場態,映射出耕讀文化背景下,鄉村學子勤學苦讀的形象。此詩用詞迂迴曲折,含蓄而自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紙窗
  • 作者:郭震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宋詩紀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紙窗
偏宜酥壁稱閒情,白似溪雲薄似冰。
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風弄讀書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偏宜:最宜,特別適合。前蜀李珣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詞:“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鬱金黃。”酥壁:猶言糊壁。用“酥”字是因為和下句的“薄”相應。
②野人:鄉村中人,有自謙之意。嫌:嫌棄,不愛之意。

白話譯文

雪白的紙啊,白得好像溪水中倒映的雲,薄得像剛結成的冰,最適合糊牆壁,使滿室光明慰我閒情。
現今糊在窗上,不是我這村野之人不愛月色,只為了不讓風兒弄熄了讀書的燈。

創作背景

詩人借燈夜讀,心情極佳,望著牆窗,潔白一片,雖不能見屋外月色,卻免去風兒吹書滅燈之憂,遂作此詩讚美窗紙,藉以表達自己苦讀之心。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紙窗》是一首詠物詩,寫讀書人惜燈之情。夜讀非燈不可,所以寧肯犧牲迷人的月色,亦不讓風吹弄燈光重。
起句“偏宜酥壁稱閒情”,先從牆壁寫起,用的是引入法,由大及小,夾敘夾議,賦中有比,看似與題目無甚關聯,細味頗見佳妙。詩人閒來無事,心情極佳,他望著那潔白光亮的牆壁,感到此際最是清靜的時刻,讓人浮想聯翩,由於壁與窗相近,隨著詩人的眼光移動,第二句“白似溪雲薄似冰”,便點出正題,連用雙喻,極盡誇張之能事。比起油光內亮的牆壁,窗紙更勝一籌,說它白,就像倒映在小溪中的雲,說它薄,就像水面剛剛結成的冰。這兩句意在告訴人們:牆壁白固然可喜,而窗紙白就更加可喜,襯托、引入手法用得十分巧妙而得當,為後面的兩句議論先作好鋪墊,使前後文過渡水到渠成。
詩的後兩句在前面充分描寫的基礎上,再推進一層,展開議論,徐徐點明主題:“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風弄讀書燈。”我之所以把白如雲薄如凍的紙糊在窗上,並不是因為自己這個山野的隱逸者不愛月色,故意與之隔開,只是擔心風兒,不讓它吹進屋來弄滅了讀書的燈燭。讀到這裡,人們不禁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所以極力讚美紙窗,是醉翁之意不在紙,而在書。詠物詩能夠如此,真可謂含蓄至極。
夜讀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故而覺得燈之可貴,而紙窗則能擋風護燈,所以紙更加可愛可親。層層推進,絲絲人扣,篇末點題,正是此詩詠物的高明之處。

名家點評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范能船、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朱曉松《宋詩精華》:全詩雖詠紙窗,卻一字未提,先言酥壁,後詠風月,再由風及燈,看似離題,實為由彼及此,行筆迂迴曲折,含蓄而自然,表達了讀書人的喜好。夜讀是人生樂事,故覺燈之可貴,紙窗即可擋風護燈,紙更可親。
當代古典文學家金性堯《金性堯選宋詩三百首》:首句之壁,實指窗,因窗皆靠壁,且“窗”是平聲,此處套用仄聲字,故用“壁”。下兩句由月及風,由風及燈,徐徐貼進主題。

作者簡介

郭震,字希聲,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淳化(約990年前後)時人。博學能詩,才識過人,悠然有物外之志。有《漁舟集》。他的詩見於《皇朝文鑒》和《宋詩紀事》。《東坡題跋》卷三《記郭震詩》:“蜀人任介、郭震、李畋,皆博學能詩,曉音律,相與之莫逆之交,遊蕩不羈,禮法之士鄱之,然皆見識過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