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的味道:古今飲食美文品鑑

《紙上的味道:古今飲食美文品鑑》收錄了我國自古至今的一些關於飲食的文章,選文基本上按照作者著文的先後予以排序。全書分四輯,輯一“飲食漫話”,輯二“宴筵雜談”,輯三“肴饌細品”,輯四“烹泉茶話”。有別於同類書籍的是,《紙上的味道:古今飲食美文品鑑》在原文後增加了儘可能準確的注釋及相關連結,力求使讀者不僅在視覺上“品嘗”到各地的名吃,同時還能看到隱藏在這“吃”的背後的一個個小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紙上的味道:古今飲食美文品鑑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309頁
  • 開本:16
  • 作者:韓風東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紙上的味道:古今飲食美文品鑑》既可以供人們作為休閒讀物,讓讀者在了解飲食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文化含量,又可以供高校、中專餐飲、旅遊專業師生作為參考資料。倘讀者能在閱讀《紙上的味道:古今飲食美文品鑑》的時候,既能得到美食的享受,又能引起心靈上的強烈共鳴,吾心足矣。

圖書目錄

輯一飲食漫話
本味篇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老饕賦
火候須知
蔬食第一·菜
保持中國的飲食法
吃相
勸菜
談吃
家鄉情與家鄉味
吃飯
市聲拾趣
五味
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頓飯
論和尚吃肉
精神會餐
美食“套”武功
輯二宴筵雜談
賓之初筵
貴族食譜
淳于髡論飲酒
劉伶病酒
醉中歌
[中呂]喜春來·春宴
廚者王小余傳
月娘行酒令
劉姥姥吃茄鯗
八大王
憶江南·揚州紅樓宴
宴之趣
杏花村里酒如泉
口福不淺

詩人與酒
八千歲
輯三肴饌細品
瓠葉
七發
炙豬法
槐葉冷淘
寄胡餅與楊萬州
憶京都·填鴨冠寰中
飲食男女在福州
略談杭州北京的飲食
獅子頭
藕與蓴菜
說揚州
吃瓜子
餃子閒話
家鄉食品
食味雜記
草爐餅
我愛喝稀粥
貼秋膘·吃螃蟹·爆烤涮
豆腐頌
論吃魚
多謝石家
輯四烹泉茶話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雙井茶
和章岷從事鬥茶歌
喝茶
喝茶
吃茶文學論
戒茶
茶話
惠泉吃茶記
茶在英國
我家的茶事
茶與交友
敝鄉茶事甲天下
佳茗似佳人
說茶
中國人與茶
茶性

序言

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信息量空前巨大、思維空前活躍的時代,隨著經濟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講究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時尚,於是,各種有關飲食、健康、養生的說法層出不窮,並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人們的飲食知識、習慣和生活方式。那么,這些說法都是正確的嗎?是否要全盤接受?
1.學者談茶
2008年4月4日晚,央視《藝術人生》的清明節特別節目《清明》在全國播出。某知名學者在節目中說“茶葉從外國傳入,中國從漢代才開始喝茶,而外國人一般在茶里放糖,傳到中國後國人不喜歡放糖”云云,而主持人則在一旁點頭附和。此說反響強烈,遭到了專家、網民炮轟,被斥為“胡亂說”。
評析:
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譽為“茶的祖國”。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樹,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1900-1995)將茶葉作為中國繼四大發明後對人類的第五大貢獻。
2.紅紅的高梁酒
電影《紅高粱》1987年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成了中國電影“進入世界”的明顯標誌。它把視覺和造型藝術玩得酣暢淋漓,為了襯托劇情和環境,你看,一泡好尿成就了一壇好酒——紅紅的“十八里紅”高粱酒。
評析:
藝術只有建立在自然真實的基礎之上,才能達到藝術的真實。按照製造工藝,酒分為三類:釀造酒、蒸餾酒和配置酒。高粱酒屬於蒸餾白酒,一般以小麥、高粱、玉米等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製成,無色透明。
3.歷史的錯位
2005年韓國的“端午江陵祭”被聯合國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譁然。非常令人鬱悶的是,某民俗專家卻說什麼“彼端午非此端午”。
評析: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端午節源於中國,它是漢民族紀念屈原的民俗,也是漢民族的一個節日。湖北江陵曾經是楚國的都城,也是端午節最盛的地方之一。中國的端午節過了兩千多年,而韓國(江陵)的端午節才過了一千年。它的出現反映了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一種特有的有趣的文化現象。
4.某星級酒店雙語選單
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夫妻肺片)
Chicken Witlaout Sexual IJife 沒有過性生活的雞?(童子雞)
Twice-cooked Pork 烹了兩次的肉?(回鍋肉)
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滿臉雀斑的女人製作的豆腐?(麻婆豆腐)
Four Glad Meatballs 四個高興的肉圓?(四喜丸子)
Slobbering Chicken 流口水的雞?(口水雞)
評析:
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譯!我國翻譯界有個流行的說法,謂之“信、達、雅”(嚴復《譯例言》:譯事三難,信、達、雅),有人稱之為原則,有人稱之為理論,也有人稱之為標準。信者,忠實;達者,達意;雅者,傳神也。換言之,就是要忠實於原著,表達出原意,傳出其神韻。編者認為,中餐菜名千變萬化,其中不少包含著中國的飲食文化。小選單里包含著大智慧!外文選單一要說清原材料;二要說清烹飪方式;三要告知口味。對於一些中文菜名用外文表達不了的,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文化的原則,應使用漢語拼音拼寫方式。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其中確實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乃至無稽之談。探求真諦,正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正是編者編寫本書的初衷。
……
本書收錄了我國自古至今的一些關於飲食的文章,選文基本上按照作者著文的先後予以排序。全書分四輯,輯一“飲食漫話”,輯二“宴筵雜談”,輯三“肴饌細品”,輯四“烹泉茶話”。有別於同類書籍的是,本書在原文後增加了儘可能準確的注釋及相關連結,力求使讀者不僅在視覺上“品嘗”到各地的名吃,同時還能看到隱藏在這“吃”的背後的一個個小知識。本書既可以供人們作為休閒讀物,讓讀者在了解飲食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文化含量,又可以供高校、中專餐飲、旅遊專業師生作為參考資料。倘讀者能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既能得到美食的享受,又能引起心靈上的強烈共鳴,吾心足矣。由於時間倉促及水平所限,可能存在疏漏,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是為序。
韓風東
2008年5月於青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