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音測聽

純音測聽是測試聽敏度的、標準化的主觀行為反應測聽,它包括氣導聽閾和骨導聽閾測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純音測聽
  • 測試:聽敏度的、標準化的主觀行為反應測聽
  • 包括:氣導聽閾和骨導聽閾測試。
  • 常用測試項:氣導測聽,骨導測聽
定義,常用測試項,氣導測聽,骨導測聽,

定義

測試目的:反映受試者在安靜環境下所能聽到的各個頻率的最小聲音的聽力級,了解聽力正常與否以及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並作為診斷和處理依據。
測試基本原則:先作氣導測聽,並先測氣導聽閾較佳耳的骨導,骨導測聽時非測試耳都應加掩蔽。

常用測試項

氣導測聽

(1)給測試音持續1-2秒/次,給聲之間的間隔時間應是不規則的,但每次間隔不得短於給聲的持續時間。
(2)第一步:升降法:先用1000Hz 40dBHL讓受測試者熟悉,無反應則以10dB一檔加大測試音,直到作出反應,把測試音降-10dB,而後再逐漸增加到作出反應,間隔1-2秒後再在這同一聽力級上給測試音,如再次作出反應,即可開始測聽;上升法:熟悉測試音後降10dB給聲,聽不到則5dB一檔加大聲級,直到反應。
(3)第二步:升降法:作出反應後,再加5dB,然後5dB一檔地遞降,直至無反應,再降5dB,再5dB一檔地遞增,如此反覆升降3次,將3次聽到聲音作出反應的最小數加以平均,即得聽閾級;上升法:作出反應,降10dB,然後再5dB一檔遞增,反覆5次給聲,其中在同一聽力級作出反應的即為聽力閾級。
(4)第三步:測試下一頻率,可在剛測得的聽閾下10dB開始,如此依次完成各應測頻率。
(5)第四步:用同法測另一耳。
(6)測試頻率的順序為:1000、2000、3000、4000、6000、8000、1000、500、250Hz,在複製1000Hz時,結果與第一次差10dB以上時,應依次複測各頻率,直到誤差在5dB以。整個過程限於20分鐘內完成(或中間調整休息幾分鐘)。
當測試耳的純音聲級大於非測試耳骨導聽閾加耳間衰減(IA)時,就可以有交叉聽力,這時就要在非測試耳加掩蔽噪聲。
(1)第一步:不加掩蔽受試耳聽閾,於非測試耳給相當於該耳聽閾級的有效掩蔽級的窄帶噪音,逐檔加大噪音直至聽不到測試音,或超過測試等級。
(2)第二步:如噪音級和測試音相等時仍能聽到純音,則這一純音即為聽閾級,如純音被掩蔽,則增加純音級直至再聽到純音。
(3)第三步:加5dB噪音,如聽不到測試音,加大測試音直至能聽到,重複這一步驟,直至連續兩次加5dB噪音,而純音不需加大仍可聽到,這一在加了10dB仍能聽到的純音級就是聽閾級。
注意:有過度掩蔽(噪音傳至受試耳)的可能。即當非測試耳給的掩蔽噪聲超過耳間衰減級時,就可傳至測試耳的耳蝸,使本來測試耳聽到的信號不再能聽到。

骨導測聽

測試骨導聽閾時,應在測試耳不堵耳(不戴氣導耳機)時測聽,非測試耳則可用戴氣導耳機方式加噪聲掩蔽。另外,骨導振動器應避免接觸耳廓,否則通過振動耳廓,可把聲傳至外耳道。
(1) 第一步:受試耳戴好骨導耳機(部位在耳廓後方的乳突部位),對側耳戴氣導耳機,先不加掩蔽噪聲測骨導聽閾。
(2) 第二步:於非測試耳加相當於該耳氣導聽閾級的有效掩蔽級的噪音,逐步加大噪聲至聽不到純音,或噪聲級超過測試音。
(3) 第三步:如噪聲級比測試音高40dB仍能聽到純音,則這一純音級即為骨導聽閾級,如純音被掩蔽,則加大噪聲直至又能聽到純音。
(4) 第四步:增加5dB噪音級,如測試音聽不到了,則加大純音,直到加至重新聽到純音,重複這一步驟,直至連續兩次增加5dB噪聲,純音保持不變仍能聽到純音。
在測試中,需注意隨時和受試者交流,觀察患者的狀態,保證行為測試的準確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