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介
當地時間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時51分,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克萊斯特徹奇發生里
氏6.3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距離地表僅有4公里,屬於淺源地震。目擊者稱,地震發生時,部分建築物倒塌,道路也發生扭曲,目前已接到人員受傷和財產損失的報告,已有146人遇難,200多人失蹤。
紐西蘭總理約翰·基說死亡人數可能會繼續上升,“此刻我得到的死亡人數統計為65人,這一數字可能會上升。所以,這對這座城市來說、對紐西蘭來說,對我們關心的人民來說都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 “這(地震)對克萊斯特徹奇的居民來說是可怕的時刻。”
在地震發生數小時之後,約翰·基對克萊斯特徹奇市進行了視察,說城市呈現出“遭徹底毀滅的景象”。
“人們只能坐在路邊,額頭低埋在手中。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約翰·基還表示,克萊斯特徹奇將從悲痛中重生。“雖然今天是非常非常黑暗的一天,但我們將克服困難,紐西蘭和克萊斯特徹奇都將重新振作。
當地大約有2萬華人,3000多名中國留學生。
紐西蘭總理稱其為:“最黑暗的一天”。
紐西蘭全國3月1日默哀兩分鐘悼念地震遇難者。
救援
紐西蘭大地震 克賴斯特徹奇(ChristChurch,又名基督城,位於紐西蘭南島)2011年2月22日因為遭受強烈地震的破壞而變成一片廢墟。地震發生當晚,克萊斯特徹奇出現降雨,這給救援行動帶來很大困難。救援人員攜帶著搜救犬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徹夜搜尋倖存者。
紐西蘭政府說,周二傍晚,國際救援團隊在向克賴斯特徹奇進發,以幫助應急機構和軍隊應對災難。英國天空新聞電視台早前鏡頭顯示了主要地標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倒下的尖頂、裂開的馬路以及多幢嚴重受損的建築。該市國際機場因地震無限期關閉,整個市中心正在疏散。
警方發表聲明說,多幢建築倒塌、一些建築著火,仍有大量人員被困在建築物內,所有能夠用上的警員都在協助疏散和應急。克賴斯特徹奇的應急機構已為抗災用上了所有的救護車,紐西蘭各地的醫院正在清理,以救治傷者。
紐西蘭副總理表示,他們還出動了350名軍人協助救災。
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等國已經向紐西蘭災區派遣緊急救援隊,以期搜尋到更多的倖存者。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對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地震導致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感到痛心,並表示聯合國願隨時向紐西蘭提供幫助。中國已有10名救援人員到達紐西蘭
強震損失慘重
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市市長鮑勃·帕克2011年2月22日宣布全市進入緊急狀態,他稱該市正經
歷“黑色的一天”。 帕克當天對紐西蘭電台表示:“每個人都需明白,剛剛從巨大震顫下度過的城市正經歷十分黑暗的一天”。
帕克稱6.3級地震造成的破壞是巨大的,地震襲來時,他自己都被掀翻在議會大樓的地上。他說:“我看到許多倒塌的大樓,人們哭著、尖叫著,大街上一片混亂”。
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克萊斯特徹奇當地時間22日中午再次發生6.3級地震,警方已經表示,地震已經造成了“多人死亡”。市民則反映有人被困在倒塌的建築下。空氣中瀰漫者煤氣的味道。克萊斯特徹奇大教堂部分被毀。
華人訊息
紐西蘭大地震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網訊息,2011年2月23日9點25分,華新社記者撥通基督城華文媒體“紐西蘭信報”王浩社長的電話,在問候平安之後記者向王浩社長了解了基督城22日的震後相關狀況。
王浩說:22日地震發生時,他和另一位報社記者正在辦公室,他當時親身經歷
了整個大樓被劇烈震動而搖晃的驚險過程,幸好他們及時跑了出來,之後辦公大樓便出現部分倒塌和嚴重的裂縫。王浩說,他們報社所在的地區是22日地震中建築物受損最嚴重的。目前,報社辦公室已無法進入,全部辦公設備都被封在隨時有危塌可能的辦公樓中。
王浩介紹說:地震發生後,基督城市中心一片混亂,他們報社的一位去採訪記者數小時與報社失去聯繫。
電話中記者還向王浩社長了解了震後當地華人的情況時,王浩介紹說:地震發生後,基督城的華人互相都非常關心,主動通電話,互相問候是否平安。到目前為止,除報導中提到的一位華人留學生遭到不幸外,尚未有更多華人傷亡的報告。但據不確定訊息,可能會有華人失蹤。他說,他們的記者正在進一步確認中。他還介紹說,地震後,當地華人社團已經緊急成立“華社地震研究小組”專門負責安排震後華人所需解決的事宜。
王浩在電話中說:較幸運的是,他家居住地區房屋並未受損,但由於地震後的混亂,當地居民緊張情緒要比上次地震嚴重的多。22日夜,報社的一位記者也住在他的家中,可是整夜他們都不得入睡。
紐西蘭震區四家華人商鋪嚴重受損 幸無人員傷亡
基督城地震之後,當地華人社團迅速成立了“地震援助小組”,並公布援助小組人員電話號碼,隨時為震後遇到困難的華僑華人提供幫助。25日值班的魏永江先生告訴中新社記者,紐西蘭南島約60%的便利店是華人經營的,根據“華人地震援助小組”掌握的信息,四家商鋪在地震中受損程度較重,兩家商鋪被嚴重搶劫。
從當地華人商會得到的訊息顯示,該商會成員總體受損情況較輕,約200名華商中,多數存在商鋪貨架傾倒情況,但整個鋪子塌陷的並不多,也沒有人員傷亡的訊息
中國救援隊馳援紐西蘭
應紐西蘭政府邀請派遣,由10人組成,將於25日凌晨抵達
據新華社電 中國駐紐西蘭大使徐建國24日對新華社記者說,應紐西蘭政府的邀請,中國政府已派出一支由10人組成的搜救小組,前來克賴斯特徹奇參加震後搜救工作。
搜救小組已經從北京啟程,將於25日凌晨抵達紐西蘭。徐建國23日帶領使館工作組到災區看望華僑華人,並與紐西蘭救援方接洽,希望對方積極營救被困中國公民。徐建國已要求新方“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目前克賴斯特徹奇市中心已經封鎖,救援隊已排查了市中心60%的建築。軍車、救護車、消防車在奔忙,警察、軍人、消防隊員、搜救人員正開展救援工作。紐西蘭軍方出動了1100多人參與救援行動,這也是紐西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救援行動。災區民眾也彼此扶助,接納房屋受損的鄰居和親朋。紐西蘭其他地區民眾則踴躍捐款捐物。
國際社會也伸出援手,來自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的救援人員陸續到達災區現場開展救援。海外搜救專家和救援隊人數達到750人以上。隨著搜救行動的開展,陸續有遺骸被挖掘出來,死亡人數還將繼續增加。
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公布25名失蹤華人名單
26日下午,中國駐紐西蘭大使徐建國於正式向趕赴當地採訪的華文媒體發放失蹤者名單,名單顯示共有25名中國公民失蹤。
紐西蘭大地震 據悉,部份失蹤者家屬正趕往紐西蘭善後。徐建國呼籲擬前往該地的失蹤者家屬及早與大使館聯繫以便取得幫助。
根據公布的名單,失蹤者包括20名國王教育學院(King''''s Education Ltd。)的學生:賴嫦(廣州,女,28歲)、鐘艷桃(廣州,女,31歲)、葉彩英(廣州,女,28歲)、蔡昱(上海,女,31歲)、塗匯澐(湖北,女,23歲)、王濤(女,30歲)、張輝(女,35歲)、陳楊(女,29歲)、靳曼(河北,女,26歲)、韓西冷(江蘇,女,25歲)、張迪迪(河南,女,24歲)、徐琳琳(遼寧,女,27歲)、王麗敏(遼寧,女,32歲)、徐秀娟(哈爾濱,女,46歲)、李婉菊(女,45歲)、Li De(譯音:李德,19歲)、Dai Jing(資料未詳)、張偉宇(女,30歲)、冷金燕(女,31歲)、何雯(女,26歲)。
另外還有CTV員工霍思文(女,29歲),奧太崗大學(Otago University CHCH Campus)學生忻思斯(上海,女,29歲),另外還有李彥輝(雲南)及熊錦文(武漢,女,25歲)。
香港居民吳麗雯(女,31歲)亦在失蹤名單內,使館人員稱其在當地求學。
人員傷亡狀況
紐西蘭強震已證實75人喪生2月23日
綜合外電報導,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6.3級強震給當地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警方已證實75人喪生,其中55人已確認身份。
紐西蘭總理約翰·基稱,周二晚克萊斯特徹奇大部分地區斷水斷電,隨著更多的屍體被拖出廢墟,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預計會大幅上升。
失蹤者中據稱有上百人被困在市中心倒塌的坎特布里電視台(CTV)大樓中。這棟大樓的語言學校中還有外國學生,但官員已放棄找到生還者的希望,準備清理瓦礫。
紐西蘭大地震 負責通宵搜救工作的警司吉布森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我們已經從廢墟中救出了被困達七、八、甚至九小時的受災者,他們身上什麼傷痕也沒有;我們也救出了其他必須截肢的災民。他說,救援人員正通過被困者傳出的字條和敲擊聲來搜救。
地震發生約24小時後,1名婦人裹著毛毯走出派恩古爾德集團大廈,周圍響起掌聲。這位倖存者的姐姐巴德金·艾倫說,地震發生時,她的妹妹躲到桌底,這種做法救了她一命。
克萊斯特徹奇市市長帕克(Bob Parker)表示,救難人員徹夜挖掘,已從廢墟中救出120人,但也發現更多屍體,仍有約300人至今下落不明。
數以百計的外國救援人員23日陸續趕到災區,加入已近精疲力竭的紐西蘭搜救人員,進入已扭曲變形的建築物搜救倖存者。
澳大利亞派出的148名救援人員已經進入災區,來自美國、英國、中國台灣和日本救難隊也已陸續抵達,加入搜救行列。救難人員將熱像儀探入廢墟,並出動搜救犬在廢墟上嗅聞生命跡象。有倖存者毫髮無傷被救出,也有人不得不截肢才能脫困。
此次地震的破壞力超過去年的規模7.0級的大地震,據業者估計,保險業者面臨的申請理賠金額可能介於35至80億美元。
紐西蘭地震死亡人數已升至92人2月24日
紐西蘭總理約翰·基24日說,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22日發生的芮氏6.3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升至92人。
紐西蘭地震死亡人數增至145人2月26日
據外電訊息,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克萊斯特徹奇(基督城)大地震死亡人數已經升至145人,另外還有200多人下落不明。紐西蘭總理約翰·基表示,這可能是該國最大的災難。
紐西蘭警方26日稱,目前已發現145具遇難者遺體,而死亡人數仍將可能進一步增加。
紐西蘭地震黃金72小時已過 患難戀人結婚
2月25日,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的一家教堂外,剛剛結婚的艾瑪·霍華德和克里斯·格林斯勒得在親吻對方。在22日的6.3級地震中,艾瑪所在的辦公樓被夷為平地,她被埋在廢墟中。獲救後,她和克里斯決定舉行婚禮。
中新網2月26日電 綜合媒體報導,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基督城)6.3級地震後第3日,死亡人數增至123人,仍有200多人失蹤。有救援人員預計,遇難者可能超過300人。
當地政府表示,昨天開始下雨和降溫,可能影響救援工作,但承諾不會停止搜救。救援“黃金72小時”已過,且自周三以來再無發現生還者,但有參與過海地地震救援的美國搜救人員有信心,奇蹟會發生。此外,紐西蘭外交部長默里?麥卡利感謝中國救援隊協助搜救。
據悉,救援人員估計,克賴斯特徹奇地標建築大教堂嚴重受損,估計掩埋22人。坎特伯雷電視大樓廢墟下掩埋著大約120人,包括不少外國留學生。救援人員估計,不太可能在這兩處廢墟中再找到倖存者。
另外,地震後也不儘是壞訊息,昨日在基督城就有一對患難戀人舉行婚禮。新娘埃瑪在地震中被困瓦礫下逾6小時,未婚夫收到她的求救簡訊後,立即奔赴現場,與搜救人員合力挖掘,最終將她和其他人救出,在地震中成就一段浪漫戀曲。
婚禮在地震救援指揮中心附近的教堂舉行,劫後餘生的埃瑪知道還有大批失蹤者家屬在等待親人訊息,坦言自己獲救是非常幸運。“幸好我沒躲在桌下,那張桌子被天花混凝土尖角砸中了。”她在地震中左臂受輕傷,並無大礙。
主禮神父說:“今早我剛與一個男人通電話,他帶著孩子到教堂,看看他們過身的母親;在同一教堂的上層,我們卻見證了獲救的女孩出嫁,這感覺尤其辛酸。”
2月25日,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的一家教堂外,剛剛結婚的艾瑪·霍華德和克里斯·格林斯勒得在親吻對方。在22日的6.3級地震中,艾瑪所在的辦公樓被夷為平地,她被埋在廢墟中。獲救後,她和克里斯決定舉行婚禮。
相關報導
紐西蘭大地震:多少年煉就“零死亡”?
這只是一場幸運?
紐西蘭大地震 “呆在一二層的住宅里要比跑出去安全得多。”
9月4日,紐西蘭當地時間凌晨4點36分,坎特伯雷大學工程系大一學生孫四維正在熬夜備考。7.1級地震波從25公里外的達菲爾德小鎮出發,毫無預兆地襲擊了他所在的城市——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坎特伯雷省省會基督城。
早上七點,他決定出門看看,自己的鄰居,八十多歲的貝克先生正在悠然地打理花園,不遠處的公園裡,主婦們正在調侃似的比較誰家打碎了幾個花瓶。他有點恍惚,地震發生了嗎?
地震確實發生了,這是紐西蘭近70年來破壞性最大的地震,而對於坎特伯雷,更是百年難遇。
地震又似乎沒有發生。接近中午時分,總理約翰·基在基督城對世界宣告:“無人死亡,這只能說是一個奇蹟。”只有兩人重傷,這後果甚至不如一場家門口的車禍。
連車禍都不如的奇蹟震驚了世界,在世界還未從中國汶川、海地太子港、智利等地的慘痛記憶中走出來的時候,紐西蘭注定成為了次日世界所有報紙的頭版標題。
各國的專家們已經在皓首窮經地探尋零死亡的原因,而在部分紐西蘭人眼裡,也許這只是一場幸運般無甚可說。“很抱歉,我們確實沒有什麼‘秘密武器’,儘管我們也很想擁有,但我們所擁有的只是幸運。”紐西蘭地質網的薩拉女士在電話中,平靜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薩拉所說的幸運,是指地震發生在大家熟睡的凌晨,“如果是在白天,大家都在外面,可能會有很多傷亡,尤其是當一些磚石建築倒下來砸在人行道上的時候。”
達菲爾德小鎮的史密斯夫人也說,按照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如果早兩個小時,有人還在深夜的酒吧里;晚兩個小時,有人已經清晨出門了,“如果真是那樣,可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這甚至是一次沒有任何預警的地震,“坎特伯雷平原被沙礫覆蓋,因此我們看不到有任何斷層活動過的痕跡,這使得這次地震難以預料。”紐西蘭地質網的專家如是解釋。
縱然紐西蘭人大多已經接受過良好的應急教育,這次地震並沒有給他們時間來施展。在奧克蘭大學華裔地震工程學家馬俊明看來,這個時間點,意味著熟睡的人們根本來不及跑出自己的房間,然而,“呆在一二層的住宅里要比跑出去安全得多。”“零死亡是奇蹟,但我們把它看作是一次準備好了的奇蹟。”馬俊明說。
荷葉般飄動的小木屋
“地震不會殺死人,殺死人的是糟糕的建築。”
“真的,紐西蘭所發生的這一切沒有任何值得奇怪的。”作為一個並不迷信任何宗教神跡的地震工程學家,國際災害防範委員會主席彼得·亞尼夫對“奇蹟”的解釋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絕大多數紐西蘭人和我們加利福尼亞的人們一樣,住在能高度抗震的輕型木結構的房子裡。”
住在自家的小木屋裡,當地震到來的時候你就是安全的?毫無疑問,這幾乎是個置所有科學應急措施於尷尬的結論。
事實是,距離震中41公里的基督城CBD,亞歷桑德拉女士的房子安然無恙;
事實是,距離震中25公里的勒姆區,孫四維的房子安然無恙;
事實是,距離震中3公里的達菲爾德,史密斯夫婦的房子還是安然無恙;
這些房子,與基督城幾乎所有的民房一樣,都是所謂的“輕型木結構”,不過一二層高,磚石材料僅僅用於外牆裝飾或房頂的煙囪。這樣,在地震中,即使外牆倒塌,也不至於令木結構的整個房子倒塌。人口密度僅及中國1/9的紐西蘭有足夠的空間讓自己的公民居住在這樣的獨立小木屋裡。“紐西蘭88%的民房都是木結構的。”馬俊明說。
紐西蘭大地震 除了木質框架,這些房子的下面也頗有玄機,地震工程專家們稱其為“基底隔震”。住在基督城的服裝設計師艾薇女士說,她的房子不是和地基直接連在一起的,中間架了一塊巨大的板子。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她感覺自己的房子就像是在荷葉上一樣,“就算下面的水再怎么翻滾,荷葉也只是輕輕地飄動。”
這些隨地震波“飄動”的小木屋,雖然有些外牆脫落或煙囪傾倒,但沒有徹底坍塌。
坎特伯雷大學的土木工程系教授安迪·布坎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有輕型木結構的房屋都是經過了嚴格的設計,確保符合由地震工程師們制定的抗震標準,“沒有民房倒塌,睡在裡面的人也就因此保住了生命。”
“地震不會殺死人,殺死人的是糟糕的建築。”這句紐西蘭地震工程學界的信條在地震中得到了註解。
地震是個什麼問題?
“紐西蘭的地震問題僅僅是一個科學興趣問題,而不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
然而,通往這看似輕輕飄動的小木屋的路,紐西蘭人卻是沉重而漫長地行走了百餘年。
這個地處環太平洋板塊與澳大利亞板塊交接處的國家,地震頻仍。紐西蘭地質網的科學家每年可以定位和存檔的發生在紐西蘭的地震次數就超過15000次。1960年至今,7.0級以上的地震已發生21次。每一次地震,都仿佛是一次提醒,刺激著人們即將麻痹的神經。
最早的提醒是1848年的馬爾堡地震,這次紐西蘭有記錄以來最早的地震以約7.5級的威力令剛剛在惠靈頓落腳的歐洲定居者損失慘重,幾乎所有磚石房屋悉數倒地。重建過程中,許多人蓋起了木結構的房屋。當1855年紐西蘭歷史上最大的8.2級懷拉拉帕地震襲來時,這些木結構的屋子損傷較小,而新蓋起的磚石房屋舊戲重演。兩次提醒讓年輕的惠靈頓人知道,要想在這片土地上落腳,就要遵守島上的規矩,木結構房屋開始第一次成為主流。
因此,坎特伯雷大學的布坎南教授將1855年看作是紐西蘭防震建築開始被嚴肅對待的節點。
然而,僅僅過了25到30年,人們的建築安全意識即開始褪色。在政府防衛法案的鼓勵下,能擋炮火的磚石結構建築重新登場。所幸直到20世紀的最初30年,大的地震都沒來打擾。於是,在1913到1926年的《紐西蘭政府年鑑》中就出現了這樣的評論,“紐西蘭的地震問題僅僅是一個科學興趣問題,而不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
忘記過去傷痛的做法迅即得到了懲罰。1931年,7.8級地震重創了包括納皮爾區在內的整個霍克灣地區,許多先前重新登場的磚石建築再度退場。這次重創共造成至少256人喪生,其中大多數都是死於倒塌的建築。
此後,納皮爾的一個建築委員會仔細研究了造成房屋倒塌的原因,並出台了一個建築指南,這被認為是紐西蘭建築法案的雛形,並最終在1935年立法。這個法案規定,所有磚石建築都必須被牢牢綁定。
隨後,從1965到1992年間,這一法令又四次修改。直到2004年出台的新建築法案,都沒有對民房的建築材料和結構進行法律上的規定。“除非被界定為歷史遺產,否則這些民房還是沒有太多法律上的強制和規定。”馬俊明說。選擇輕型木結構,到今天儼然已成為紐西蘭人的一種自覺。
爭議“紐西蘭國標”
“理由很簡單,因為它可以挽救人們的生命。”
事實上,紐西蘭並不是一個只充斥著兩層木屋的中世紀的國度,它也有那些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也有許多古老笨重的磚石建築。後者則有著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的規範和更高的建築標準。
2004年,紐西蘭建築與住房部通過了《建築法案2004》,專門對易受地震影響的建築物做了史無前例的詳細界定。該法案授權地方當局對轄區內兩層以上或包含三個住戶單元以上的所有建築進行評估,一旦被鑑定為無法抵禦中等強度的地震,即不得被使用,必須採取加固措施或直接拆除。如房主拒不執行,則視為違法,處以最高20萬紐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00萬元)的罰款。
而事實上,許多被授權的地方當局在這一法案的基礎上又加了一碼。“當建築物被要求加固的時候,它必須達到新的建築標準的34%,但是很多地方政府要求至少要達到50%。”馬俊明說。
這個被地震工程專家讚許為“向前一大步”的法案,執行之初即爭議頻頻。由於該法案不僅針對新建的磚石和鋼筋混凝土建築,也針對1976年之前被界定為“歷史遺產”的建築,這就意味著除小型木結構民房之外,紐西蘭大地上幾乎所有的建築都要被重新打量,重裝上陣。如此浩大的工程,政府補貼即便有心也是無力。無論加固還是拆除重建,對於自掏腰包的房主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但法劍高懸,評估、加固的工作還是磕磕絆絆地前行了。來自奧克蘭大學、坎特伯雷大學等高校的地震工程專家組成的顧問團隊開始四處奔走,給老房子裝上緊箍咒,給新房子埋下定海針。所有的建築,不管是窮人的還是富人的,不管是城市的還是郊區的,都漸漸朝著能抗大震的“紐西蘭國標”(簡稱NBS)挺進。
9月4日發生的這次70年來破壞性最大的地震,成了檢驗這一法案和這些努力的最好試金石。
周六主震剛過,包括布坎南在內的專家組就開始進行建築損毀的評估工作。他們發現,在地震中倒塌的建築大多是1970年代之前修建的,而且是還沒來得及加固的。
“我們加固的許多老建築已經強化到符合當下NBS的2/3,大多沒有被毀。新建築則是結合了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框架,大多毫髮未損。”奧克蘭大學的鋼筋混凝土專家查爾斯·克里夫頓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9月10日,基督城市長鮑勃·帕克宣布,將先前的加固標準由達到NBS的33%提升至67%,對仍然潛在的960座未加固的磚石結構建築強行加固,而且建議立即執行。
此舉與2007年吉斯伯恩市6.8級地震後,該市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轍。吉斯伯恩市華裔市長廖振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次地震再一次證明了新的建築規範是可靠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它可以挽救人們的生命。”
“沒有任何腐敗的專業化”
基督城地震零死亡是“一場對專業工程師的贊禮”。
基督城的地標建築——大教堂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專業工程師之前對它進行了加固。地震來襲後,幾乎所有基督城人都關心它的命運。年邁的老教堂最終挺過來了。
紐西蘭大地震 空有《建築法案》,若沒有一以貫之的專業工程師的落實,奇蹟恐也難保障。在布坎南眼中,基督城地震零死亡是“一場對專業工程師的贊禮”。
“紐西蘭的地震工程專家在整個世界都很耀眼,考慮到他們的人口總數,他們的表現尤為值得稱讚。加利福尼亞有很多頂尖的地震工程師都是在過去50年裡由紐西蘭移居至此。在他們的幫助下,加利福尼亞變得更安全了。”提起紐西蘭同行,彼得·亞尼夫毫不吝惜讚美之詞。
紐西蘭的地震工程師有足夠理由受此讚美。“紐西蘭是第一個設計出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國家,這種名為‘能力設計’的抗震方案如今已被全球採用;紐西蘭也是第一個開發並套用地震隔離系統設計的國家,這個技術可以讓建築物被放在特殊的軸承上,避免結構性的破壞。”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建築專家安德魯·查爾森說。
事實遠不僅這些,“延性設計”、“鉛芯橡膠支座”等在全球地震工程學界耳熟能詳的發明均是出自紐西蘭地震工程師之手。一個最新的動向是,紐西蘭地震工程協會的內加爾·普雷斯利教授發明的“位移設計”有可能成為地震工程設計的又一個大新聞,這一設計已經在歐洲和紐西蘭開始套用。
所有這些發明,既武裝著自家的建築,確保像基督城大教堂這樣有著百年歷史的國寶可以在地震中挺過去。同時,它們又不僅僅鑲嵌在幾維鳥的故鄉,許多已經作為國際標準在全球各地牢牢紮根。
然而,在布坎南看來,僅僅有技法高超的專業工程師仍嫌不足。紐西蘭的幸運在於,在這些工程師的上下游,還有這一大批誠實的建築公司和建築監測人員。“建築標準高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高度的專業化,沒有任何腐敗的專業化。”布坎南說。這似乎是紐西蘭的又一個“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