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建築格局,建築特色,文化活動,銘文,設計,所獲榮譽,價值意義,參觀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門票價格,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1865年,法國政治知識分子愛德華·德·拉布拉耶(Edouard de Laboulaye)建議,法國在美國建國100周年之際,贈送一尊代表自由的雕像。當時美國聯邦在美國內戰中的勝利重申了美國對自由和民主的理想,這為拉布拉耶提供了一個平台,他主張尊重美國將加強法國的民主事業。
1870年,雕塑家奧古斯特·巴托爾迪支持拉波拉耶的雕塑提案,並成為自由女神像的雕塑家。
1871年,
巴托爾迪 來到美國宣傳這座雕像,並尋找可能的地點。在他的旅行中,巴托爾迪與政治家和出版商討論這個項目。
1872年,巴托爾迪回到了法國,並報導了他對這個項目的興趣,以及位於紐約港的貝德羅島的選址。
1875年,巴托爾迪的雕像石膏模型被稱為“自由女神像照亮世界”,得到了拉博拉耶的批准。拉波拉耶正式請求美國總統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使用貝德羅島作為雕像的官方地點。法美聯盟在法國成立,負責監督雕像的籌款工作。自由女神像的締造者們強烈認為,這個項目應該由法美兩國共同努力:如果美國人資助雕像底座,法國就同意資助。
在1875年到1880年間,法國委員會籌集了大約40萬法郎。
1876年,巴托爾迪開始建造雕像。同年,巴托爾迪完成了雕像手中的火炬。這部分雕像被送往美國,並於5月18日在費城的百年紀念博覽會上展出。
1877年,作為費城百年紀念博覽會的一部分,雕像的火炬在紐約麥迪遜廣場展出直到1882年。同年2月22日,美國國會接受自由女神像作為法國人民的禮物。同年3月3日,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總統簽署了一項法案,指定貝德羅島為雕像所在地。美國開始通過美國自由女神像委員會(American Committee for The Statue of Liberty)籌集資金,該委員會由威廉·馬克斯韋爾·埃瓦茨(William Maxwell Evarts)擔任主席。巴托爾迪的朋友理察·巴特勒也參與其中。該委員會在1877年至1884年間籌集了12.5萬美元。
1878年,雕像的頭部和肩膀已經建造完成,並首次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1879年,雕像的工程師Eugene Viollet-le-Duc去世後,巴爾托迪聘請了艾菲爾來完成這個項目,並克服了雕像的結構和組裝方面的各種障礙。障礙包括雕像的高度、重量、不尋常的形狀和紐約港的大風。
1880年,
艾菲爾 設計了一個巧妙的支撐系統:一個98英尺(29.87米)高的內部鐵框架來支撐雕像的結構。
1881年,雕像的銅板完成,第一個鉚釘被打入結構中。開始了雕像的組裝和完成。隨著這座雕像在巴黎蒙索公園附近逐漸建成,法國人愛上了她。她被稱為“公園夫人”。美國自由女神像委員會委託美國建築師理察·莫里斯·亨特設計基座;幾個月後,他提交了一份詳細的計畫。
1883年,雕像的組裝工作在巴黎繼續進行,並在貝德羅島的基座上開始了15英尺深的地基工作。Charles P. Stone將軍被任命為總工程師,負責混凝土基礎和基座的設計和施工。同年11月2日,艾瑪·拉扎勒斯為“援助自由女神像巴托爾迪基座基金的藝術貸款基金展覽”創作了一幅“新巨像”——基座的籌款人。
1884年,亨特完成了基座的最終設計方案,澆築的混凝土牆厚達20英尺,表面是花崗岩塊。混凝土質量是當時澆築混凝土的最大質量。基座的基石設在貝德羅島。同年7月4日,數百人聚集在巴黎這座雕像的腳下,觀看她被正式贈送給美國駐法國大使Levi P. Morton。
雕像預計於1885年抵達美國,但是基座工程的資金已經用完了,基座的工作也停止了。
1885年,《紐約世界》出版商
約瑟夫·普利茲 ,通過一個為期六個月的籌款活動來拯救這座雕像。籌集了超過10萬美元。這座雕像在巴黎被拆卸,然後由法國海軍艦艇Isère運往美國。它於6月17日抵達紐約港。這座雕像受到了盛大的歡迎和海軍閱兵式的迎接,但在底座完成時,它被放置了一年的時間。
1886年,雕像的基座完成。美國自由女神像委員會與紐約的D.H. King簽署了一份契約,開始雕像的建造工作。開始了在貝德羅島重新組裝雕像的艱難而危險的任務。工作人員大部分是移民,他們以極高的精確度和速度組裝了這座雕像。最後決定用電來點燃雕像的火炬。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否決了在火炬的陽台上安裝探照燈的提議,於是巴托爾迪在火炬上開了一個舷窗,把燈放在裡面。同年10月10日,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將這座雕像和底座置於美國燈塔委員會的管理之下,作為海事建築。同年10月15日,剩餘的手指緊握火炬的手柄安裝。同年10月20日,為準備就職慶典,一塊沉重的帆布被扔在雕像的臉上。雖然對許多早期遊客來說,這破壞了觀感,但帆布一直保留到雕像揭幕。同年10月23日,自由女神像竣工。同年10月28日,紐約市舉行了第一次彩帶遊行,以紀念“自由照耀世界”女神像的落成,超過100萬人參加了遊行。大約有300艘船隻在雕像前遊行,儘管由於一整天的霧和雨,能見度不足四分之一英里。自由女神像在貝德羅島的落成儀式上正式揭幕,有2000—2500人參加。在儀式上,巴托爾迪提前將覆蓋在雕像臉上的法國三色旗釋放出來。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代表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接受自由女神像作為法國贈送的友誼禮物。克利夫蘭總統稱讚巴托爾迪為“當今美國最偉大的人”。
1888年,雙螺旋鑄鐵樓梯被添加到雕像的內部。
1901年,燈塔委員會將雕像的管理權移交給了美國陸軍部。
1903年,艾瑪·拉扎勒斯(Emma Lazarus)的詩《新巨像》(The New Colossus)的歌詞被刻在一塊牌匾上,並安裝在雕像的底座上。
1907年,第一部電梯由奧的斯電梯公司訂購,安裝在雕像內。
1916年,自由女神像第一次被照亮。
1918年,首先對雕像的銅皮進行了修復。
1924年,該雕像被卡爾文·柯立芝總統根據《古物法》指定為國家紀念碑。
1933年,這座雕像被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移交給了內政部的國家公園管理局(以及其他國家紀念碑)。
1936年10月28日,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主持了貝德羅島雕像50周年的慶祝活動。
1937年,陸軍部放棄了對貝德羅島剩餘部分的控制權。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始為這個島嶼開發一個總體規劃,以補充自由女神像。
1939年,自由島總體規劃完成並開始實施。
1942—1945年,雕像的火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燈火管制下熄滅了。遊客仍然被允許參觀這座雕像。
1952年,新的美國移民博物館的計畫開始了,將建在基座的底部。
1956年,根據國會的一項聯合決議,貝德羅島被重新命名為自由島,並由德懷特·d·艾森豪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1962年,美國移民博物館開工建設。
1965年5月11日,詹森總統簽署了一項總統公告,將埃利斯島納入國家公園管理局,由自由女神像國家紀念碑管理。同年10月3日,林登·詹森總統在自由島簽署了《1960年移民和國籍法》。該法案廢除了國籍配額制度,並規定,所有希望移民美國的人都應“基於他們的技能以及與當地居民的密切關係”。
1971年,名為“越南老兵反戰”的組織占領自由女神像三天,抗議越南戰爭。
1972年,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開放美國移民博物館。
1977年10月25日,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在非法示威中把波多黎各國旗掛在雕像的前額上。
1980年6月3日,一枚延時炸彈在自由女神像底座引爆。聯邦調查局懷疑克羅地亞民族主義者主張克羅地亞脫離南斯拉夫獨立。雖然沒有人受傷,但國家公園管理局加強了安全措施。
1982年,反對美國軍事干預格瑞那達的示威者將自己綁在雕像的頂部支撐結構上。同年,隆納·雷根總統任命李·艾柯卡領導一個私人基金會來修復自由女神像。
1983年,法美自由女神像修復委員會出版其建築與工程報告。這份報告評估了雕像的現狀,並提供了必要的修復設計。
1984年,開始修復雕像。這項工作是由國家公園管理局和自由女神像-埃利斯島基金會合作完成的。變化包括將生鏽的電樞桿更換為不鏽鋼桿;從內部銅皮去除多個塗層;還有用金箔包裹的新火炬。
1986年,雕像的翻新工作已經完成。同年7月5日,自由女神像國家紀念碑重新開放,包括基座上的新自由女神像展覽。同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100周年紀念正式由法國和美國官員慶祝。
2001年9月11日,當第一艘自由女神像渡輪準備出發的時候,世貿中心遭到襲擊。渡船被迫返航,沒有遊客到達自由島。同年12月1日,自由島重新向公眾開放,但紀念碑內部仍然關閉。
2004年8月3日,基座內部重新向公眾開放。
2009年7月4日,自2001年9月以來,女神像的皇冠首次向公眾開放。
2011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國家紀念碑慶祝“自由照耀世界”125周年。同月29日,自由女神像基座內部關閉,進行為期一年的翻修。
2012年10月28日,經過一年的整修,自由女神像內部重新開放。同月29日,
颶風桑迪 造成的洪水淹沒了自由島75%的地區。主要基礎設施遭到破壞。自由島關閉,直到修復工作完成。
2013年7月4日,自由女神像和自由島向公眾重新開放,自由島的維修工作仍在繼續。
2017年3月7日,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因為不預期斷電,而陷入黑暗,燈光熄滅了好幾個小時,在午夜前,恢復光明。報導稱,自由女神像的照明7日突然熄滅,有傳言稱,這是
國際婦女節 的抗議活動。美國國家公園管理處則表示,斷電是個意外,可能是附近施工挖斷電線。
建築格局 自由女神像重45萬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整座銅像以120噸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30萬隻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總重量達225噸。銅像內部的鋼鐵支架是由建築師約維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
艾菲爾鐵塔 聞名於世的法國工程師艾菲爾設計製作的。
女神雙唇緊閉,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徵七大洲,身著羅馬古代長袍,右手高擎長達12米的火炬,左手緊抱一部象徵美國《
獨立宣言 》的書板,上面刻著《獨立宣言》發表的日期“1776.7.4”字樣。腳上殘留著被掙斷了的鎖鏈,象徵暴政統治已被推翻。花崗岩構築的神像基座上,鐫刻著美國女詩人埃瑪·娜莎羅其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遊人可從銅像底部乘電梯直達基座頂端,然後沿著女神像內部的171級盤旋式階梯登上頂部的冠冕處。為了方便遊人,每隔三節旋梯就設定一些休息座,供不能一口氣登頂的遊客小憩。冠冕處可同時容納40人觀覽,四周開有25個小鐵窗,每個視窗高約1米。
自由女神置於一座混凝土製高46米的台基上,該底座是由著名的資本家約瑟夫·普利茲籌集10萬美金建成,底座已成為美國移民史博物館。館內設有電影院,為遊客放映美國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
建築特色 自由女神像主體部分由銅製成,外部因氧化已呈綠色,而內部依舊保持銅的本色。自由女神像是一個空心的巨人,由鋼架上的薄銅片組成。
這座雕像是巨大雕像中的傑作,在19世紀,它在傳統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表達,但帶有新藝術的暗示。它借鑑了古典元素和圖像,表達了現代的願望。內部的鐵框架是一個堅硬而複雜的結構,預示著工程、建築和藝術的未來,包括廣泛使用的混凝土、支撐皮膚的柔性護牆類型的結構、使用電來點燃火炬。
自由女神像在其位置和設定、形式和設計、材料和物質、用途和功能、精神和感覺方面都是真實的。這座雕像的設計和用途從建造之初就保存了下來。支撐金屬外殼的內部鐵帶在1986年被不鏽鋼取代,以防止腐蝕。所有的維修都是按照最初的設計和材料進行的。定期的機械、流通和安全更新沒有影響紀念碑的雕塑和象徵價值,並已確保遊客的安全。雕像中有一個正式的監控程式,可以察覺已知和潛在的威脅,包括污染,惡劣的天氣和大量的遊客。
文化活動 銘文 在花崗岩構築的雕像基座上,鐫刻著美國女詩人埃瑪娜莎羅其的一首十四行詩《新巨人》(Emma Lazarus):
原文
譯文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the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frame.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不似希臘青銅巨人雕塑,
擁有征服大地強硬臂膊。
巍然屹立飛浪落霞關口,
女神高擎火炬光芒卓爍。
釋放出禁錮已久閃電,
流離者之母譽名遠播。
敞懷歡迎世界所有來客,
目光溫柔注視雙城水郭。
舊世界守你那浮華炫耀去!
緊閉雙唇迸發出撼世聲波:
把你的疲乏睏倦交給我,
把你的貧窮疾苦交給我,
那渴望自由呼吸的蜷縮身軀,
那彼岸無情遺棄的悲慘魂魄。
不論是無家可歸,
不論是飽受顛簸,
全都給我,
全都給我!
在這通向自由的金門之前,
我高舉照亮黑夜熊熊燈火。
設計 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國巴黎盧森堡公園的自由女神像作藍本,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來源於雕塑家妻子的手臂。
所獲榮譽 自由女神像 遴選依據標準(Ⅰ):這座巨大的雕像是人類精神的傑作。雕塑家
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 (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和工程師
古斯塔夫·艾菲爾 (Gustave Eiffel)的合作創造了一個技術奇蹟,以一種全新而強大的方式將藝術和工程結合在一起。
遴選依據標準(Ⅵ):自由女神像的象徵價值在於兩個基本因素。它是法國贈送給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目的是肯定兩國之間的歷史同盟關係。它是由國際捐款資助的,以表彰美國《獨立宣言》確立的自由和民主原則,這尊雕像左手握著《獨立宣言》。這座雕像也很快成為並一直作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許多國家移民美國的象徵。她一直是一個高度有力的象徵——激發人們對自由、和平、人權、廢除奴隸制、民主和機會等理想的思考、辯論和抗議。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自由女神像由法國雕塑家巴托迪和古斯塔夫·艾菲爾(他負責雕像的鋼架)共同完成,這個象徵著自由的雕塑是法國於1886年贈送給美國的,以祝賀美國獨立100周年。從那時至今,這個矗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女神已經迎來數以百萬到美國來的移民。
1924年,自由女神像被指定為美國國家紀念碑。
價值意義 一個多世紀以來,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已成為美利堅合眾國和美法人民友誼的象徵,永遠表達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嚮往自由的崇高理想。進入紐約港的船隻上的乘客就可以看見屹立的自由女神高舉著自由的火炬。對成千上萬個來美國的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國的象徵。
19世紀末,洲際旅行尚無空中航線,越過大洋的運輸工具只有輪船,而紐約港是美國沿海最大的港口。作為進出美國的大多數旅客要經過一個港口,人們在距曼哈頓島西南角僅3公里遠小島上矗立起了這座自由女神像。
由於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線的附近,進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見。當海輪駛入上紐約灣內時,由於海面的曲度,此時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見紐約市內高樓,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這座巨大的雕像。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舉起,目視前方,姿態優美。此時,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給她拍照。尤其是夜間,火炬內的燈光通明,加上從小島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燈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為清晰、壯觀。同樣,當海輪駛離市區碼頭時,也要在她旁邊經過。此時,雖然距雕像較遠,但由於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見。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擺手,有的大聲同她“再見”。自由女神像已成為船舶進出紐約港的一大景觀。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自由女神像位於美國紐約
自由島 。
自由女神像內部
開放時間 上午9:30至下午4:30。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路線 公共運輸可前往紐約炮台公園和新澤西州自由州立公園的渡輪出發點。
紐約炮台公園
M5、M15和M20在South Ferry 停靠。向西步行,或跟隨標誌前往自由女神像渡輪。
幾個捷運站位於炮台公園附近。4路和5路列車在鮑靈格林停靠。R線列車停靠在白廳街。1號線列車停靠在南渡輪站。
新澤西州自由州立公園
哈德遜—卑爾根輕軌提供穿越新澤西州澤西市地區的服務,並在自由州立公園設有車站,距離渡輪地點約1英里步行路程。輕軌站和渡輪出發點之間沒有計程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