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安鱷(紐幾內亞鱷)

伊里安鱷

紐幾內亞鱷一般指本詞條

伊里安鱷(學名:Crocodylus novaeguineae)是一種小型鱷魚,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的紐幾內亞、蘇拉群島以及菲律賓一帶。雄性伊里安鱷一般比雌鱷大型,可達3.5米長,而雌性也有2.5米長,外型上與暹羅鱷相似。伊里安鱷為夜行性鱷魚,主要棲息於淡水濕地,縱使它們有忍受鹹水的能力。雖然分布甚廣,但生存亦因捕獵過度而受到威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伊里安鱷
  • 拉丁學名:Crocodylus novaeguineae
  • 別稱紐幾內亞鱷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鱷目
  • 鱷科
  • 鱷屬
  • 命名者及年代:Schmidt, 1928
  • 英文名稱:New Guinea Crocodile
  • 英文名稱:Buaya air tawar
  • 英文名稱:Singapore large grain
外形特徵,基本體質,體型體長,棲息環境,棲息習慣,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基本體質

伊里安鱷為雙顳窩類,是最高等的爬行類。體長大,尾粗壯,側扁。頭扁平、吻長。鼻孔在吻端背面。指5,趾4(第5趾常缺),有。眼小而微突。頭部皮膚緊貼頭骨,軀幹、四肢覆有角質鱗片或骨板。顱骨堅固連結,不能活動;具頂孔。齒錐形,著生於槽中,為槽生齒。舌短而平扁,不能外伸。外鼻孔和外耳孔各有活瓣司開閉。心臟4室,左右心室由潘尼茲氏孔溝通。有頸肋、腹膜肋。無膀胱。陰莖單枚,肛孔內通泄殖腔,孔側各有1個麝腺;下頜內側也各有1個較小的麝腺。

體型體長

伊里安鱷是一種小到中型的鱷魚,雄性最大長度3.5 米,雌性2.7米。外觀與暹羅鱷很相似,特別是這兩個物種的幼鱷。口鼻部比較狹窄,體色棕灰色,身體和尾巴有黑暗雙帶,幼鱷更為明顯。替牙期:前上頜骨5枚, 上頜13-14枚,下頜15枚;牙齒總數約66-68枚。

棲息環境

生活於伊里安島紐幾內亞島)近岸的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澤中。

棲息習慣

廣泛發現於淡水濕地、沼澤、湖泊。極少出現在海岸區,與其棲息地交迭的Crocodylus porosus灣鱷不一樣。據報導白天躲藏在隱蔽處,很少會出來曬太陽,主要為夜間活動。旱季期間可能出沒於河道。

生活習性

夜間捕食,食性廣泛,捕食可以捉到的任何食物,主要食物是魚類,水鳥和其他脊椎動物,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幼鱷吃水生無脊椎動物和昆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伊里安查亞)。也許在阿魯群島的不久的將來就會滅絕。
伊里安鱷分布圖伊里安鱷分布圖

繁殖方式

伊里安鱷修築堆起的巢,雙親都負責照看,北部的種群在旱季,反之,南部的種群在雨季繁殖。雌性達到性成熟時長從1.6到2米,雄性2.5米。在繁殖季節,雌建設丘巢,交配2周后左右產卵,每次產2至45枚卵,通常在雜草叢生的河的支流上築漂浮的植被墊。南方鱷魚在陸地上建巢穴,孵化期約80天。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199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伊里安鱷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