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納薩爾派武裝)

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

納薩爾派武裝一般指本詞條

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得名於西孟加拉邦的納薩爾村。

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大約有1萬人,主要活動在印度東部和中部的農村地區,經常針對政府和安全目標實施襲擊,被印度政府認為是印度國內最大的安全威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
  • 成立時間:1967年
  • 性質:印度反政府武裝組織
發展歷史,成立背景,前期困境,發展,現狀,

發展歷史

成立背景

1960年代,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領導者不滿於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妥協政策,公開與其決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對派”。因為其骨幹成員崇拜毛澤東,聲稱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為窮人爭取土地和工作而鬥爭,鼓動印度農民和下層階級發起暴動,推翻政府和上層階級。於是,該黨被命名為印共毛派
納薩爾派原來主要以西孟加拉作為活動中心。在加爾各答激進的學生運動中,該組織的實力得到展示,吸引很多學生加入,Majumdar聲稱要將極端運動從鄉村蔓延到全國各地,並主張對“階級敵人”進行暗殺,占領大學,對警察進行武力攻擊。
他們領導了無地農民暴動,即“納扎爾巴里運動”。

前期困境

1967—1975年間,該派活動面臨一些問題:缺乏大規模組織能力,不能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秘密的組織和軍事訓練使其很難獲得大規模的支援;暗殺行動根據政治派別設定目標,而非根據社會經濟地位選定“階級敵人”;徵募工作不規範,魚龍混雜,很多人只是為了報私仇而加入,甚至有罪犯為了獲得武器而加入;政府派出間諜,輕易滲透到該組織中;清除“階級敵人”的行動在民眾中引起恐慌。

發展

近年來,其活動遍及印度近40%的國土,主要集中在欠發達的印度中部、東部和南部農村,尤以所謂的“紅色走廊”著名,控制面積達92000平方公里。在印度東北各邦,該派武裝仍被稱為或自稱為毛派,但在南部各邦,該派有其他名號。
據稱,儘管這支隱藏在印度深山老林中的武裝組織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對印度安全構成的威脅卻是最大的,該組織受到印度主流政治團體的普遍反對。據印度情治單位印度調查分析局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估計,這支武裝大約有5萬名成員,其中2萬名為武裝人員,但支持者無法統計,是一支名副其實的最具實力的反政府武裝,曾被印度總理辛格稱為印度國內的最大威脅。印度情治單位和政府官員坦言,納薩爾派武裝之所以能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是因為他們驅逐地主,重新分配土地,通過槍桿子來確保印度菸葉產品的價格,從而保證了當地窮人的收入。另外,由於納薩爾派推行男女平等,因此在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印度,特別是廣大農村容易招收到女兵。

現狀

除了西孟加拉邦,納薩爾派的武裝活動還不斷擴展,目前印度28個邦中有22個邦都有納薩爾派武裝的蹤跡,其活躍區域相當於印度國土面積的40%。他們還在印度中部和東部的不發達地區形成了一片面積達9.2萬平方公里的“納薩爾地帶”。組織的人員共有5萬名,其中2萬名為武裝人員。該組織受到印度主流政治團體的普遍反對。
2005年,時任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曾公開表示:“我們不清楚這些武裝組織為何盜用中國領袖毛澤東的名字?我們也不喜歡這樣。他們要這樣稱呼自己,我們也沒有辦法。但中國與他們從來沒有任何關係,中國境內也沒有任何組織或團體與他們有任何聯繫。”
印度政府在2009年2月在左翼極端組織活躍的8個省份發起針對該組織的全面清剿運動。
自2009年11月起,印度政府在切蒂斯格爾等多個邦對納薩爾派武裝展開代號為“綠色狩獵行動”的攻勢。為示報復,納薩爾派加大襲擊頻率。
2010年4月6日,納薩爾派武裝在丹特瓦達地區伏擊政府後備警察部隊,打死76名安全人員。5月17日,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在中部切蒂斯格爾邦襲擊一輛巴士,致使包括警察在內的至少45人死亡。
當地時間2021年4月3日,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在切蒂斯格爾邦襲擊了印度安全部隊。據《印度時報》6日報導,目前,這場襲擊已導致23名安全人員死亡。報導稱,有1名突擊隊隊員在襲擊中被俘,其妻子已經向印度總理莫迪請求幫助,營救自己的丈夫。
2021年5月21日,印度警方的C-60突擊隊在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加德奇羅利(Gadchiroli)地區的叢林地帶進行搜查行動時,與藏匿在該地區的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遭遇。雙方發生激烈交火,交火持續大約一個多小時,交火過程中有13名武裝分子被打死。目前針對該地區的搜查行動仍在持續。
2021年11月13日《印度教徒報》報導,印度警方13日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加德奇羅利地區與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發生交火,打死26名武裝分子。警方有多人受傷。在被打死的武裝分子中,可能有一名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的頭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