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教育(Nationalsozialistische Erziehung)是指20世紀30—40年代納粹統治時期的德國教育。納粹黨執政後,根據希特勒宣揚的“種族論”和“爭取生存空間”的思想以及“劃一革新”的理論,整頓各級學校教育,統一規定學校的課程、教育計畫、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等,推行極端的集權路線,向學生大力灌輸民族沙文主義、軍國主義。對各級學校教師進行嚴格審查和控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粹教育
- 出處:《教育大辭典》
- 時期:20世紀30—40年代納粹統治時期
納粹教育(Nationalsozialistische Erziehung)是指20世紀30—40年代納粹統治時期的德國教育。納粹黨執政後,根據希特勒宣揚的“種族論”和“爭取生存空間”的思想以及“劃一革新”的理論,整頓各級學校教育,統一規定學校的課程、教育計畫、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等,推行極端的集權路線,向學生大力灌輸民族沙文主義、軍國主義。對各級學校教師進行嚴格審查和控制。
納粹教育(Nationalsozialistische Erziehung)是指20世紀30—40年代納粹統治時期的德國教育。納粹黨執政後,根據希特勒宣揚的“種族論”和“爭取生存空間”的思想以及“劃一革新”的理論,整頓各...
納粹德國實行中央集權的學校管理制度,於1934年成立了帝國科學、教育和國民教育部,以統一管理從教科書到教學程式安排等一切教育事宜,取消了一切民主權利,取締了一切民眾性組織,關閉了一切實驗學校和私立學校。把宣揚日耳曼民族是主宰世界的優秀民族的種族學和遺傳學列為學校的基礎學科。這時期,中等學校的學制普遍縮短了...
法西斯主義教育(education of Fascism),為法西斯專政和擴軍備戰服務的國家主義教育。自 20 世紀 20 年代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逐漸建成法西斯獨裁政權,全面推行法西斯主義教育。主要理論代表為德國納粹教育家克里克。其綱領為“種族、戰爭、元首和宗教”(德國),“信仰、服從、打仗”(義大利)。基本特徵 基本特徵為...
納粹主義是德國的法西斯主義思想,是德文“民族社會主義”一詞的縮寫形式。舊譯“國家社會主義”因存在混淆而棄用。納粹主義基本理論展現於1920年2月24日拋出的納粹黨政綱《二十五點綱領》及希特勒《我的奮鬥》一書中。在廢除《凡爾賽和約》和反對民族壓迫的口號下,納粹主義煽動復仇主義、沙文主義和種族主義情緒,鼓吹...
教育政策 教育是被希特勒作為鞏固政權、實現其政治目標的重要工具,學校完全被納粹化。取消了各邦的教育自主權。納粹黨規定學校教育主要是側重政治教育,目的是培養忠實於希特勒、堅定不移地執行領袖意志的馴服工具。為此,納粹教育部成立了不少“國家政治教育學校”,側重從政治上培養法西斯骨幹;進行高層次政治教育的是三...
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語: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英語: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通稱納粹黨 (德語:NSDAP,英語:Nazi Party) ,20世紀德國法西斯政黨。納粹黨前身為1919年成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2月24日更名。1921年7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黨主席,宣揚納粹...
發展概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這時德國西部的教育完全處於以美國為首的占領國控制和影響之下。在占領當局的直接控制下進行了如下工作:①全面改革教材內容,以消除納粹主義的思想流毒與影響。②整頓教師隊伍(撤換參與納粹統治的教學人員)。③作了一些改革學制結構的嘗試。如:延長基礎學校修業期...
批判的教育學從批判角度來看教育學,關注的是如何主動地建構教師與學生、制度與社會、課堂與社區之間的關係,還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知識、權威與權力之間的關係。發展歷程 產生背景 “二戰"時期的德國教育受到納粹政治的影響,在學校中強調階級差異,教學方法上強調反覆灌輸,造成學生對知識和政權盲目服從的現象。“二戰”...
美國納粹黨至今仍依靠幾個、甚至是一個人來擴展組織,例如活躍於芝加哥的詹姆士·勃福(James Burford)及活躍於愛阿華州的約翰·畢肖普(John Bishop)。美國納粹黨自稱主張為與政治和教育相關的協會,又專注於14個字的理念推動。還宣稱“以前在戰前老早已經有美國納粹主義,以後有洛克威爾先生第一位創建組織並發揚,...
發展概況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教育事業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一、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建國期間,是教育事業清除法西斯流毒和影響進行民主改革、建立民主學校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清洗教師隊伍中的納粹分子和軍國主義分子,改造舊教師,建立統一學制,改革和促進農村教育(廢除單班學校,建立聯合學校和中心學校等)...
第二節17、18世紀的學校教育 第二章帝國時期的教育(1871—1918)第一節普魯士國民學校和中間學校一般規定 第二節改革教育學運動與改革教育學思想 第三章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教育(1919—1933)第一節魏瑪共和國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 第二節精神科學教育學思潮興起 第四章納粹統治時期的教育(1933—1945)第一節納粹...
納粹大屠殺的政治和文化影響 納粹大屠殺對猶太民族和文明的影響 納粹大屠殺對猶太民族權力觀的影響 納粹大屠殺與當代西方政治思想 納粹大屠殺的哲學思考:特殊性與普遍性 身份與記憶:論希伯來語大屠殺文學中的英雄主義 《奧斯威辛之後的上帝觀念》中的上帝觀 關於以色列納粹大屠殺教育的研究 以色列歷史研究 以色列的人口...
《教育展望154·大屠殺教育的政策與實踐:國際的視角(第2卷)》呈現了著名歷史學家及大屠殺方面的學者YehudaBauer的有力觀點。他堅持對問題進行辯論的立場,且通常是以含蓄的方式與其他學者進行對話,強烈反對在史達林主義與納粹主義之間畫等號。Bauer引用歷史事實將大屠殺界定為“根植於納粹種族滅絕政策中的最...
3.教育的原則.1932年,德國納粹法西斯掌權後,提倡狹隘的國家主義、法西斯主義,使德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開始走向反動和倒退.在數學教育中甚至主張“在數學方面也必須發展德意志固有的數學精神,必須排斥猶太的拉丁的數學精神”. 1938年進行中國小教育改革,使數學教材偏重於套用數學知識,將教材減少到最低限度,並減少了...
騎士城堡學院(Ordensburgen),納粹德國訓練法西斯高級首領的特殊學校。計畫招收國家政治教育學院和阿道夫·希特勒學校的最優秀的畢業生。學員年齡一般為 25 歲~30 歲, 已婚,體格強健,大多為最狂熱的納粹黨分子。在經過專門設定安排的城堡中進行訓練,為期 5 年。共設 4 個城堡,學員按序列在其中受訓。第一個...
文化聯邦制亦稱“文化聯邦主義”。德國傳統教育體制。納粹德國時期遭到破壞,1949 年恢復。教育的立法管理大權在各州,聯邦只頒布高等教育總法和科學研究經費、職業教育經費、職業諮詢及雙元制職業培訓中企業培訓部分的法規。各州設文化教育部,自行管理教育並制定教育法、中國小管理條例和高等學校條例。隨著時間的推移,...
納粹統治時期 ,遭到嚴重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學校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設有基督教神學院、天主教神學院、數學和自然科學學院、醫學院、哲學院、法學和經濟學院、農學院、教育學院。設有水利法研究所,動力法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 ,儲蓄、匯兌和信貸業研究所,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工具數學研究所,東方...
納粹德國 核心 納粹主義的核心內容是種族主義,傳統的研究強調了納粹主義的階級屬性,而忽視了它的種族主義核心,因此不能對納粹德國的歷史作出深入的分析。形成 種族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出現於19世紀。儘管帶有部落仇恨的痕跡,其實卻是19世紀歐洲科學理論的發展(達爾文生物學)和生產技術的進步(導致歐洲人的世界統治...
在這種學校里接受教育的孩子或是在戰爭中陣亡軍人的後代,或是貧困人民的子女。這些孩子由於家庭經濟拮据,無能力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海斯邁爾允許這類學校里的教育者們保留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並極力使他們不受納粹教育管理總局和黨衛隊的影響。希姆萊雖然非常不滿,但他也無法在聯邦州的範圍內貫以納粹黨內的標準。這...
1932 奧爾夫與德國音樂教育家普雷斯納(Eberhard Preussner)及德國音樂教育第二次改革的領導者凱斯騰貝格(Leo Kestenberg)首次相遇 1933 軍特學校在柏林建立分校 1936 奧爾夫與凱特曼為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林匹亞運動節的“奧林匹亞青年”節慶演出創作及表演 1944 軍特學校在納粹壓制下被迫關閉 1945 軍特學校被轟炸 1948 ...
《戰火中的花朵:希特勒時代的孩子們》是202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青年被一個蔑視人類的政權教育成為它的附屬品。”也就開啟了這代青年,乃至這個國家的悲劇。露營、徒步旅行、篝火晚會、漂亮的制服、充滿激情的歌曲、成為“盟誓的集體”的一員。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數百萬少男少女被納粹以看上去...
第一節 納粹黨的經濟主張 第二節 擺脫經濟危機 第三節 四年計畫 第四節 保護中小企業與經濟集中化 第五節 國家干預機制 第六節 企業領袖—追隨者模式的“企業共同體”第七節 農業政策 第五章 納粹文教體制 第一節 納粹宣傳思想與手段 第二節 文化控制與宣傳機構 第三節 文化荒漠 第四節 納粹教育思想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