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布沙漠甲蟲(Namib Desert beetle),翅亞綱,鞘翅目,主要生活於納米比亞的納米布沙漠之中。納米布(Namib)在當地語中是“遙遠的乾燥平地”的意思,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霧最多的沙漠之一。它們的翅膀上有一種超級親水紋理,同時還有一種超級防水凹槽。它們共同合作,可以從外界的風中吸取水蒸汽。當親水區的水珠越聚越多時,這些水珠就會沿著弓形後背滾落入沙漠甲蟲的嘴中。這項技術將來可以用於減少機場的霧,集水灌溉,還可用於多霧乾旱的地區收集飲用水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納米布沙漠甲蟲
- 界:動物界
- 綱:昆蟲綱
- 亞綱:翅亞綱
- 目:鞘翅目
- 分布區域:生活於納米比亞的納米布沙漠之中。在乾旱的沙漠中
基本簡介,基本特徵,生態環境,生活習性,科學發現,
基本簡介
納米布沙漠甲蟲主要生活於納米比亞的納米布沙漠之中。在乾旱的沙漠中,這種甲殼蟲竟然掌握了一種獨特的獲取水的方法。 它們的翅膀上有一種超級親水(superhydrohpilic riblets)紋理,同時還有一種超級防水(superhydrophobic riblets)凹槽。它們共同合作,可以從外界的風中吸取水蒸汽。當親水區的水珠越聚越多時,這些水珠就會沿著弓形後背滾落入沙漠甲蟲的嘴中。200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米切爾-魯伯納等人利用納米粒子層研製出了這種奇妙的水收集系統。
他們又聯合牛津大學科學家安德魯-帕克爾根據沙漠甲蟲的吸水原理,共同研製了一種新的材料。這種材料將可以從霧或露水中吸收水份供人們飲用。
基本特徵
納米布沙漠甲蟲一般都是黑色或暗褐色的,它們身體長約2厘米,扁平而堅硬,它們的頭很小,背上有堅硬的翅膀,叫做鞘翅。鞘翅很大,可以將整個身體的後部蓋住。甲蟲大多數都不會飛。
生態環境
納米布(Namib)在當地語中是“遙遠的乾燥平地”的意思,納米比亞(Namibia)的國名就取自納米布。納米布沙漠是本格拉寒流的傑作。數億年前,本格拉寒流衝擊大西洋海岸,由於溫度低,海水不僅不蒸發,還“吸取”了從陸地上吹來的濕氣,經過上億年大自然的變遷,乾燥的熱風將岸上山中的岩石風化為細沙和粉塵,納米布成為一片沙海。納米布沙漠有1億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它南面與南非以奧蘭治河為界,北面與安哥拉以庫內內河為界。
納米布沙漠又是世界上霧最多的沙漠之一。這是因為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低,晝夜交替,氣壓變化頻繁。當海中的濕熱浪掠過本格拉寒流沖向沙漠時,濕熱空氣遇冷凝成霧。儘管沙漠常年不下雨,還有地衣及其它植物生長,更有一種2000多年前生長的堪稱為活化石的矮樹Welwitschia。乾燥的沙漠中有甲蟲、蜘蛛之類的昆蟲,有蜥蜴、蛇之類的爬行動物,還有羚羊、斑馬、非洲大羚羊之類的野生動物。到了納米布沙漠,遊人如置身於黃色的海洋中。周圍是一望無際、波浪起伏的沙丘,有些地方沙丘竟高達300米。
在太陽的照射下,沙粒閃閃發光、金光耀眼。行程數百里不見人煙,偶爾可見到野生動物在遊蕩。遊人進入這夢幻世界,不禁讚嘆大自然的傑作。在納米比亞海域,南下的安格拉暖流與北上的本格拉寒流相互交匯,再加上南極東南信風的作用,在本格拉寒流區部分大陸架上形成強大上升流,因此納米比亞海域魚類資源豐富。大西洋在納米布沙漠的海岸線長達1600公里。海岸與沙漠之間形成一條寬50公里得天獨厚的生態系,由於自然條件獨特,魚類繁多,很多珍禽異獸得以在此繁衍生息。在納米布海岸有一個海豹保護區,那裡棲息著8至10萬隻長有外耳的海豹,數目之大,實屬世界罕見。
納米布海岸是大西洋海浪的緩衝地帶,也是幼魚的避風良港。海灘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沙坑和岩石,水生植物在此生長,小動物也在此傳宗接代。退潮後,細軟的沙灘露出海面,成為鳥類的樂園。納米布海岸棲息著25萬隻涉禽,其中以磯鷗、雎鳩及火烈鳥居多。納米布海岸75%的火烈鳥都集聚在沃爾維斯灣的鳥島上。火烈鳥雙腿修長、亭亭玉立,常在海灘上翩翩起舞。當它們民開雙翅群起飛翔時,鮮紅的翅膀連在一起,像彩霞一片,映紅了天邊,映紅了海灘。沃爾維斯灣鳥島以候鳥居多,有些生長繁殖在北極,為了躲避嚴冬的寒冷遷徙到沃灣,有些生長繁殖在非洲大陸的濕地,到了旱季來到沃灣。最多的是南非塘鵝、鵜鶘,還有世界稀有的珍禽達馬臘燕鷗。據考察,世界上達馬臘燕鷗不足2000對,而90%都棲息在納米比亞。這種珍禽體小,才22厘米,翅膀、後背為灰色,白胸脯,黑腦袋,飛翔速度快,以魚蝦為食物。
生活習性
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枯死的植物、植物的種子以及動物們的糞便等。甲蟲一般是白天出來覓食,只有在特別炎熱的時候,它們才會鑽到洞裡面去。它們自己會挖洞,也能夠利用蜥蝸或別的動物的洞穴供自己居住。你如果在沙漠裡隨便挖一下沙子,往往就會挖出一些黑甲蟲來。
甲蟲所食的食物中只含有很少的水分,它們又不可能跑很遠地方,去尋找水源。但是,它們仍然能夠在沙漠裡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么,它們又是怎樣獲得維持生命所必不可少的水分的呢。
科學家對非洲納米布沙漠卜的黑甲蟲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們能夠利用物理學原理,從潮濕的空氣里得到水分。在沙漠上,白天雖然炎熱乾燥,但是在夜裡,空氣還是比較濕潤的。有人研究發現,沙漠地區夜間的空氣濕度,竟然和其它地區的空氣濕度相似。尤其是非洲的納米布沙漠,由於離海比較近,夜間經常有霧。所以生活在那裡的甲蟲,就形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獲得水分的方法。
當夜晚降臨的時候,大批的甲蟲都會來到沙丘上,它們都將頭插進沙里,然後背朝著霧來的方向。由於此時,已經是日落以後的幾個小時了,它們的體溫也已經降低到了氣溫以下。根據物理學的原理,空氣中的水蒸氣,能夠在溫度比較低的物體表面凝結成水珠,這樣霧氣凝結成的水珠,就在甲蟲背上形成了。而此時,甲蟲的頭正朝著下趴著,這樣水自然就可以順著它背上的溝槽流到嘴裡去丁。如果某一天的氣溫、濕度以及甲蟲的體溫都特別合陋的話,甲蟲在一夜之間就能集到相當乾它們體重40%的水分。而這個量又是多么驚人的呀。
在納米布沙漠中的這種甲蟲,則是採取另外一種辦法來收集空氣中的水分的。在夜裡,它們來到沙丘迎風面上,然後用身體在沙丘表面上,劃出一道道平行的、相互緊靠著的溝,就像犁地一樣,在每兩條溝之間就有一條棱。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和霧氣的慢慢來臨,凝結在這種棱上的水珠就會比周圍平坦沙地上的水珠多出二到三倍。這類黑甲蟲,同樣也是利用了物理學原理,專門沿這種棱,來舔食上面的水珠了。
在我國的沙漠地區,也有很多黑甲蟲,它們是不是也利用這樣的方法來獲得水分呢?這個問題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以上就是昆蟲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精彩的世界。你千萬不要認為它們緲小,它們很多不僅是生物世界中美麗的成員,而且它們很多更是荒涼的沙漠中可愛的精靈。
科學發現
生命離不開水,在茫茫的沙漠之上,它是通過什麼方式尋找水的呢?英國牛津大學的安德魯·帕克和QinetiQ技術公司的克里斯·勞倫斯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他們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納米布沙漠多風、少雨,然而大霧卻是十分常見。這種甲蟲尋找水的奧秘就在霧中。科學家發現,“麻點”就像一座山峰,“麻點”與“麻點”之間的就是“山谷”,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見到,在“麻點”和“山谷”上,覆蓋著披著蠟狀外衣的微小球狀物,形成防水層。大霧來臨時,沙漠甲蟲身體倒立,這時,背上的“麻點”就有用途了。
霧中的微小水珠會凝聚在這種“麻點”上,然後順著防水的“山谷”流下,慢慢地一點一點最終進入到甲蟲的口中。 科學家受此啟發,製作了一個集水裝置,他們在集水器上蠟的集水面上,安上了一些很小的玻璃珠。與普通平面玻璃的集水面或者上蠟的普通集水面相比,它集水量大。帕克說,這項技術將來可以用於減少機場的霧,集水灌溉,還可用於多霧乾旱的地區收集飲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