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秒脈衝電場治療黑色素瘤旁觀者效應的免疫學機理

納秒脈衝電場治療黑色素瘤旁觀者效應的免疫學機理

《納秒脈衝電場治療黑色素瘤旁觀者效應的免疫學機理》是依託浙江大學,由陳新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秒脈衝電場治療黑色素瘤旁觀者效應的免疫學機理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陳新華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最近我們觀察到nsPEF在腫瘤治療中表現出旁觀者效應,受nsPEF影響的細胞在體外共培養過程中被單核細胞吞噬的機率更高,動物實驗中能通過局部治療同時能降低遠處轉移。腫瘤局部治療能影響宿主的免疫狀態,改變腫瘤微環境或誘導腫瘤細胞特異細胞毒性T細胞產生,來建立協同性腫瘤免疫獲得更可靠的長期療效。本項目利用在動物實驗中觀察到旁觀者效應的小鼠黑色素瘤細胞系B16-F10和非免疫缺陷的無毛小鼠SKH-1,研究nsPEF引起腫瘤細胞膜表面出現免疫識別活化信號-被抗原遞呈細胞處理-活化細胞毒性CD8+細胞的腫瘤免疫學過程,闡明通過控制治療方案產生腫瘤細胞特異的系統免疫效應的機理;以此為理論基礎,確立實驗動物模型中旁觀者效應發生的先決條件,提出基於nsPEF的腫瘤治療新策略。

結題摘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納秒脈衝電場治療黑色素瘤旁觀者效應的免疫學機理》(編號81372425),歷時四年,自主研發設計研製製作納秒脈衝電場發生器。本研究將具備跨膜入核特性的納秒超短脈衝套用在實體腫瘤的體外培養和動物模型上,利用增生旺盛的腫瘤細胞核與周圍原生質的介電常數不等的特點,觀察納秒脈衝對腫瘤的抑制作用,記錄納秒脈衝在體內/體外腫瘤模型中的電處理過程及相關的生物效應,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機制與腫瘤細胞的凋亡誘導和新生血管抑制有關,發現了腫瘤細胞核對納秒脈衝具有高度敏感性,為納秒超短脈衝臨床治療肝癌奠定實驗基礎。探索了納秒脈衝套用於臨床的適應證和參數,將實驗結果和臨床套用結合起來。揭示電消融的免疫機理,提出了免疫消融概念,揭示了局部消融對腫瘤免疫微環境的影響,為納秒脈衝消融腫瘤的臨床套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提出的納秒脈衝的免疫消融新理論並獲得國際認可,被美國,德國等其他研究團隊重複了實驗結果並驗證,發表與本課題直接相關論文48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發言9次,出版專著2部,當選國際電脈衝套用學會主席,中國高電壓特聘專家,獲得發明專利1項並轉化為腫瘤消融醫療設備,已經進入中試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