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位於卓尼縣東南部地處洮河南岸河谷地帶。面積216.26平方千米,總人口7526人(2017)。轄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納浪村,距縣城36千米。境南為迭山北坡邊緣褶皺山地,北部為洮河南岸谷地。洮河河川平均海拔2390米。為半農半牧區。岷(縣)合(作)公路貫穿全境。
沿革
1951年以前納浪鄉西尼溝村為岷縣領域,溫旗、羊化全部和朝勿、若龍部分為臨潭領域,1951年劃為納浪區域,1962年設納浪鄉,196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18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其中藏族占34%,轄西尼溝、大小板子、納浪、若龍、朝勿、溫旗、羊化7個行政村。
文化傳承
納浪鄉是藏漢混居鄉鎮,由解放前期卓尼楊土司的勒瑪那旗(青石山下面的旗),岷州衛的西尼溝村和洮州衛的溫旗村、羊化村構成;勒瑪那旗和西尼溝村為覺乃藏族村落,由楊、盧、蒙、梁、安、全六大姓氏的藏族組成,溫旗村和羊化村為純漢族村子,20世紀初期到文革這一時期,從鄰近州縣遷移而來的雜姓漢族人散居於各個村落,構成了納浪鄉現在的民族結構。
藏族習俗
納浪藏族自稱“貝”,漢人稱其為“西番”或“三格毛”,說藏語方言“番話”,為拉薩貴族後裔,保持著特有的拉薩古藏族的貴族傳統;信奉藏傳
佛教格魯派和苯苯(苯教),佛堂、白塔遍布各個村寨,每個藏族家族都有自己的經堂(苯教、寧瑪派、格魯派)。該區神山聖水遍布,村寨神山、聖水,家族神山比比皆是;傳統特有的藏族婚禮,華貴的服飾配飾和複雜的婚禮儀式,還有婚禮與祭祀的祝詞“善巴”、舞蹈“阿佳”傳承著古老的歷史;這裡有異於藏區特有的“火葬”(貴族喪葬,其他地區只有活佛才有如此待遇)儀式,最後熟骨撒入洮河,回歸自然。每當初一與十五,村寨桑煙裊裊,煙香陣陣。
覺乃藏族由羌、氐、吐谷渾以及鮮卑等古代少數民族的融合,在納浪藏族中尤為明顯。有白石崇拜的習俗,在房頂四角鑲嵌柱狀白色石頭,有辟邪之用;崇尚黑色,婦女不分年齡喜著黑色沙茹帽(其他地方覺乃藏族喜紅色);納浪藏族喜歡居住在土木結構的苫子房、瓦房、四合院土樓和瓦樓,樓房人居住在一層,二樓為庫房。
由於近年來的小康村的建設,傳統房屋格局被打破,人們修起了新型的二層小洋樓和新型磚瓦房,傳統房屋只留下小量的一部分。
漢族習俗
該區又是多種漢族文化的交匯區和過渡區,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漢族集聚於此,各種漢文化交匯融合,有集聚該區西尼溝村與大小班子村的岷洲漢文化,集聚於溫旗、羊化的
洮州(明代南京屯兵後代)漢文化。每年的正月十五,二月二,端午節以及婚喪嫁娶,各種漢文化又以特有的習俗來慶祝。
歷史遺蹟
以齊家文化為主、並交錯寺窪文化特徵的朝勿大族坪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以寺窪文化特徵為主的大板子遺址;以土著二號文化與寺窪文化混交織的納浪寺坪遺址;以寺窪文化為主的石坡遺址等。有齊家、寺窪兩文化墓葬互相連線、交錯現象的朝勿大族坪墓葬群。特殊古墓葬區—溫旗盧家墳,從出土文物特徵表明,上自原始墓葬,下至秦、漢、唐、宋、元歷代俱全。
歷史名人
納浪格西·阿旺丹巴(1895—1974),安多卓尼納浪村人,出生於納浪村小族梁氏家族。在拉薩正月傳昭大法會上,以優異的成績榮獲拉仁巴格西學位,受到三大寺僧眾的崇敬,故稱“阿熱格西仁寶欽”。受到十三世達賴喇嘛·圖丹加措的特別嘉獎。被麥扎倉赤欽活佛·達巴仁寶欽、喳阿活佛·外賽仁寶欽尊為上師,教授顯密諸論。
高鳳西(1892—1942),字竹崗,藏名欽饒加措,號碧雲山人,卓尼縣納浪鄉羊化村人,民國時期洮州知名教育人士,於1938年編寫成《五鳳苑漢藏字典》、《辭類集成》、《翻譯著名作》等。
自然資源
境內森林、草場等植被覆蓋面較大,形成大面積的西尼溝林地,大班子溝林地,沙蓋溝—納浪溝林地,朝勿溝林地;深溝、高山林地以次生的雲杉、冷杉林為主(納浪溝、西尼溝),淺溝和洮河南岸半山區以針闊混交林、竹樹混交林和闊葉落葉林(大班子溝),為本地區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毛竹,支持房屋建設,經濟外匯和燒柴;有天然高山草甸草場西尼溝草場和納浪溝草場,成為本地區第二產業畜牧業基地,該區有優良畜種的氂牛、犏牛、藏羊、山羊、綿羊,黃牛等,生產出大量優良的酥油、肉和皮毛等畜產品。
該區在洮河南岸,有多條支流匯入,較大的有西尼溝河,納浪溝河,大班子溝河,形成了密集的水網,利用便利的河水可以為農田提供灌溉,保證農業生產;也可以大力發展水電產業,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夠發展水產養殖,增加經濟。
該區有多種野生兩棲、爬行、哺乳類動物以及
馬雞、磐羊、
麝、
羚羊等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還有黑木耳、蔗麻、狼肚、蘑菇等具有開發前景的山珍野味。
由於該區有天然、綠色的資源,還有傳統古樸的覺乃藏族文化,有發展旅遊業的很大潛力,其中以納浪溝和西尼溝比較集中:
納浪溝,由五條支溝組成,南北走向十五公里,面積77.9平方公里,位於納浪村村南山中,
西尼溝,位於納浪村向東順洮河而下4公里處的西尼溝村南部,溝口東側是風景秀麗的九洞山風景區,西側是雄偉茂密的口子山,溝南北長17公里,溝中落葉林密布,草場寬闊,景色秀麗。
該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
地圖信息
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四二九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