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納氏鼠耳蝠
- 拉丁學名:Myotis natterer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目:翼手目
- 科:蝙蝠科
- 亞科:蝙蝠亞科
- 屬:鼠耳蝠屬
- 分布區域:內蒙古、黑龍江、吉林
簡介,亞種,參考文獻,科學分類,
簡介
體型較小,耳較長耳外緣上端內凹。耳柄細長,上端削尖。翼膜固著於趾基上,距甚長,占股間膜後緣的23,股間膜後緣明顯增厚,具兩列平個行而濃密的硬纖毛。體背部棕褐色,腹部灰褐色,但較須鼠耳蝠淺淡。體長約41mm,前臂長約40mm。多以小群或單獨居住在潤穴內。分布於中國東北,河北;國外分布於日本、朝鮮、西伯利亞及洲全境。本種分為2個亞種。(1)東北亞種M.n、 amurensis ognev,分布於東北、朝鮮北部、且本和西伯利亞。(2)河北亞種M. tschuliensis kuzyakin.分布於河北、俄羅斯中部。
亞種
納氏鼠耳蝠黑龍江亞種(學名:Myotis nattereri amurensis),Ognev於1927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吉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黑龍江流域。
參考文獻
^ 1.0 1.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納氏鼠耳蝠.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納氏鼠耳蝠黑龍江亞種.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