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斯赫體
- 外文名:نسخ
- 起源:敘利亞
- 屬於:阿拉伯文小楷
特點,歷史,
謄抄體[1]或盤曲體(阿拉伯語:نسخ,拉丁轉譯:nasḫ),音譯為納斯赫體,是一種伊斯蘭書法的字型。相比早期的庫法體,謄抄體在橫豎轉接處沒有筆鋒,...
又名波斯體字型或波斯懸體(波斯語:نستعلیق、拉丁轉寫:nastaʿlīq、音譯納斯赫·泰阿利格或納斯塔利克、意思是“懸體”)是書寫波斯—...
波斯體字型或波斯懸體(波斯語:نستعلیق、拉丁轉寫:nastaʿlīq、音譯納斯赫·泰阿利克或納斯塔里克、意思是“懸體”)是書寫阿拉伯字母系統...
阿拉伯文書法體之一。“蘇魯斯”一詞系阿拉伯語音譯,意為“三分之一”,故譯為“三一體”、“三分體”。屬於阿拉伯文大楷,從流行的納斯赫體發展而來。最早出現於...
伍麥葉王朝時期,納斯赫體有了一定的發展,被認為是當時最規範、最優美、最易認讀的書法體。10世紀起,納斯赫體正式形成為手寫體。該體字母清楚、端正、莊嚴,容易...
等。他又為書寫“納斯赫體”改進了葦筆,被人稱為“納薩赫筆”(系阿拉伯文 Qalam al-Nassakh的音意合譯,意為納斯赫體書法家用筆),為伊本·穆吉拉制定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