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匝肋人耶穌Jesus von Nazareth

納匝肋人耶穌Jesus von Nazareth

《納匝肋人耶穌Jesus von Nazareth》是2012年台灣聞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若瑟·拉辛格。

基本介紹

  • 作者:若瑟.拉辛格Papst Benedikt XVI
  • 譯者:台灣聞道出版社
  • ISBN:9789867653758
  • 頁數:392
  • 定價:NT$450
  • 出版社:台灣聞道出版社
  • 裝幀:精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這本著作里,運用科學的聖經詮釋方法,在教會的生活與傳統中,探索四部福音記載下的耶穌樣貌,讓我們面對面地遇見耶穌。

作者介紹

若瑟.拉辛格
.1927年4月16日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Bavaria)馬克特爾鎮(Marktl am Inn)。
.1951年6月29日晉鐸。
.1977年3月24日獲教宗保祿六世任命為慕尼黑(München)及弗萊辛(Freising)總主教。
.1981年11月25日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教廷信理部部長,兼任宗座聖經委員會和國際神學委員會主席。
.2000年11月13日成為宗座科學院院士。
.2002年11月30日出任樞機團團長。
.2005年4月19日獲選為教宗,取名本篤十六世(Papst Benedikt XVI)。
.2006年發布繼任教宗後的第一份通諭:《天主是愛》(Deus caritas est)。

作品目錄

論及禰,我心中時常在想:
“你應該尋求他的儀容。”
我要求各位讀者在閱讀之前先心存一絲同理心,
因為若沒有同理心,就不可能有理解。
一、序言
自五○年代起,“歷史上的耶穌”和“信仰上的基督”兩者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距離越來越大。如果凡人的耶穌、福音作者所描繪的耶穌,以及教會根據福音所宣講的耶穌,相差這么大的話,那么,相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天主之子,又能代表什麼?
撰寫這本書不是為了駁斥當代的聖經詮釋學,也不是任何教科書-而是一部漫長內在靈修歷程的成果,是教宗在尋求“上主的儀容”時的一些個人看法。
###########################
二、引言:初探耶穌的奧秘
梅瑟五書第五部的結尾帶有一絲絲奇特的遺憾:“再沒有興起一位像梅瑟一樣的先知,與上主面對面地往來……”可以知道這句話所指的不是過去先知身份的機制,而是另有所指,且含有更寬廣的含意:宣告一位新梅瑟的來臨-能夠真正且直接看到天主的面,而不只是仰望著上主的背後和他說話。
在耶穌身上,新先知的預許實現了:他生活在上主的面容之前,不只以朋友的身份,而是以子的身份-他活在與父合一的最深處。只有在這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在《新約》中遇見的耶穌。
##########################
第一章:耶穌受洗
- 洗者的出現是一件很新鮮的事。他呼籲大家接受的洗禮與一般的宗教洗禮不太一樣:這是不可重複的洗禮,它具體實現了一個特定目標,即讓人的生命就此重新開始並永遠維持下去。
四部福音都以不同的方式報導耶穌的受洗事件在此我只想簡短地強調三件事。首先是耶穌頭上的天空打開了,他與父的共同意志以及他所成全的“全義”打開了天空,而天上則是上主旨意得以完全實現的地方。其次是來自天主、來自父對耶穌使命的宣告,宣告的內容不是他該做什麼事,而是闡明他的身份:他是天主的愛子,是天主所喜愛的。最後,我們在這裡同時遇到了聖子、聖父以及聖神:天主三位一體奧秘的深度在整個耶穌生命之路逐漸揭露。
#######################
第二章:耶穌受試探
- 受洗事件的最後,聖神如鴿子般降到耶穌身上……耶穌真正接受了這種“傅油”,在那一刻,他被正式賦予以色列歷史中帝王和司祭所應得的尊榮。
- 出人意料的是,三部對觀福音都同時告訴我們:聖神的第一個任務是把耶穌領到曠野中,“為受魔鬼的試探”……
在簡短敘述受試探事件時,馬爾谷把耶穌的情況凸顯為與亞當相比-為了真正感受人類的苦難。瑪竇和路加敘述耶穌接受了三個試探。所有試探的核心都在於:把天主擺到一邊去,與我們生活中看起來比較迫切的需求比較,天主是次要的。試探的本質還包含了道德姿勢:它並不直接邀請我們去做壞事-這未免太笨拙了;而是佯稱給我們看到更好的事-終於把幻想擺到一邊去,並致力於改善世界。
##########################
第三章:宣講天國的福音
- 耶穌復活前宣講的主軸是天主的國,耶穌復活後宗徒們宣講的重心則是“基督論”。天主教現代派學者羅阿西說:“耶穌宣布上主的國來臨,但來的卻是教會。”在這句話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諷刺,也有些許悲哀……
答桉以一種我們傾聽整本聖經所發展出來,但目前仍然是暫時的方式呼之欲出:耶穌所說的天國新的臨近以及相關的呼籲,是他的訊息的最大不同之處-這個新的臨近就是他自己。透過他的臨在以及他的作為,作為行動者,天主在此時此地以完全嶄新的方式進到歷史當中。
##########################
第四章:山中聖訓
- “天主的國”這個主題,貫穿了耶穌的整個宣講。因此,只有認識耶穌宣講的整體內容,我們才能理解這個訊息。
在山中聖訓的反議題中,耶穌既不是以一位叛逆者,也不是以一位解放者的姿態出現,而是作為猶太法律的先知詮釋者:他並沒有廢除法律,而是滿全它;且他之所以滿全它,是因為他為歷史的理智指出其責任範圍。因此,基督宗教必須一再設計並形塑出新的社會秩序,一個“基督的社會原則”。
###########################
第五章:主耶穌的祈禱
-“山中聖訓”的中心思想可以總結如下:只有從天主的角度去看才能理解人;而只有生活在與天主的關係內,人的生活才是正確的……如果作為人的意思是要和天主保持基本的關係,那么這也包含與天主說話和聆聽他。因此,“山中聖訓”也包含一個祈禱的教導:主,告訴我們該如何祈禱。
“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透過這句禱詞,我們向天主說:“我知道我需要考驗才能使自己的本質淨化。如果禰要讓我面對考驗,如果禰給邪惡一點點自由發揮的空間,那么請不要忘了我有限的能力如果我受不了時,請將禰護佑的聖手保持在我身旁。”
#######################
第六章:門徒
- “他就選定了十二人”這句話,聽起來有點不尋常。“十二”這個數字就回溯到以色列民族的最初,但同時也比擬為一種希望:整個以色列民族得以重建,十二支派得以重新聚集。“十二”同時也是一個宇宙的數字,表示這重新形成的天主子民之廣泛性。
召叫門徒是一個祈禱事件:他們都是從祈禱中,在與父的交流中被選出來的。於是召叫門徒的意義不只在於他們的功能職稱而已;其意義不折不扣是出於神的思維-他們被召叫是出於子與父的對話,且根固於此。
###########################
第七章:比喻的訊息
- 難道耶穌所說的比喻,主要是為其他人聽不懂,而只保留給他親自挑選的一小群人而已?難道這些比喻不應該開啟人心,反而使人心閉鎖嗎。還是天主很偏心,不想拯救整體-全部的人,而只要一群精英?
比喻是一種表達,表達天主隱藏在這個世界中,表達不斷要求整個人類認識天主-這是一種與生命合一的認識;若沒有“悔改”,就不可能有這種認識。因為在這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中,我們生命的重心、生命的引力中心,是依附在“我”和“人”上;而這個重心必須被打破,並使我們移植到一個新的愛、新的重力場去,讓我們能夠重新生活。
###########################
第八章:《若望福音》的重大意象
- 《若望福音》所描繪的耶穌,就各方面而言都和對觀福音見證的樣貌不同。究竟:誰是這部福音的作者?其歷史的可信度有多高?
《若望福音》的回憶,指的是繼續深入門徒們的“我們”,教會的“我們”之記憶。這種回憶不只是心理或知識層面的過程,而是一種聖神恩惠的事件。教會的回憶本來就不是私人的回憶-它超越個人的理解與知識範疇。這裡也論及了“默感”:這部福音源自人的記憶,並以整個回憶者團體為前提。
##########################
第九章:耶穌一生中兩大重要標記:伯多祿認主為默西亞以及耶穌顯聖容
- 在三部對觀福音中,耶穌一生中的一個重要標記,就是他問門徒們,別人如何看他以及門徒們又如何看他;接下來都是關於耶穌顯聖容的報導,再一次詮釋並深入伯多祿認主為默西亞的表示,並同時與耶穌的死亡和復活的奧秘產生關連。
法律和先知的主要話題就是“以色列的希望”,即最後使人自由的出谷紀;這個希望的內容,就是受苦的人子以及天主的僕人,經由苦難打開通往自由和新天地的門。梅瑟和厄里亞本身就是苦難的人物及苦難的證人。他們與顯容的耶穌談論他們以前在世時所說過的事,即關於耶穌的苦難;但因為他們與顯容的耶穌談論這件事,這個苦難被天主的光榮所滲透,會轉化為光明、自由和喜樂。
#########################
第十章:耶穌的自稱
- 耶穌用三個詞來隱藏和揭開他的奧秘:人子、子、我是。這三個詞全部源於天主的話,以色列人的《聖經》-舊約。但只有在他身上,這三個詞才獲得它完整的意義。它們等於是在等待他。
所有三個詞都顯出耶穌的原創性:只適用於他,完全沒有任何進一步的延伸。最重要的是子這個祈禱詞,與父互相對應。若以它原本的意思,這三個詞中沒有一個因此可以成為“團體”,即正形成的教會的信仰證詞。正形成的教會將這三個詞以“子”為中心,嵌入“天主子”這個詞中在以色列揀選神學的基礎上,它現在帶有完全新的含意:耶穌的談話是以“子”和“我是”作為標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