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鳩鳥

紅鳩鳥

紅鳩鳥指火斑鳩,火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英文名:Red Turtle Dove)又稱紅鳩、紅斑鳩、斑甲、紅咖追、火鴣鷦,是鴿形目鴿鳩科斑鳩屬的一種鳥類,棲息於亞洲南部熱帶區,為一種小型鳩鴿,常見於平原、草地成群覓食。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緬甸、中南半島、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的自華北以南各地、西抵四川、西藏、長江以北各地等地,主要棲息於開闊田野以及村莊附近。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火斑鳩
  • 拉丁學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Hermann,1804 
  • 別稱:紅鳩、紅斑鳩、斑甲、紅咖追、火鴣鷦 
  • 二名法: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鳥綱 Aves 
  • :鴿形目 Columbiformes 
  • :鴿鳩科 Columbidae 
  • :斑鳩屬 Streptopelia 
  • :火斑鳩
  • 分布區域: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等地 
  • 英文名:Red Turtle Dove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成年紅鳩體長約23 cm,是鳩鴿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成年雄鳥頸部為青灰色,頸後有黑色頸環,翅膀、胸腹和肩背為紅褐色,胸腹部羽毛顏色淺於肩背部。初級飛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緣及外側尾端白色。成年雌鳥全身灰褐色,色較淺且暗,頭暗棕色,體羽紅色較少,與灰斑鳩類似,且體形比雄鳥略小,腿部為深褐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腳-紅色。
野外鑑別特徵:
雄鳥額、頭頂至後頸藍灰色,頭側和頸側亦為火斑鳩藍灰色,但稍淡。頦和喉上部白色或藍灰白色,後頸有一黑色領環橫跨在後頸基部,並延伸至頸兩側。背、肩、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葡萄紅色,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暗藍灰色,其餘尾羽灰黑色,具寬闊的白色端斑。最外側尾羽外翈白色;飛羽暗褐色。喉至腹部淡葡萄紅色,尾下覆羽白色。兩脅、覆腿羽、肛周、翅下覆羽和腋羽均藍灰色。雌鳥額和頭頂淡褐而沾灰,後頸基處黑色領環較細窄,不如雄鳥明顯,且黑色頸環外緣以白邊。其餘上體深土褐色,腰部綴有藍灰色。下體淺土褐色,略帶粉紅色。頦和喉白色或近白色。下腹、肛周和尾下覆羽淡灰色或藍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基部較淺淡,腳褐紅色,爪黑褐色。
紅鳩鳥

生活習性

火斑鳩常成對或成群活動,有時亦與山斑鳩和珠頸斑鳩混群活動。喜歡棲息於電線上或高大的枯枝上。飛行甚快,常發出‘呼呼’的振翅聲。
叫聲:叫聲為深沉的cru-u-u-u-u聲,重複數次,重音在第一音節。
遷徙:長江以南為留鳥,長江以北為夏候鳥。春季於4月遷到北方繁殖地,秋季於9-10月遷走。
生境:棲息於開闊的平原、田野、村莊、果園和山麓疏林及宅旁竹林地帶,也出現於低山丘陵和林緣地帶。
食性:主要以植物漿果、種子和果實為食,也吃稻穀、玉米、蕎麥、小麥、高粱、油菜子等農作物種子,有時也吃白蟻、蛹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生長繁殖

繁殖期2-8月,北方主要在5-7月。成對營巢繁殖,通常營巢於低山或山腳叢林和疏林中喬木樹上,巢多置於隱蔽較好的低枝上。巢呈盤狀,結構較為簡單、粗糙,主要由少許枯樹枝交錯堆集而成。每窩產卵2枚,卵為卵圓形,白色,大小為23-29.5mm×20-22.7mm,平均26.9mm×20.9mm。
紅鳩鳥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國內分布於遼寧、河北以南的廣大地區,西至甘肅、青海、四川西部、西藏南部、雲南、貴州,東至東部沿海,南至香港、台灣和海南島。
國外分布:國外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泰國、斯里蘭卡和菲律賓等地。
紅鳩鳥

保護級別

火斑鳩為中國三有保護鳥類,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火斑鳩為無危物種,受威脅程度較低,保護現狀比較安全。
紅鳩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