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頰獴

紅頰獴

紅頰獴(拉丁學名:Herpestes javanicus)又叫斑點獴、赤面獴等,在中國還有樹鼠、樹皮鼠、日狸、竹狸等俗名,體長為28—36厘米,尾長為22—29厘米,體重650—750克。尾巴的長度大約是體長的80%以上。一種叫紅頰獴,由於它眼圈、兩頰及腮部毛均呈棕紅色而得名。分布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常棲於熱帶山林的灌木叢中,多在下層近水溪的耕地附近掘洞穴而居,在洞中生兒育女。其性兇猛,時而拱背豎毛,噴鼻或發出“嘰嘰”叫聲,以示威脅或自衛。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頰獴
  • 拉丁學名:Herpestes javanicus
  • 別稱:紅臉獴、印度獴或爪哇獴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食肉目
  • 獴科
  • 亞科:獴亞科
  • :獴屬
  • 分布區域:中國南方、南亞等地,非洲和埃及
  • 定名人及年代:É.Geoffroy Saint-Hilaire,1818
  • 英文名:Indian Mongoose,Java Mongoose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自然繁殖,人工培育,亞種分布,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物種價值,

形態特徵

體形
體長為28—36厘米,尾長為22—29厘米,體重650—750克。尾巴的長度大約是體長的80%以上。 長長的圓形身體披著褐色的皮毛。它的體形瘦小而細長,外形略似黃鼬,耳朵低而寬圓,好像貼在頭部,耳孔能關閉,以防游泳時進水。四肢短小而粗壯,爪彎曲而有力,不能收縮,適於挖掘洞穴。尾基粗,尾尖細,尾毛蓬鬆。
紅頰獴紅頰獴
毛色
鼻吻至眼下和額部的被毛為棕黑色,而眼周和頰部的毛都是棕紅色,因此而得名紅頰獴。
大部分體毛,以及耳朵、四肢和尾巴的背面等均為麻褐色,腹面則呈紅棕色。針毛為淺棕色與褐黑色相間,因此有明暗之分,將全毛分為數節,毛尖多數為淺灰白色。絨毛的絨底為灰褐色,絨面為棕黃色。夏季的體毛較為疏薄,針毛也比較短。幼體的體毛為棕褐色,不具灰白色的毛尖,所以不顯麻褐色。
額部及頭頂棕紅稍雜黑色,吻尖深棕灰色;耳基、體背體側、四肢及尾棕灰夾雜黑色,其底絨灰色,針毛為淺棕色與黑色相間,將全毛分成十餘節;頜部、喉部、前胸、四肢內側及腹部均呈紅棕色,尾近基部之下面亦呈紅棕色。它的耳朵低而寬圓,好像貼在頭部,耳孔能關閉,以防游泳時進水。四肢短小而粗壯,爪彎曲而有力,不能收縮,適於挖掘洞穴。
紅頰獴紅頰獴
頭部
紅頰獴的頭骨狹長,吻部短鈍,眶後突較為發達,它與顴骨突吻合成一個完整的眼眶。眶後突的腦顱部分相當狹窄而收縮。矢狀嵴與人字嵴相會處向上突出,頂點與額骨頂幾乎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聽泡前後部分均甚為膨脹。上門齒的齒緣平直,大小几乎相等。犬齒等所有的齒突均甚為尖銳,與其食肉的習性密切相關。

棲息環境

紅頰獴棲息於低海拔的熱帶山林、山地灌木叢、農田中、水溪邊,尤以農作物區的雜木林更為常見。密林中較少,一般離水源不遠。居於岩洞、土洞或占據鼠巢為穴。平時居住在在它自己挖掘的土穴中,並在洞裡生育。有時也占據鼠類等的洞穴。
紅頰獴紅頰獴

生活習性

活動
晝行性,多單獨活動。善於游泳,能攀援上樹,但並不生活在樹上。通常在白天覓食,所以又有“日狸”的稱謂。在地面活動,覓食的本領很強,主要靠敏銳的嗅覺尋找獵物。它的行動機警敏捷,大多以竄躍的動作穿過路徑,性情十分兇猛,常常用拱背、豎毛、噴氣、“嘰嘰”亂叫的方式以示威脅或自衛,也 常以貓類捕鼠的方式,進行突襲,進攻敵人或獵取食物。
食性
主要捕食蛙、蛇、蜥錫和鼠類等,亦食一些植物以及小鳥、鳥卵和昆蟲。蛇、鼠的天敵。在大多數晴況下是一種隨機捕食者,常常獵取能夠得到的任何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主要有鼠、小鳥、蛇、魚、蟹、蛙、蝦、鳥卵、昆蟲等,偶爾也吃一些植物性的食物,有時還敢於襲擊體形比它大得多的動物,所以食性很雜。在找到鳥卵的時候,它會用前爪將卵抓起,向後面的石頭上拋出,將卵擊破後再吃掉。
Small Asian Mongoose areaSmall Asian Mongoose area
紅頰獴善於捕食蛇類,尤其喜歡吃毒蛇,與毒蛇拼搏的經驗十分豐富。遇到毒蛇的時候,它一般並不採取魯莽地猛撲過去的辦法,因為紅頰獴的體形較小,力量也比眼鏡蛇等毒蛇差,如果猛衝猛撞,就有可能被兇狠的毒蛇一口咬傷。所以,它和毒蛇搏鬥時主要是“智取”,以巧取勝。面對凶相畢露的毒蛇,紅頰獴首先是將全身的毛都豎立起來,並發出“嘰嘰”的威嚇聲,圍著它機敏地來回蹦來跳去,挑釁地向毒蛇示威,使毒蛇被搞得眼花繚亂,搞不準向對手進攻的方向。漸漸地,被激怒了的毒蛇便不斷地反身猛撲過來,而紅頰獴都依靠身體輕盈敏捷的躲閃而避開了,使毒蛇一次又一次地撲空。經過幾個回合以後,毒蛇終於被折騰得筋疲力竭,紅頰獴則看準了機會,敏捷地一躍,閃電一樣撲過去,死死地咬住了毒蛇的頭部或頸部,並且繼續不停地躲閃毒蛇身體的纏繞,即使有時被蛇纏住,也能滑脫出來,一直到毒蛇被左右摔打得奄奄一息。
Range MapRange Map

分布範圍

紅頰獴主要分布在中國國內南方地區及越南、泰國、高棉、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在非洲和歐洲、美洲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
紅頰獴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紅頰獴每年發情2次,懷孕期42~43天,每窩2~4仔;生長較快,4月齡體重可達2公斤左右。

人工培育

紅頰獴是一種體形小繁殖力較強的草食動物。紅頰獴體胖,一般體長35~45厘米。野生紅頰獴多生活於節芒山坡,竹林內,穴居,其牙長得快而鋒利適宜吃老的根莖和植物枝葉。人工馴養後能吃各種牧草,莊稼秸稈。近年來,由於濫捕導致紅頰獴野生資源減少,人工繁殖紅頰獴既可滿足市場需要,又對保護自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有積極的作用。
環境選擇
紅頰獴是一種耐低溫,膽小厭光,喜歡在陰暗、涼爽、幽靜無污染環境下生活的穴居動物。它害怕陽光和強烈燈光的直射,害怕噪音、有毒氣體及污水污染的環境,適宜在10℃~28℃的溫度下生長。同時,紅頰獴飼養場址應選擇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坐北朝南,周圍有竹林、果樹,空氣清新的地方。最好遠離人、畜密集地或周圍有糞便的場所,以免食物、飼料受污染。
場地和窩室
小規模養殖可建在自家庭院圍牆下或空地上,也可利用閒置的舊房、廢棄的倉庫修建紅頰獴窩。紅頰獴窩室要求光線較暗,地面堅固,內牆光滑。按用途不同可建不同類型飼養池:大水泥池,面積在2平方米以上,池內可放若干水泥空心管、瓦管,供紅頰獴藏身。大水泥池適合斷奶後幼鼠群養及青年狸合群使用。繁殖池,由內外兩個小池組成。內池作窩室,外池作投料間和運動場,內外池底部開一直徑約12厘米的連通洞供紅頰獴出入。內室規格嚴格控制在長寬30×25厘米之間,面積小不利於大個紅頰獴交配;面積大了紅頰獴不會自動清除窩室內糞便和食物殘渣。外室規格長寬高分別為70×40×70厘米。池底、池面都要用水泥塗抹平滑,防止紅頰獴打洞外逃。特別注意四個池角的平滑,防止紅頰獴利用池壁夾角的反作用力逃出池外。
紅頰獴紅頰獴
選種和繁殖
並非個體越大,繁殖率越高。優良種狸的基本條件是:母狸要求中等肥瘦、乳頭顯露、性情溫順、採食能力強,成年個體重1.5公斤左右;公狸要求身體強健、睪丸顯露、不打鬥、體重應稍大於母狸。公母狸比例按1:1配對,可保證年繁殖3~4胎。母狸一般春秋兩季交配。早期發情的母狸外陰部被毛逐漸分開,陰部腫脹、光滑圓潤、呈粉紅色,用手提尾巴,陰部外翻;發情中期母紅頰獴陰部有粉紅色和潮紅色粘液分泌;晚期表現與早期相似。多數母狸在發情中期交配受胎率高。母紅頰獴在發情期表現興奮,在籠舍四周爬來爬去,發出“咕咕”的聲音,排尿次數增多,當公狸爬跨交配時,母狸尾巴翹起,趴下不動,溫順接受交配。有時母狸還會主動和公狸戲弄“調情”,紅頰獴交配多在夜間。
母狸交配懷孕後約60天分娩,大多數紅頰獴一胎產2~5隻仔狸,養得好的可產8~10隻仔狸。母狸產仔後,投餵飼料動作要輕,不要驚動母狸,防止它棄仔和咬傷仔,甚至被激怒後吃仔。更不能用手去摸或用木棍去扒弄仔狸。紅頰獴產仔後30~35天斷奶為宜。
日常管理
紅頰獴耐粗飼,對植物飼料消化力強,能消化粗纖維和木質素。穀物飼料可投餵包括玉米,稻穀、紅薯等,此類飼料含碳水化合物較多,是紅頰獴的主要飼料,營養價值占日糧50%~60%,平均每天餵30克~50克;草根及竹類飼料有:竹子(含根、莖、葉)、芒草、莊稼秸稈等;果蔬飼料包括胡蘿蔔、荸薺、甘蔗等,占紅頰獴日糧的10%~20%。有條件的可用雞、鴨、豬等全價顆粒飼料投喂,營養全面,但成本較高,可少量使用。紅頰獴沒有飲水習慣,體內水分補充主要從食物中攝食。飼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
疾病防治
紅頰獴抗病力強、成活率高,但大群飼養仍須做好防疫工作。飼養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種疾病發生。 外傷:常由於相互搶吃,紅頰獴混群爭窩室而互相咬傷,或是運輸時鐵籠扎傷。傷口多在口腔、頭、頸、腰和四肢,不及時治療會因膿毒引起敗血症而死亡。輕微創傷塗以碘酒防感染,傷重者排出膿汁後用消炎水洗淨傷口,塗碘酒後撒上消炎藥粉,並單獨飼喂,防再次致傷。必要時肌注10~20萬青黴素消炎。
腸胃炎:多數由於飼料不潔,過量攝食含水分多的果蔬飼料或由於某些傳染病所致,表現為食欲不振,精神低迷,病狸拉稀,腹部、尾部被毛潮濕。一般通過觀察糞便進行診斷。患腸胃炎病狸糞便通常顆粒與顆粒之間粘在一起,而正常糞便應是質地疏鬆、遇力即散,此病及早發現可治癒,中後期死亡率較高。早期治療可用土黴素1片搗碎拌玉米粉或米飯飼餵。每天2次,2~3天可治癒。
感冒:由於天氣突變,紅頰獴被風吹雨淋受寒引起,病狸呼吸加快,畏寒,流清鼻涕,減食或不食。治療可用複方氨基比林肌注,每次0.5毫升,每天2次。
中暑:主要因高溫引起。表現為騷動不安、呼吸急促、走動不穩如醉酒狀。治療可將病狸捉出埋入濕沙中,露出頭部,約15分鐘即可甦醒。

亞種分布

序號亞種中文名稱亞種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
紅頰獴指名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javanicus
E. Geoffroy, 1818
2
紅頰獴越南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exilis
Gervais, 1841
3
紅頰獴印度尼西亞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orientalis
Sody, 1936
4
紅頰獴南亞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pallipes
Blyth, 1845
5
紅頰獴孟加拉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palustris
Ghose, 1965- Bengal Mongoose
6
紅頰獴馬來半島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peninsulae
Schwarz, 1910
7
紅頰獴霹靂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perakensis
Kloss, 1917
8
紅頰獴蘇門答臘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rafflesii
Anderson, 1875
9
紅頰獴海南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rubrifrons
J. A. Allen, 1909
10
紅頰獴泰國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siamensis
Kloss, 1917
11
紅頰獴北蘇門答臘亞種
Herpestesjavanicustjerapai
Sody, 1949

種群現狀

該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鑒於其分布廣泛,種群數量足夠多,該物種被發現於多樣的開放棲息地,包括低使用強度的農業用地,因此棲息地的變化不會顯著影響該物種以致於超過低危水平。無論是從棲息地的變化還是狩獵導致的壓力對種群影響非常低,已經確定沒有其他的威脅會導致該物種顯著下降。

保護級別

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紅頰獴在印度被列入附錄III。
2000年8月1日,中國政府將其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三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物種價值

因為紅頰獴有很強的捕蛇和捕鼠的本領,所以在每年約有2萬人傷亡在眼鏡蛇口下的印度,人們都很喜歡飼養它,用以對付毒蛇。紅頰獴更重要的是能夠控制鼠害,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是一種十分有益的動物。由於紅頰獴捕食毒蛇和老鼠,有益於人類,是鼠類天敵。毛皮可以制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