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體小(12.5厘米)的褐色穗鶥。頂冠棕色,上體暗灰橄欖色,眼先暗黃,喉、胸及頭側沾黃,下體黃橄欖色;喉具黑色細紋。與黃喉穗鶥的區別在黃色較重,下體皮黃色較少。davidi下體黃色。
虹膜-紅色;嘴-上嘴近黑,下嘴較淡;腳-棕綠。
大小量度:體重♂8-13g,♀7-11g;體長♂99-118mm,♀97-115mm;嘴峰♂12-14mm,♀11-13mm;翅♂48-55mm,♀48-55mm;尾♂45-53mm,♀43-52mm;跗蹠♂17-20mm,♀18-20.3mm。
棲息環境
紅頭穗鶥是我國長江以南最為常見的一種穗鶥屬鳥類,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中。分布海拔高度從北向南遞次增高:在分布最北界的陝西南部地區,多見於海拔500-700米的低山闊葉林和山腳平原地帶,偶爾見於高山森林中;在四川、雲南一帶多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的溝谷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以及山地稀樹草坡和高山針葉林中(鄭作新等1962、1963、1978);在貴州則主要見於海拔350-1650米的山坡草地和灌叢。
生活習性
紅頭穗鶥主要以昆蟲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食物亦主要為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偶爾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成小群或與棕頸鉤嘴鶥或其他鳥類混群活動,在林下或林緣灌林叢枝葉間飛來飛去或跳上跳下。鳴聲單調,三聲一度,其聲似‘tu-tu-tu’。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陝西(西鄉)、四川(成都、重慶、綦江、南充、萬源、南江、秀山、彭水、南川、屏山、瀘縣、富順、樂山、峨眉、甘洛、馬邊、峨邊、雅安、寶興、灌縣、康定)、雲南(綏江、鹽津、漾濞、蒙自、屏邊、河口大圍山)、貴州(赤水、綏陽、江口、貴定、興義、興仁、冊亨、望謨、羅甸、雷山、榕江)、湖北(宜昌)、湖南(永順)、湖南(常德、沅陵、新化、來陽、宜章)、安徽(九華山、黃山)、江西(九江、新軍)、廣東(北部)、浙江、福建(西北部、東部)
國外分布:越南(北部)、寮國(東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茂密的灌叢、竹叢、草叢和堆放的柴捆上。巢主要由竹葉、樹皮、樹葉等材料築成,有的還有蜘蛛絲粘連,內墊有細草根、草莖和草葉。巢距地高0.5-1m,巢的大小為外徑7-8cm,內徑4-5cm,高7-8cm,深5-6cm。每窩產卵通常4-5枚,卵白色、鈍端具有棕色斑點,卵的大小據4枚卵的測量為17.2-17.8mm×13-13.2mm,卵重1.2-1.4g。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承擔。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每天餵食次數分別為65次和74次,一般每小時餵雛6-8次,最多9次。育雛期間雌鳥在巢內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