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短趾百靈(學名:Calandrella cinerea)是百靈科、短趾百靈屬鳥類。大小似雀;上體沙棕或灰褐色,滿具近黑褐色縱紋,羽緣沙棕,形成斑雜;尾羽近黑色,最外側兩對具白斑,特別是最外一對,白斑很大,尾下覆羽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黃褐色,端部近黑,腳肉褐色。
紅頂短趾百靈是一種生活在比較乾旱地區的鳥類。喜集群活動,有時可見到成百隻以上的大群,除細嘴短趾百靈外,是其它種百靈不常有的。冬季有成群由北向南遷移的習性,如從西藏北部或西北部遷移到喜馬拉雅山南部一些地方越冬。喜鳴叫,即使在遷飛途中也常發出叫聲。主要分布於南非各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上巴燥體、包括兩翅覆羽沙棕色,戲灶享滿布近黑色軸紋;眉紋淡棕;初級飛羽黑褐、邊緣沙棕,第4枚顯著短於前三枚,據此區別於相近的細嘴沙百靈。尾羽似飛羽顏色,最外側兩對具白色或棕白色斑,其中最外側一對尤明顯,白斑很大。尾下覆羽白色。下體近棕白色,只胸部及體側棕色較深,並帶些栗褐色縱紋。雌雄相似。
虹膜暗褐色;嘴黃褐色,端部近黑,腳肉褐色。
生活習性
紅頂短趾百靈是一種生活在比較乾旱地區的鳥類。喜集群活動,有時可見到成百隻以上的大群,除細嘴短趾百靈外,是其它種百靈不常有的。冬季有成群由北向南遷移的習性,如從西藏北部或西北部遷移到喜馬拉雅山南部一些地方越冬。喜鳴叫,即使在遷飛途中也常發出叫聲。在冬季一般很寂靜,偶而發出唧唧聲(Ali et Ripley,1972)。雜食性,胃內檢有雜草種籽、漿果、象鼻蟲、蚊、蟻等昆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波札那、禁陵定蒲隆地、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埃斯瓦蒂尼、肯亞、賴索托、馬拉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奈及利亞、盧安達、南非、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
繁殖方式
紅頂短趾百靈置巢於地面窪地,很少植物掩蔽;用柔軟的乾草莖和葉片築成。產卵3枚,有時2枚,卵黃褐,帶油灰色斑點,20枚卵大小平均21.5毫米×14.8毫米,最大可達23.1毫米×15.0毫米或20.6毫米×15.4毫米,最小的為20.6毫米×14.8毫米或21.2毫米×14.3毫米(Baker,1926;Ali et Ripley,1972)。
- 築巢特點
春季集群逐漸趨小。雄鳥於3月初開始鳴叫,並與雌鳥互相追嬉、結成配偶然後移居於築巢地點附近。在中國內蒙古紅頂短趾百靈營巢在田埂、山坡草叢基部和秋季未進行耕的莜麥茬根部。巢呈杯狀。雌雄均參與築巢。首先在選好的地點創一淺坑。然後叼些枯草莖葉放在坑邊,慢慢編織。巢之外壁用乾枯細柔的禾本科植物莖葉編成,雖不精緻,但較緊湊,巢內襯以少量馬尾、羊毛,有時尚有少量羽毛。巢外徑為8-2-厘米、內徑5.5厘米、巢高7.2厘米、巢深57厘米。紅頂短趾百靈巢具有明顯的出入口。一般在巢口方向的地面上可見由約一平方厘米大小土塊鋪成的露出沙士的“走道”,其它方向則不見。
- 產卵孵化
產卵時間為4-6月。產卵均在贈己想鴉每日上午9時左右。日產一枚,直至滿窩。整窩鳥卵數,有著季節性差異。每巢3-4枚。卵污白色,其上密布灰褐色斑,尤以鈍端為著,在鈍端之末形成一褐色卵環。卵的大小為19.7毫米×14.7毫米。紅頂短趾百靈每年繁殖兩次,第一次在4-5月,第二次在6-7月。孵卵完全由雌鳥擔任。孵卵時雌鳥戀巢性很強,只有當人走近其巢欲捕捉才從巢中飛走,人離開後又返回其巢繼續孵卵。孵卵期約13天。
- 育雛
第一次繁殖期雛鳥最早見於5月15日,大多於5月中下旬相鑽探煉紋繼孵出,少數見於6月初。巢雛期為9-10天。剛孵出之維鳥雙眼緊閉(聽到聲音或被觸動則張開大口接食),除在頭質、頸側、翅的後緣及腹面由龍骨突起至泄殖孔有少許黑灰色長絨毛外,全身棵露。育雛由雙親共同承擔。雛鳥定市判離巢後,親鳥還要對雛鳥飼餵一段時間,在此時間,親鳥一面飼喂,一面教雛鳥練飛,至獨立生活為止。接著從5月末6月初親鳥又開始產卵,進入第二次繁殖階段。
亞種分化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紅頂短趾百靈指名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cinerea | Gmelin,1789 |
紅頂短趾百靈非洲中部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saturatior | Reichenow,1904 |
紅頂短趾百靈非洲西部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spleniata | Strickland,1853 |
紅頂短趾百靈肯尼判犁翻亞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williamsi | Clancey,1952 |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 育雛
第一次繁殖期雛鳥最早見於5月15日,大多於5月中下旬相繼孵出,少數見於6月初。巢雛期為9-10天。剛孵出之維鳥雙眼緊閉(聽到聲音或被觸動則張開大口接食),除在頭質、頸側、翅的後緣及腹面由龍骨突起至泄殖孔有少許黑灰色長絨毛外,全身棵露。育雛由雙親共同承擔。雛鳥離巢後,親鳥還要對雛鳥飼餵一段時間,在此時間,親鳥一面飼喂,一面教雛鳥練飛,至獨立生活為止。接著從5月末6月初親鳥又開始產卵,進入第二次繁殖階段。
亞種分化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紅頂短趾百靈指名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cinerea | Gmelin,1789 |
紅頂短趾百靈非洲中部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saturatior | Reichenow,1904 |
紅頂短趾百靈非洲西部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spleniata | Strickland,1853 |
紅頂短趾百靈肯亞亞種 | Calandrella cinerea williamsi | Clancey,1952 |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